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铜铝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铜铝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轧制复合法、爆炸复合法、挤压拉拔法是生产铜铝复合材料的常用方法.应用较多的铜铝复合材料主要有铜包铝复合线材、铜铝复合接头材料、铜铝复合板带等.  相似文献   

2.
铜——铝轧制复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华  姚若浩 《江西冶金》1997,17(1):26-30
研究了铜-铝轧制复合的最佳工艺,并通过轧前组元金属状态,压下率和温度对复合强度的影响,了解铜-铝复合机理。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铜-铝轧制复合的最佳工艺,并通过轧前组元金属状态,压下率和温度对复合强度的影响,了解铜-铝复合机理。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制备工艺对电缆用铜/铝复合带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缆用铜/铝复合带冷轧复合加工率应大于67%,合理的退火工艺为310℃×1.5h.铜/铝复合界面是通过轧制物理结合-退火冶金结合机理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旋锻-拉拔"方法制备了直径为φ65 μm、包覆铜层厚度较均匀、表面质量高和界面结合质量良好的铜包铝复合微丝,研究了合理热旋制度、热旋复合成形铜包铝线材的组织和界面结合状态以及中间退火和拉拔对线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旋锻制度为旋锻温度350℃,单道次变形量40%,旋锻后形成了动态再结晶组织和厚度为0.7 μm的界面扩散层.复合线材的合理退火工艺参数为350℃/30 min (退火温度350℃、退火时间30 min),该条件下退火后线材延伸率达到最高值35.7%,界面扩散层厚度约为2.1 μm,退火后铜层和铝芯发生再结晶,组织内部形成等轴晶组织.当退火温度超过350℃时,铜层和铝芯晶粒长大,界面扩散层厚度增加,从而导致线材的延伸率下降.将单道次变形量控制在15%~20%,经过粗拉,制备了φ0.96 mm的丝材;粗拉后不进行退火处理,将单道次变形量控制在8%~15%,经过细拉,制备了表面光洁、直径为φ65 μm的复合微丝.在拉拔过程中,铜层和铝芯均出现〈111〉丝织构.   相似文献   

6.
铜—铝轧制复合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铜铝复合板的轧制复合工艺以及不同工艺中可获得最佳复合强度的工艺条件。同时, 研究了轧制复合时的组元变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曾波  张强  邹金秀  涂昀 《中国锰业》2009,27(4):48-50
探讨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铝锰铁复合脱氧剂中铝、硅、磷、铜的分析条件。试样经硝酸氢氟酸混合酸分解,采用ICP—AES于同一试液中联合测定铝、硅、磷、铜。铁、锰的背景干扰采用背景校正扣除。确定了仪器的最佳分析条件,选择铝、硅、磷、铜的分析谱线分别为396.150,212.412,178.287,324.754nm。该法已用于铝锰铁复合脱氧剂中的铝、硅、磷、铜的测定,测定结果与化学法相符,相对标准偏差(n=7)为0.60%~2.6%,加标回收率在95%~102%之间。  相似文献   

8.
《铝加工》2014,(1)
正2013年11月,洛阳铜一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经反复研制,新产品——超宽单面铜铝复合板带材研制成功,并形成批量生产上市,此材料将主要应用于幕墙板、铜门料及其它装饰行业,是理想的装饰铜材替代产品。目前该公司已取得7项专利技术,开发生产铜铝、钢(不锈钢)铝、钛铝、铝铝四大产品系列,宽度1000mm,厚度0.05~15mm板、带、箔、排数千种牌号规格。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可以制备冶金结合界面双金属复合板带的水平连铸复合成形新工艺,其具有短流程、高效的特点。采用该工艺制备了截面尺寸为70 mm×24 mm(宽度×厚度)的铜铝复合板,获得了可行的制备参数,研究了所制备板坯的组织形貌和性能。结果表明,铜铝复合板制备成形过程中,会形成由金属间化合物和共晶相组成的复合界面层。铝液和铜板表面接触,发生固液转变形成(II)层:θ相。随着铜原子不断的向铝液中扩散,当铜原子含量达到一定程度,θ相发生固相转变形成(I)层:γ相。达到共晶温度时,发生共晶转变形成(III)层:α+θ共晶组织。其中I层和II层均为铜铝金属间化合物,是裂纹产生和扩展的主要区域,因此界面层厚度是决定结合强度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可以优化凝固过程中铜铝复合板内的温度场分布,进而控制复合界面层的形成过程,因此工艺参数之间的合理匹配是改善复合层组织结构和增大板坯结合强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铝加工》2007,(4):31-31
目前,一种新型铜铝扩散复合高效换热管由江苏兴荣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成功,并通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1.
将铜包铝复合材料代替纯铜用作电力电缆金属屏蔽层,在节约铜资源方面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铜包铝复合材料的芯材性质和界面特征是影响材料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利用CALPHAD相图计算方法,对铜铝复合材料的稳定相组成、生成条件等进行热力学计算稳态分析。铜包铝芯材6201铝合金在300℃以下,有较多的Al Fe Si相和Mg2Si相可以起到强化作用;芯材AA8030铝合金在285℃以下,可以生成较多的Al13Fe4相。Al2Cu,Al Cu和Al9Cu11等主要脆性相的生成是由Al的扩散控制的。在低温条件下,铜铝二元脆性相不易生成。在300℃,Al在Al2Cu相和Al Cu相中扩散的化学势差较大,表明Al2Cu相和Al Cu相易于在铜铝复合界面处生成。因此,控制铜铝复合界面处Al2Cu相和Al Cu相的相量是提高铜包铝界面质量和结合强度的有效途径。在铜铝复合界面过渡层无两相平衡区域存在,推断从富铝端到富铜端依次主要包括了fcc(Al)固溶体、Al2Cu相、Al Cu相、Gamma相和fcc(Cu)固溶体。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平连铸直接复合成形工艺制备了断面尺寸为50 mm×30 mm×3 mm×R4 mm的铜包铝复合棒材,通过多道次平辊轧制和精整拉拔,制备了断面尺寸为60 mm×8 mm的铜包铝复合扁排,研究了合理的轧制工艺、扁排的力学和导电性能.结果表明:扁排的最终轧后宽度与侧边部开裂具有相关性,可通过轧制过程的压下量分配和轧制温度控制扁排宽度,从而防止边部开裂.合理的轧制温度为室温至200℃.在室温平辊轧制时,较为合理的轧制制度为5道次平辊轧制,第1道次压下率为20%左右,最大道次压下率为30%左右.轧后经1道次精整拉拔,可获得外形尺寸精确、表面质量良好的铜包铝复合扁排.经退火处理后,铜包铝复合扁排电阻率为2.084×10-8Ω·m,抗拉强度为122.7 MPa,延伸率为22.0%,界面剪切强度为25.9 MPa.   相似文献   

13.
铝铜双金属复合材料生产新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一种生产铝铜双金属材料的新工艺。实验给出了轧前加热温度及轧后退火制度对双金属材料剥离强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对一种机械啮合式异形截面结构的铜铝复合接触线拉拔加工过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有限元三维数值模型,获得了稳定拉拔状态下的等效应力分布,模拟得到的接触线复合界面存在缝隙。通过改变铝线坯和铜线坯断面几何尺寸,研究了缝隙填充率的变化,获得了优化的铝线坯和铜线坯的形状。  相似文献   

15.
邓予生 《甘肃冶金》2012,34(6):22-25
"以铝节铜"是输电导体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地生产发展进程有所不同,但只能是渐进式的。铝和铝合金在电力电缆、架空线路上应用广泛,而铜包铝导体在输、配电设备、电器配电行业的应用才是起步阶段,产品还有待于市场推广。  相似文献   

16.
江钟 《铜业工程》2013,(3):7-10
介绍了CPU散热器的基本知识,说明了散热器对CPU运行状况的重要影响。分析了不同散热器材料性能上的主要差异,详细阐述了目前CPU主流散热器铜铝复合风冷散热器的加工方法,并说明了不同型式的铜铝复合风冷散热器效果上的差异,分析铜材在CPU散热器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熊中良 《铝加工》2000,23(4):28-29,50
叙述了用化学腐蚀的方法精确地测量出铝锡20铜-铜双金属板的铜层厚度,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发现Hoh2/H2h存在一定定值的关系。再用反推法推算出一个计算铝锡20鲷合金板与钢板复合前所需合金板厚度的计算公式H1=KH2h/h2该公式有很强的衫性,已经在生产中应用,有效地控制了铜层的厚度,保证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铜冷却壁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高炉的使用寿命。通过热态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来测试其热态性能。铜冷却壁热面复合传热系数值对于其温度场的模拟结果有重要影响。通过对铜冷却壁的传热过程分析,得到热面复合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建立了高炉冷却壁热态试验系统,并在不同炉气温度和不同冷却水流速下进行了1∶1的铜冷却壁热态试验。根据热态试验结果,得到不同炉气温度下铜冷却壁热面复合传热系数值,该系数适用于相同试验条件下所有型号的铜冷却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近五年我国铜、铝,包括矿产品和加工料在内的商品的外贸量、值;分析了铜、铝商品的外贸结构变化、外贸方式和当前我国铜、铝外贸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铜铝复合太阳能材料在复合轧制时轧辊的热膨胀变形对材料板形的影响,叙述了加强水冷却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