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油酸钠和水杨羟肟酸作为枣阳原生金红石矿粗选和扫选的捕收剂,苯乙烯膦酸和正辛醇作为精选的捕收剂的浮选药剂流程制度。浮选结果表明:苯乙烯膦酸的用量减少80%左右,并且金红石精矿品位和回收率明显提高。吸附量和接触角测试揭示在酸性条件下金红石表面不仅吸附了大量残余的油酸钠,同时还吸附了大量的苯乙烯膦酸,然而角闪石表面仅吸附了微量的苯乙烯膦酸。捕收剂在矿物表面的这种吸附行为使得金红石和角闪石表面的疏水性差异被扩大,它们的浮选分离也变得更容易。  相似文献   

2.
采用胺化改性的方法制备了三乙烯四胺改性微球并将其填充于固定床中,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铜离子吸附行为进行系统研究。铜离子固定床吸附穿透曲线中的穿透点受到了铜离子初始浓度、溶液离子强度以及床层高度的影响。在铜、锌同时存在的二元系统中,锌离子的穿透曲线出现了出流与入流浓度之比为1.19的超高量,证明了铜、锌离子在固定床吸附过程中的竞争关系,先前吸附的锌离子被后来流入的铜离子替换下来,随出流流出固定床。  相似文献   

3.
以钨丝为工作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碳酸乙烯酯-氯化铝(EC-AlCl3)溶剂化离子液体中Ta(Ⅴ)的电化学还原机理。在EC-AlCl3-TaCl5离子液体的循环伏安曲线中出现4个还原峰,其中-0.55、-0.72和-1.12 V(vsAl)处还原峰对应的反应为Ta(Ⅴ)络合离子三步还原为金属钽,包括Ta(Ⅳ)和Ta(Ⅲ)络合离子的形成。络合离子Ta(Ⅲ)被还原为金属钽的过程受扩散控制且不可逆,其在323K下的扩散系数为3.7×10-7cm2/s,扩散活化能为77k J/mol。另外,对323K下的阴极产物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分散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0.8 V下恒电位电沉积2 h的产物为金属钽和钽的氧化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法,在14.3%~85.7%(摩尔分数)的甜菜碱盐酸盐-乙二醇离子液体中研究镍在玻碳电极和碳钢电极上的电沉积行为。结果表明:相比Ni(Ⅱ)在玻碳电极上受扩散控制的三维瞬时形核过程,Ni(Ⅱ)在碳钢电极上受扩散控制的准可逆还原过程更容易。SEM和EDAX表明在碳钢片上电沉积得到的镀层为金属镍,且镀层致密、均匀,晶粒细小(平均粒径为(80±4)nm)。XRD表明,(111)晶面为镍在碳钢片上的最优生长晶面。镀层表面平整光亮,与碳钢基体有良好的附着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甚至消除氨氮污染,提出采用硫酸镁作为浸取剂浸取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方法。研究反应温度、矿物粒度和搅拌速度对浸取过程的影响以及单一稀土元素的浸出行为,以此获得稀土浸取机理;另外,还对比分析硫酸镁和硫酸铵两种浸取剂的浸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稀土的浸取过程可以采用内扩散控制模型描述,其表观活化能为9.48 kg/moL,而单一稀土元素与稀土总量的浸出行为一致。另外,当硫酸镁或硫酸铵浸取剂的浓度为0.2 mol/L时,稀土浸出率都能达95%以上,但是使用硫酸镁浸出剂能使铝的浸出率较硫酸铵的降低10%以上。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计算研究铜离子存在下铁闪锌矿的溶解机制。浸出实验结果表明,铜离子在高温条件下(高于55℃)加速铁闪锌矿的溶解,但在低温条件下(低于45℃)抑制其溶解。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铜离子与铁闪锌矿间的反应机制随反应温度的升高从表面吸附反应转变为体相取代反应。体相取代反应使铁闪锌矿晶格中更多的锌原子被释放,并且取代反应产物,增强铁闪锌矿表面的电化学反应活性;然而,低温条件下铜离子的吸附会使铁闪锌矿表面钝化,从而阻碍电化学反应的进行。DFT模拟计算表明,高温条件下取代反应的反应能比表面吸附反应能更负,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化学测试系统测试了Ti35合金在含有不同氟离子浓度的6mol/L硝酸溶液中的开路电位(OCP)、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探讨了氟离子对Ti35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氟离子浓度的增加,合金耐蚀性下降,但总体而言合金仍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影响合金耐蚀性转变的氟离子浓度临界值约为1.25 mmol/L,进一步应用混合电位理论,解释合金耐蚀性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中国南方有色矿冶区同时实现工业钨渣的资源化利用和重金属废水的处理,以钨渣和硅藻土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新型陶粒,对其与溶液中重金属Cu~(2+)的吸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制备的近球形陶粒表面粗糙多孔,内部有许多贯穿性孔道与外部相连通;陶粒的主要物相组成含有MnFe_2O_4。在303 K、铜离子初始浓度100 mg/L、陶粒投加量0.5 g和300 min条件下,陶粒对Cu~(2+)的吸附量为9.421 mg/g,吸附去除率达94.21%。随着陶粒投加量的增大,其对溶液中Cu~(2+)的总吸附量增大,单位吸附量降低;陶粒对Cu~(2+)的吸附量随试验pH值的增大而增大。陶粒对Cu~(2+)的等温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主要发生在非均质表面,为优惠吸附;陶粒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主要受液膜扩散、表面吸附以及颗粒内扩散因素控制。对于实际重金属废水的处理,陶粒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初始阶段受扩散控制,此时,可通过加强搅拌的方式提高Cu~(2+)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铝锂层状双氢氧化物(AlLi-LDH)并进行提锂试验。AlLi-LDH的空间群为P32或C2/m,微观形貌呈直径为5~10μm的规则球形。AlLi-LDH吸附Li+后,空间群转化为P32。当Li+浓度为95.4 mg/L时,1 h后锂吸附量为8.98 mg/g;吸附48 h后,吸附量增加到16.50 mg/g;根据二级吸附模型预测Li+吸附总量为17.57 mg/g。当Mg2+/Li+的质量比为1067时,Mg2+/Li+分离系数为29536。空间群为P32时,Li-O的相互作用强度变弱,且相互作用属于静电效应。具有P32空间基团的AlLi-LDH更容易吸附和解吸Li+。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为9.0~9.5,制得高纯度的磷酸铵镁(MAP);利用XRD、SEM、TGA-DTA及FT-IR等技术,研究MAP的热分解行为及热解产物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pH值为9.0~9.5的条件下可制得高纯度的MAP。将MAP在100~120°C下热解120 min,可将氨及水脱除,热解固体产物粒径变小,结晶度降低,对氨氮的吸附量达72.5 mg/g,对起始浓度为800 mg/L溶液的氨氮去除率达95%以上。吸附氨氮后,其XRD谱中主要出现MAP的特征衍射峰。循环使用结果表明,将MAP在100~120°C条件下发生热解,热解固体产物可循环用于氨氮的处理药剂。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纯矿物浮选实验、动电位测试、红外光谱检测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1-羟基-2-甲基-2-烯辛基膦酸(HEPA)对锡石的浮选行为及吸附机理。浮选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苯乙烯膦酸(SPA),HEPA具有出更强的捕收性能。当HEPA浓度为50mg/L时,在pH2-9范围内锡石回收率都保持在90%以上。动电位测试和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HEPA在锡石表面的吸附主要是通过HEPA单阴离子与锡石表面的锡原子形成化学吸附。密度泛函计算结果表明,HEPA单阴离子比SPA单阴离子具有更高的HOMO能量和对锡石更强的吸附力,这为浮选实验和动电位测试中HEPA的更强捕收力提供了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12.
利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分析5种合金,SKH51、STS316L、Ti-6Al-4V、Al6061和Inconel600的加工硬化行为。通过Hollomon、Swift和Voce本构模型对材料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比较与加工硬化特征分析,提出新的预测拉伸变形各阶段加工硬化行为的表征参数及其在不同坐标体系下的表现形式。研究表明,Voce模型更适合用于描述大应变条件下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其预测抗拉强度的精度高于Hollomon和Swift模型。另外,SKH51合金在拉伸变形过程中出现的加工硬化行为明显异于其他4种合金。  相似文献   

13.
运用电化学测量、ICP-AES分析和SEM形貌观测技术研究铪在Et4NBr为支持电解质的无水异丙醇与乙腈(ACN)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开路电位随着浸入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变正,直到达到一个较稳定数值,开路电位的上升与表面氧化膜钝化有关。在线性极化曲线中接近腐蚀电位的阳极极化段未出现活性溶解,这是其表面自发形成钝化膜的结果,之后,电位继续增加,点蚀发生。SEM形貌图证明电极表面点蚀坑的存在。循环伏安曲线与恒电流测量可以确定点蚀电位(φ_(pit))和再钝化电位(φ_p)。φ_(pit)随着扫描速率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温度、溴离子浓度和ACN浓度增加而减小,连续重复扫描会使φ_(pit)正移。诱导时间对于点蚀长大必不可少。阻抗谱表明,溶液电阻和电荷转移电阻随着ACN浓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通过阴极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以及SEM、XPS,原位研究了相对湿度对无电镀镍金印制电路板(PCB-ENIG)在吸附薄液膜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PCB-ENIG板在薄液膜下的阴极过程主要包括O_2、腐蚀产物和H_2O的还原过程。阴极电流密度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均小于溶液中阴极电流密度,表明扩散过程并不是阴极氧化还原过程的控制步骤。极化电位较负时,75%和85%相对湿度下的阴极极化电流密度逐渐减小。随着腐蚀产物的增加,试验后期腐蚀过程由阳极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氨基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检测手段,采用静态批次实验研究不同实验参数(吸附时间、溶液 pH 和溶液温度)对铜离子吸附的影响。对铜离子的动力吸附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证明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是一个基于内部粒子扩散的过程。吸附等温线数据既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又符合Dubinin?Radushkevich吸附等温式。随着溶液pH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水中铜离子的去除效率也增加。另外,铜离子在低 pH 时可以很容易地从吸附材料上面洗脱下来,并且在材料重复使用5次之后,铜离子的回收率仍然保持在90.0%以上。根据吸附活化能和热力学实验结果,可以推断铜离子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机制是离子交换?表面络合。  相似文献   

16.
引入1,10-菲罗啉(Phen)作为钛铁矿与钛辉石选择性分离的新型捕收剂。浮选实验表明,与苯甲羟肟酸(BHA)相比,在pH 2~12之间,Phen是钛铁矿浮选更加有效的捕收剂,并且在pH 6时钛铁矿的回收率提高最大(约为20%)。在浮选过程中,钛辉石的可浮性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回收率<5%)。FTIR和XPS分析表明,Phen和BHA以化学吸附的方式吸附在钛铁矿表面,并且钛铁矿与Phen之间的相互作用比BHA更强。XPS结果还表明,Phen在钛铁矿表面与铁(亚铁和铁)和钛发生反应,在Phen吸附到钛铁矿表面的过程中形成五元环结构。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海藻酸钠对MAL粉末进行包埋制备水凝胶材料Hydrogel-Ⅰ,并将其应用于水中铅离子的去除。采用响应曲面法结合中心复合设计优化Hydrogel-Ⅰ的制备条件及其吸附Pb(Ⅱ)的操作条件。XPS揭示Hydrogel-Ⅰ携带的—OH、—COO—、—NH、—NH2和—CSS等官能团与Pb(Ⅱ)产生吸附结合。在吸附过程中,离子交换、表面络合、静电吸引和孔填充均发挥作用。比较Hydrogel-Ⅰ凝胶颗粒和MAL粉末对Pb(Ⅱ)的吸附性能。虽然上述两种材料具有较为接近的吸附速率和最大吸附量(qm),但Hydrogel-Ⅰ表现出更好的重复利用性,同时,更容易从水溶液中分离出来。与其他有机水凝胶材料相比,Hydrogel-Ⅰ具有较快的吸附速度和较高的吸附容量。上述结果表明,Hydrogel-Ⅰ具备较好应用潜能,可用于Pb(Ⅱ)的吸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湿化学法制备成分为Ca_(0.85)Ce_(0.15)ZrTi_(1.85)Al_(0.15)O_7的钙钛锆石陶瓷固化体,借助于晶体结构拟合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Ce离子在钙钛锆石陶瓷固化体中的固化行为和配位状态,结果表明:Ce~(3+)进入CaO8八面体中的钙位,而Al~(3+)作为电荷补偿进入半占据的TiO5五面体中。通过产品一致性测试法测试固化体的化学稳定性。抗浸出性能研究表明固化体可稳固存在于深地质处置条件下,Ce元素的标准化抗浸出率达到10-5g·m-2·d-1数量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硝酸根离子(NO_3~-)对U-0.79Ti合金在0.01mol/LNa Cl溶液中腐蚀的抑制作用。实验证明,NO_3~-对U-0.79Ti合金在含氯离子(Cl-)溶液中的腐蚀具有抑制作用,且与NO_3~-浓度密切相关。当NO_3~-与Cl-浓度比大于0.1时,NO_3~-能够有效抑制U-0.79Ti合金点蚀的发生;而低于这个比例时,NO_3~-对U-0.79Ti合金的腐蚀行为几乎无影响。从电化学过程来看,加入NO_3~-能够降低浓差极化并增大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同时,NO_3~-能够降低氧化膜的阳极活性溶解速度,提高U-0.79Ti合金的点蚀电位。表面划痕实验则表明,NO_3~-的抑制作用很可能缘于其优先于Cl-在表面缺陷处吸附,阻碍了Cl-的点蚀成核。  相似文献   

20.
赤泥是氧化铝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碱性固体废弃物。基于单因素-正交实验开展赤泥碱性阴离子浸出特性研究,结合多级浸出实验探讨最佳浸出条件、碱性阴离子分布特征、关键碱性离子类型及其溶解行为。结果表明:在液固比2 mL/g、浸出温度30°C、浸出时间23 h、2次浸出条件下,可溶性碱性阴离子(CO~(2-)_3,HCO~-_4,Al(OH)~-_4,OH~-)的最佳浸出率达86%;赤泥1次浸出液中,88%的阴离子来源于可溶性碱(NaOH、碳酸盐、碳酸氢盐、NaAl(OH)_4),12%的阴离子来源于化学结合碱(方解石、钙霞石、水化石榴石);在最佳浸出条件下,可溶性碱性离子浸出总浓度为69.78 mmol/L,CO~(2-)_3约占75%;碳酸盐溶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0.24k J/mol,这主要受固膜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