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2.
3.
海产鲜味物质及海产品特征滋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素有"海鲜"之称的海产品,以其味道鲜美而备受人们的喜爱。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三类鲜味物质在海产品中都广泛存在,这是海产品鲜味形成的共同物质基础。然而,不同的海产品又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特征滋味,这主要归因于各鲜味物质的不同比例以及多种呈味物质的存在。总结了主要海产鲜味物质的研究概况,综述了贝、鱼、虾、蟹等典型海产品特征滋味及其构成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今后海产鲜味物质的研究与开发趋势。 相似文献
4.
5.
味精是最重要的鲜味剂,全世界消费量达90多万吨,其中亚洲国家占绝大部分。中国每年消费40万吨,占世界之首,但人均消费量并不高,所以每年仍以大约10%的速度增长。西方国家虽没有食用味精习惯,但随着方便快餐食品的发展,鲜味剂用量包括味精的市场也逐渐扩大,年增长约20%。应该指出的是,鲜味剂的品种比较起来在西方增长速度最快的是:营养性天然动植物提取浸膏,动植物蛋白质水解的浓缩液以及酵母降解提取物——酵母浸膏。据报道全世界鲜味剂,包括味精、植物水解蛋白、动物浸膏(萃取物)、酵母浸膏。1993年销售额达10多亿美元,其中欧洲为3.45亿美元,按百分组成的市场占有率为: 相似文献
6.
7.
大力发展新型营养鲜味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五”和2010规划,食品工业的发展重点之一是进人一日三餐的方便营养食品,这里包括主食、副食、调料等等。新型鲜味剂国外也称风味剂是进人一日三餐的调味品,所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味精因能进人一日三餐,我国年产已达50多万吨,新型鲜味剂包括酵母提取物、水解动植物蛋白和其他复合的牛肉、鸡肉、猪肉浸膏和粉剂,这是当今国内外市场的热门产品,预计今后有可能超过味精的消费。因为新型鲜味剂不仅风味多样,而且富含蛋白质、肽类、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功能成分,因此目前在欧洲和日本已有较大的市场。据报道,全世界鲜味剂,包括味…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饲料工业普遍采用化学防霉法。联合国FAO/WH0对防霉剂有严格的要求:防霉剂添加量应很小,无毒性和无刺激性;能溶解达到有效的浓度;性质稳定贮存时不发生变化,也不与饲料或原料中其他成分起反应;无异味、臭味;有较厂的抑菌谱。由于防霉剂难以对所有致霉微生物都有抑制作用,并且它所产生的毒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口味、口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各种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甜味剂、鲜味剂作为新型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行业被充分利用。结合甜味剂、鲜味剂的应用状况,总结介绍了这类食品添加剂不仅可以起到调味作用,使食品具备最佳的风味和口感,还可改善杀菌条件,在食品生产工艺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鲜味剂的现状分析、呈味机理出发大致介绍了部分已开发的功能性鲜味剂及其它们的理化性质、功能及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酵母抽提物鲜味(umami)及浓厚味(kokumi)滋味活性的评价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酵母抽提物(YE)是一种极佳的风味增强食品,具有极强的鲜味(umami)增强和浓厚味(kokumi)效果。对三种酵母抽提物(高纯YE,高I+G YE,普通YE)的umami及kokumi滋味进行了评价和描述。通过超滤、凝胶层析对YE滋味组分进行了分离,初步得出分子质量处于200~1 000u的肽类,本身具有苦味及强烈刺舌滋味,对MSG-NaCl、I+G+NaCl、鸡汤-NaCl模型溶液具有増鲜,增加复杂口感及持续的满口感的kokumi效果。随后对三种YE的粗分质子量分布、肽分布、核苷酸含量、GSH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得出,YE中1 000u分子量寡肽含量较高(约70%),为其主要滋味物质,相对而言,YE中呈味核苷酸含量较低(3.530mg/g),而不能与其中的kukumi活性物质起到协同效果。通过YE对MSG-NaCl、I+G+NaCl模型溶液的反馈感官鉴评实验,得出YE浓度分别达到0.25g/L、0.05g/L时开始体现出増鲜效果,而在两种模型溶液中YE分别达到2.5g/L,5g/L浓度时达到最大増鲜效果,超过这一浓度时,溶液开始呈现一定的苦味,鲜味也不再增强。此外,对于I+G+NaCl模型溶液,YE对其鲜味提升更为明显,增鲜阈值也较低。 相似文献
12.
1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1):268-273
海洋磷脂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引起人们的关注。海洋磷脂广泛存在于水产品中,由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在加工和储运过程中易发生脂质氧化反应、非酶促褐变反应等,这一系列反应生成的产物一方面引起水产品的酸败,降低食品的品质;另一方面适当的磷脂氧化,提供了脂质来源的风味前体物质,是水产品特征香气物质产生的关键。在水产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中已鉴定出醇、醛、2-戊基呋喃、苯甲醛等特征香气成分,此类风味物质的形成来源于脂质氧化以及非酶褐变等反应,受这些反应共同作用的影响,形成了食品独特诱人的品质和风味。该文综述了海洋磷脂氧化及其在食品风味中的作用,为深入理解食品特征风味物质形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从6种极性不同的大孔吸附树脂(NKA-Ⅱ,D3520,X-5,D101,AB-8,DA201)中筛选出一种对鲜味肽吸附性能强、解吸率高、产品鲜味佳的大孔吸附树脂NKA-Ⅱ.研究了粗肽液浓度、乙醇浓度、吸附时间等条件对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性能和解吸率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先静态吸附再动态解吸分离得到鲜味肽.通过感官评价,分析了鲜味肽呈味阈值和鲜味肽与其它鲜味剂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NKA-Ⅱ树脂为快速平衡型树脂,粗肽液浓度为20mg/mL,吸附效果最佳,洗脱剂乙醇浓度为75%,解吸率最高.鲜味肽呈味阈值为0.125mg/mL,鲜味肽与谷氨酸钠MSG的协同效果最显著,增效系数为14.3%. 相似文献
16.
肉味香精的热稳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子鼻技术比较了几种成味香精(调配型鸡肉香精、调配型猪肉香精、热反应型猪肉香精、调配型牛肉香精、热反应型牛肉香精)的差异性,并对它们的耐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主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单类成分判断分析法(SIMCA)等多元数据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温度下(室温、80、121℃)样品之间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调配型猪肉香精、调配型牛肉香精、热反应牛肉香精耐热性能较差,经高温121℃处理后,香气损失较为严重,可应用于低温终端产品;调配型鸡肉香精、热反应猪肉香精耐热性能较好,经高温121℃处理后,香气无明显损失,适用于高温终端产品. 相似文献
17.
18.
选取八种硫醚类香料,通过测量抑菌圈直径考察其抑菌活性,并根据显著性分析结果探讨结构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福氏志贺氏菌及枯草芽孢杆菌,二甲基硫醚(DMS)、二乙基硫醚(DES)及二丁基硫醚(DBS)均无抑菌作用,而二烯丙基硫醚(DAS)则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以二烯丙基二硫醚(DADS)为阳性对照,选取的硫醚类香料对五种供试细菌抑制作用大小为DADS>二丙基二硫醚(DPDS)>或≈二甲基二硫醚(DMDS),二甲基三硫醚(DMTS)>DMDS>DMS及DADS>DAS。这些结果说明二烯丙基对单硫醚类香料的抑菌作用有一定贡献,双键的存在对二硫醚类香料的抑菌作用有重要影响。对于具有相同取代基团的硫醚类香料,硫原子数越多,其抑菌效果越强。 相似文献
19.
Nanami Mizutani Ippeita DanYasushi Kyutoku Daisuke TsuzukiLester Clowney Yuko KusakabeMasako Okamoto Toshimasa Yamanaka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2012,24(1):92-98
The effect of package images on incidental flavor memory for fruit juice was investigated. Ninety-two participants were allocated to thre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1) apple-label, (2) peach-label, and (3) control-label. In each condition, participants tasted a target flavor stimulus, a 1:1 mixture of 100% pure apple juice and 100% pure peach juice with pictures attached to the cups. Ten minutes later, participants were confronted with samples consisting of varying ratios of 100% peach to 100% apple juice, and were asked to rate their similarity to the target stimuli. Participants were also asked to rate how congruent the juice flavor and the image were at the initial tasting. Apple images modulated memories of the flavors of target stimuli: they shifted toward that of apples. This modulation occurred in participants who perceived the label and flavor as congruent. Peach images did not modulate memories, possibly because the subjects had significantly less experience of drinking peach juice than apple juice. These results reveal that flavor memory can be biased toward that of the image labels during initial tasting. However, memory bias depends on the perceived congruency between labels and flavors, and tasters’ prior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茶树菇呈味物质的提取得率和增加茶树菇产品的可加工性,该研究以茶树菇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茶树菇中呈味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并将其制作成鲜味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并优化了木瓜蛋白酶和5′-核苷酸酶酶解的最佳条件。实验表明,茶树菇呈味氨基酸的最优酶解条件为:加酶量0.25%,酶解温度55℃,pH 5,酶解时间100 min,α-氨基酸得率为3.82 g/100 g,呈味核苷酸的最优酶解条件为:加酶量0.25%,酶解温度50℃,pH 5.5,酶解时间130 min,5′-核苷酸得率为0.74 g/100 g。茶树菇中呈味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使其具有独特的鲜味特征。研究结果为茶树菇呈味物质的提取和鲜味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