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从高放射废液(HLLW)中回收钯和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沉积法研究钯和银在模拟硝酸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观察沉积产物的形貌并分析其组成.结果表明,在单独电沉积银时亚硝酸根的生成促进银的溶解.当同时电沉积钯和银时,相同时间内更多金属被沉积,且沉积的银没有再出现溶解....  相似文献   

2.
康忠容  陈文浚 《贵金属》1996,17(2):22-25
研究了聚苯醚硫(PPS)在硝酸、硫酸和盐酸介质中对贵金属钯的吸附行为及振荡吸附时间、酸度、钯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酸介质中PPS对钯均有一定量的吸附,其饱和吸附容量可达10.78±1.09mg/g树脂,且有很好的吸附选择性,还探索了解吸剂及从混合离子溶液中回收钯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表面展示技术将含EC20序列的载体转化至E.coli BL21胞内,制备了高效基因工程菌吸附剂(简称基因工程菌),并利用该工程菌从工业贵金属废液中吸附铂和钯。结果表明,经过表面展示的基因工程菌a对铂和钯的吸附量较E.coli BL21分别提升了1.6倍和1.31倍;当基因工程菌a的添加量为8 g/L,吸附时间为3 h时,工业废水中铂和钯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0.71%和100%;对比了膜分离与高速离心分离效果,当菌浓度为2 g/L,吸附时间为30 min时,用膜分离的方法所得铂和钯的回收率分别为64.99%和90.09%,是高速离心分离法回收率的2.77倍和1.05倍。  相似文献   

4.
陈柳州  赵泉林  叶正芳 《贵金属》2022,43(4):97-102
贵金属钯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然而资源稀缺,价格昂贵,从二次资源中回收钯变得尤为重要。而冶金、电镀、PCB制造和核工业等工业活动中产生的含钯废液和废水是钯的一种占比较大的二次资源。不同来源的含钯废液和废水在钯含量、成分组成和其他特性等方面差异较大。基于40多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了从废液和废水中分离回收钯的已有技术,包括沉淀/置换法、萃取法、吸附法和生物法,对各种方法的原理、应用以及优缺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各种方法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了对比,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废液和废水中钯的分离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钯合金捕集网中钯的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PS研究了氨氧化装置中使用的高钯合金捕集网中钯的化学状态,新网中钯仅以Pd^0一种形态存在(Pd3d5/2,BE=335.2eV)使用后,Pd3d5/2BE值向高电子结合能力方向位移,钯的化学状态发生变化,以Pd和PdO形态存在,定量测定了Pd^0和PdO浓度,发现Pt/Pd和PdO浓度成反比,由此讨论了钯和高钯合金回收铂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纳米钯黑做造孔剂并与海绵钯混合进行等离子脉冲放电烧结(SPS)的方法制备多孔钯块体材料。结果表明,纳米钯黑材料在500~550℃受热后会产生明显的收缩,具有良好的造孔效果。由于采用该方法不引入任何杂质,故可在550℃时制备出洁净度与孔隙率(87.88%)高、力学性能好的多孔钯块体材料。该方法也可为其它高洁净度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不同电流下钯触头材料熔桥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自制的电接触-高速摄像试验系统观测了钯触头材料在直流单分断模式下的电接触过程中的熔桥行为,用SEM分析触头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熔桥演化过程可分为熔桥形成、熔桥拉长和熔桥断开3个阶段,历时约2.08 ms;熔桥的形状有哑铃型和圆柱型2种,其尺寸为微米级,并且熔桥断开时具有针尖状的特征;熔桥行为会侵蚀触头表面形成具有熔池和凸丘等特征的表面特征;熔桥的直径和长度随电流的增大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熔桥形成之前可能有电弧出现,在DC 6 V的分断电压下,钯触头材料的理想工作电流不宜大于14 A。  相似文献   

8.
吴江华  杨天足 《贵金属》2011,32(4):16-20,23
采用静态和动态法研究了D852螯合树脂对硝酸体系中pd2的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40℃时在酸性条件(pH≈0.5)下,该树脂对钯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24.84 mg/g.用5%硫脲+0.5 mol/L HCl溶液做解析剂,室温下解析较为彻底,解析率达到94.7%以上.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常量铬的络合滴定法中,由于铬(Ⅲ)与EDTA的定量反应须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故多采用反滴定法。而钯(Ⅱ)与EDTA在室温的条件下即能反应,但为了提高方法的选择性,先用EDTA络合钯  相似文献   

10.
用FTIR、XPS、TEM等表征方法对溶液中大肠杆菌吸附钯(Ⅱ)的机理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与大肠杆菌和钯(Ⅱ)间静电作用有关,在pH为2.0时吸附量最大,可达120.08 mg/g;对大肠杆菌进行化学修饰,FTIR结果表明细胞表面的氨基、羧基可能为吸附钯(Ⅱ)的主要基团,涉及到表面络合机制;TEM及XPS结果显示吸附6 h后菌体内有尺寸为5~15 nm的钯纳米颗粒生成,说明该吸附过程还存在还原反应。大肠杆菌对钯(Ⅱ)的吸附过程是静电作用、表面络合、氧化还原等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聚酰胺树脂吸附钯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静态和动态法研究聚酰胺树脂吸附钯的结果表明 :在弱酸性条件下 ,该树脂对Pd的吸附性能良好。饱和吸附容量为 1 8 2mg/g(干树脂 ) ;用 5 %硫脲 - 0 5mol/LHCl溶液可快速洗脱树脂上吸附的Pd ,洗脱率 >98%。树脂结构稳定易再生 ,反复使用性能好 ,价廉易得 ,操作简便 ,可用于Pd的富集。  相似文献   

12.
应用活性炭从银电解液中吸附铂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言一般冶炼厂,在处理铜、铅阳极泥时,都采用银电解工艺。在银电解精炼时约有10—50%Pd,0.2—40%Pt 进入银电解液,部分钯在阴极沉积,电解银粉含钯可达50克/吨。银电解液一般多采用铜、铁置换或热分解处理,其中的 Pt、Pd 进入中间产品,再次造成分散。过去 Pt、Pd 都系从金电解母液中回收,由于分散严重,回收率不高,Pt、Pd 金属直收率分别为25%及19%。因此要提高 Pt、Pd 的直收率,必须切实解决其从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3种聚乙二醇(400)月桂酸单酯席夫碱基表面活性剂(M1,M2和M3),并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M1,M2和M3在Zn表面的吸附行为和席夫碱基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基团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其吸附机理。利用失重法、电化学阻抗谱和SEM研究了3种表面活性剂对碱性Zn电极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M3的缓蚀性能最好,当其浓度达到1.0 mmol/L时,缓蚀率达92%。席夫碱基表面活性剂分子基本平行吸附在Zn表面,形成致密吸附分子膜。3种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能大小依次为:M3M2M1,吸附速率顺序为:M3M2M1;相比于M2和M1,M3对碱性Zn电极具有更好的缓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谭玲  董海刚  何佳  徐航  刘新星  谢建平 《贵金属》2016,(Z1):105-109
将普罗威斯登菌作为吸附剂来研究其对钯(Ⅱ)的吸附特性,探讨了pH、离子强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吸附过程中的菌体活性和离子交换机制。结果发现,pH和离子强度对生物吸附的影响很大,菌体表面的钙、镁和钾等阳离子和钯(Ⅱ)离子发生了非化学计量的离子交换。另外,生物吸附与菌体活性无关,吸附过程中绝大部分菌体死亡。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改性竹炭对钯(Ⅱ)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竹炭对钯(Ⅱ)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平衡吸附量为18.0 mg/g;竹炭对钯的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一级动力学描述,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298=2.39×10-4/s,表现吸附活化能Ea=40.9 kJ/mol;钯在竹炭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温度升高,吸...  相似文献   

16.
颗粒材料特性对冷喷涂撞击行为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冷喷涂过程中Cu,Al及Ni合金和Ti合金颗粒与Cu基板的碰撞变形行为,探讨了颗粒的材料特性对其碰撞基板后的变形行为和结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板相比,有效塑性极限大于衬底的金属颗粒易发生绝热剪切失稳,此时,基板不发生失稳,并释放积攒的变形能,使颗粒发生回弹现象.有效塑性极限小于衬底的金属颗粒不发生绝热剪切失稳,其积攒的变形能在碰撞后期释放,促进了基板的失稳.  相似文献   

17.
改性活性炭吸附铂和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郭淑仙  胡汉  朱云 《贵金属》2002,23(2):11-15
通过研究活性炭吸附Pt和Pd的影响因素,找到了吸附的最佳条件:Dim116炭(氨气活化)吸附Pd,pH1.5-11,[CN^-]<0.5或[Cl^-]<50;TU60炭(氢氧化钠活化)吸附Pt,pH2-11,[CN^-]<0.5或[Cl^-]<50。解吸的最佳条件:对于Dim116炭,温度90℃,[NaCN]=1%,[NaOH]=2%;对于TU60炭,温度90℃,[C2H4O2]=2%,[HNO3]=1%。提出了用活性炭从氯化液、氰化液中吸附Pt和Pd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8.
采用熔体快淬结合去合金化法制备了钯锰纳米多孔材料(NP-PdMn)。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在碱性条件下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表征显示,NP-Pd Mn为具有三维双连续纳米多孔结构的棒状材料;锰取代了晶格中部分钯的位置使得晶面间距变小;部分钯和锰在材料表面以氧化态存在。催化性能分析表明,与商业Pd/C相比,NP-PdMn/C催化剂具有优于商业Pd/C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