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记者:目前全球制造业正面临制造技术体系、制造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的巨大变革。为了有效应对新一轮技术竞争,我国提出发展智能制造,依靠智能化技术提高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您认为发展智能制造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企业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增强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在技术竞争中保持领先?李翔先生:最近两年,随着IT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在多个领域的渗透和发展,全球制造业的  相似文献   

2.
<正>尊敬的专家、合作伙伴: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期。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正在重构制造业技术和价值体系,全球制造业制造模式、产业形态、生态体系面临巨大变革,跨领域、多维度的创新融合技术已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  相似文献   

3.
<正>尊敬的与会代表、演讲专家、合作伙伴、媒体朋友: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汇期。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正在重构制造业技术和价值体系,全球制造业制造模式、产业形态、生态体系面临巨大变革,跨领域、多维度的创新融合技术已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产业格局深度调整,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制造业作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把人才作为实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改革创新教育与培训体系。我国制造业迎来"由大变强"的难得机遇,制造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本文探讨了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发展,结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建设的实践,探讨了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11月8日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全球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发展蓬勃兴起。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在不断突破新技术,催生新业态,涌现新思维,给经济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方式,内容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技术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全球正在快速进入智能制造时代,呈现出互联网+智能制造的新格局时代。同时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和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不仅引发制造业发展理念、制造模式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而且加速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实现的步伐。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建设智能工厂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对我国重塑长期产业竞争优势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经济新常态与智能制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战略,打造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国家竞争新优势;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规划,倡导智能制造与智能工厂。这些都意味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势必在世界范围内给制造业带  相似文献   

8.
<正>1智能制造正引领产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纷纷推出重振制造业国家战略,以重塑其制造业竞争新优势。见图1。2发展智能制造势在必行我国拥有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和条件。见图2。但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如,我国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中国制造业发展动能转换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所在。"十三五"是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的关键期,也是制造业面临挑战与机遇并行局面的时期。当下,如何在困  相似文献   

10.
<正>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专题研讨班日前在上海市委党校开班。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结合生动鲜活的案例,从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推动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工作等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苗圩指出,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但与世界  相似文献   

11.
<正>放眼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入推动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美、德等发达国家及跨国企业纷纷发力加紧布局智能制造,意图抢占产业变革先机和制高点。面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中国在进入经济新常态下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规划,强调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以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高效、协同、绿色、安全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  相似文献   

12.
<正>全球范围内以信息互联引领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日渐深入,制造业正经历从自动化和数字化制造向协同和智能制造的进化,给全球机床工具产业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从美国倡导的工业互联网到德国提出的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各具代表性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  相似文献   

13.
正"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源泉。制造业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明显,而智能化更是其突出特征。"11日,在由中国工程院等主办的2016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说。苗圩指出,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全球兴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  相似文献   

14.
<正>一、经济新常态与智能制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战略,打造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国家竞争新优势;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规划,倡导智能制造与智能工厂。这些都意味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势必在世界范围内给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  相似文献   

15.
<正>在"十三五"期间,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前时代新一轮的热点话题,而这种时代背景也让中国的制冷空调暖通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智能制造的浪潮推动了技术变革,《中国制造2025》更是让中国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第三极。对于中央空调行业而言,传统的技术正在迭代,更智慧、  相似文献   

16.
《China Equipment》2015,(Z1):68-70
智能制造——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应该作为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应该放在“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位置。“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近日作专题报告时指出。周济深入阐述了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路径以及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制造业的主要趋势。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期间智能制造工程将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重点聚焦"五三五十"重点任务,即:攻克五类关键技术装备,夯实智能制造三大基础,培育推广五种智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智能制造是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应用水平的体现,也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创新的重要方向。为此,我国已将智能制造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实现两化深度融合、加速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将智能制造作为国家重大专项加以重点推进,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中国制造业也因此迎来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智能制造是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应用水平的体现,也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创新的重要方向。为此,我国已将智能制造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实现两化深度融合、加速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将智能制造作为国家重大专项加以重点推进,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中国制造业也因此迎来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正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石,随着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为了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大力发展工业智能化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工业转型的需要推动工业控制的车轮驶向"智能"方向。智能控制技术作为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解决生产效率问题,虽然系统本身并不直接创造效益,但它对企业生产过程有明显的提升和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