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ZT柠檬酸盐前驱体的热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柠檬酸盐溶液酒精脱水方法制备了7.9/70/30 PLZT 柠檬酸盐前驱体。该前驱体经过热分解可得到高纯超细活性的 PLZT 粉料。本文研究了该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及其热分解产物的化学均匀性。结果表明前驱体的热分解在500℃已经基本完成。热分解产物的晶化温度在450~500℃之间,并有较好的化学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以硝酸镧、乙酸锶和乙酸镍为原料,应用微波固相法制备了纳米镧锶镍复合氧化物前驱体。研究表明:控制热分解温度是制备超微纳米粒子的关键。最小粒径产物的制备条件是:微波炉加热功率600W,马弗炉热分解温度600℃,热分解时间5h。XRD和TEM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主要物相组成为La0.9Sr0.1NiO3,属钙钛矿相斜方六面体结构,空间群R-3c,平均粒径10~25nm。应用DSC—TG技术对纳米镧锶镍复合氧化物前驱物热分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得两阶段分解机理函数为G(a)=[-ln( 1-α ) ]^7/12,G(a)=-ln( 1-α ) ]^4/9。 :微波固相法;纳米镧锶镍复合氧化物;热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3.
以柠檬酸和碱式碳酸镍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柠檬酸镍前驱体纤维,在Ar气气氛下热分解得到金属镍纤维。通过FE-SEM/EDS、DSC-TG、XRD、FT-IR和XPS对金属镍纤维的形貌、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及纤维的物相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柠檬酸镍前驱体纤维在300℃热处理时出现金属Ni,且热分解过程中没有氧化镍出现。故金属镍纤维是由前驱体直接热分解形成,不经过氧化镍热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金属有机物沉积法制备YBCO高温超导带材的研究现状,为了探索涂层导体超导层的快速制备工艺,开展了超导层前驱体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在氩气条件下利用同步热分析仪获得丙酸为溶剂、乙酸盐为溶质的前驱体热分解过程的TG-DTG-DSC-MS曲线,采用普适积分法、微分法以及多重速率扫描Kissinger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YBCO超导相合成反应的机理和相关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从室温~900℃的升温过程中,前驱体的热分解反应可分为4个阶段。其中,第4阶段的YBCO超导相合成反应过程服从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的机理模型(n=2),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补偿效应为lnA=0.120E-2.699。  相似文献   

5.
黄维刚  林华  涂铭旌 《功能材料》2006,37(3):440-441,445
提出了一种采用草酸氧钒(VOC2O4·H2O)热分解制备纳米VO2的方法.通过热分析(TG-DSC)、XRD和TEM手段,分析了草酸氧钒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纳米VO2的结构和形貌,测定了纳米VO2粉体的电阻-温度曲线.实验结果表明VOC2O4·H2O热分解开始温度为343℃,在380℃,真空度为20~50Pa的条件下,热分解获得VO2的平均尺寸为22nm,相变温度为69℃.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剂热合成-热分解两步法制得花状CdO微球。以醋酸镉为原料、甲醇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由纳米片自组装而成的花状前驱体微球。将前驱体焙烧后,得到形貌保持良好的花状多孔CdO微球。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样品的物相、化学组成、形貌及孔结构进行表征。借助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对CdO花状微球催化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花状CdO微球对AP热分解过程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CdO可使AP的高温分解峰值温度从444.4℃降低至402.8℃,分解热从586.9 J/g提高到1091.7 J/g,分解活化能从280.5 kJ/mol减小至83.78 kJ/mol。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CdO花状微球催化AP热分解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喷雾热分解工艺合成了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考察了不同前驱溶液对粉体形貌的影响,用喷雾热分解过程机理分析了形貌差异的原因,另外研究了不同的后处理烧结时间对样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硝酸盐溶液经喷雾热分解制备的前驱体在900℃烧结6h可以得到电化学性能优良的正极材料,在3.0-4.3V电压区间里,首次放电容量达157.7mAh/g,4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146.6mAh·g^-1.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了KLN纳米陶瓷粉体。研究了不同pH值、不同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物质的量比(CA:M^n+)以及不同退火温度对K-Li-Nb溶胶稳定性以及粉体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Li-Nb凝胶热分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KLN的生成温度在590~620℃左右:当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物质的量比(CA:M^n+)为3:l,前驱体溶液pH值控制在6~10内可以得到均匀透明的溶胶。pH=10的前驱体凝胶在850℃下煅烧后得到较纯的KLN纳米陶瓷粉体。  相似文献   

9.
以氯化亚锡、草酸、三氯化锑、碳酸氢铵和氨水为原料,借助球磨过程中机械力的研磨、破碎和搅拌引发化学反应,制备出成分均匀的超细前驱体;将前驱体于高温下进行热分解制备纳米掺锑二氧化锡(ATO)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电阻测量仪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掺杂量、热分解温度、时间与pH值对ATO电阻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适当方式调节球磨反应终点pH为8.5的条件下制备的掺锑10%(质量分数)的前驱体,于600℃下热分解2h后再于900℃下恒温2h,得到了压片电阻率为1.2Ω·cm的浅蓝色纳米ATO粉体.  相似文献   

10.
在600℃温度下热分解配位前驱体,制备出5种稀土铁酸盐颗粒(ReFeO3,Re=Y3+、La3+、Sm3+、Gd3+和Ho3+).采用XRD、SEM、Uv-Vis DRS以及VSM等手段对所制备产物进行物相、表面形貌、能带结构以及磁性能等进行表征.XRD表明,含Y3+、La3+和Gd3+的前驱体灼烧后产物为单相正交晶系...  相似文献   

11.
Lead strontium zirconate, Pb1−x Sr x ZrO3 (0 ≤ x ≤ 0·20) ceramics, were prepared by novel glycinenitrate self-propagating combustion technique.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eramics was investigated as a function of composition via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XRD patterns obtained on these powders showed the formation of pure orthorhombic phase of lead strontium zirconate without impurities and all the compounds retained the orthorhombic structure. The samples were sintered at 900–1100°C for 2 h.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decreases with increase in strontium content (100 kHz). In all compositions, dielectric constant showed a peak at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peak was found to decrease with strontium doping level.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市大足区天青石锶废渣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锶钡铁氧体(SrxBa1-xFe12O19).通过XRD、SEM对锶钡铁氧体进行表征,探究沉淀p H值、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锶钡铁氧体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沉淀pH值为12、焙烧温度900℃、焙烧时间2 h的条件下,制备出的锶钡铁氧体无杂相且呈...  相似文献   

13.
化学沉淀法合成高纯超细SrTiO3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确立了以钛酸丁酯和硝酸锶为原料,化学沉淀法合成钛酸锶的工艺路线。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部分工艺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详细研究了碱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原因。在所选工艺条件下制得主含量为99.71%,锶钛比为1.002,粒度为60nm左右的球型钛酸锶颗粒。  相似文献   

14.
添加剂粒度细化对锶铁氧体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添加剂粒度对锶铁氧体永磁材料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粒度的细化使锶铁氧体的晶粒细化,提高了磁性相的取向度,改善了磁体的综合磁性能,特别是显著改善了剩磁和最大磁能积.添加剂粒度的细化使烧结温度对磁性能的影响更敏感,降低了最佳烧结温度,有利于实现低能耗下高性能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高纯碳酸锶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生产高纯碳酸锶的几种制备工艺,并对几种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及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对高纯碳酸锶纳米粉体的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光学新材料钛酸钡锶中钡和锶,研究样品制备、测试条件和共存元素干扰消除。本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达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冯现徉  王培吉  李萍  张奉军  范素华 《功能材料》2012,43(12):1528-1531
研究了不同镧掺杂浓度下Sr0.4Ba0.6TiO3材料的导热性能,研究镧元素对其导热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掺杂量下钛酸锶钡材料的热导率,材料密度随烧结温度与成型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发现少量镧元素的掺杂,可以增加钛酸锶钡材料的热导率;当镧元素掺杂量较大时,降低了材料的热导率.钛酸锶钡材料的电子热导率随材料烧结温度的升高基本不变,声子热导率随材料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化学沉积法在镁铝合金表面构筑锶磷化膜,以氢氧化钠和硅酸钠为原料配制磷化膜封孔处理液,对镁合金表面锶磷化膜存在的裂纹和孔洞等缺陷进行封孔处理。通过元素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改性膜层表面具有Sr、P、O以及Si元素,硅酸钠对锶磷化膜具有良好的封孔作用。通过膜层厚度检测,证明封孔后的锶磷化膜厚度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封孔后的锶磷化膜极化电阻比封孔前提升了4倍,而腐蚀电流仅为封孔前的1/3,封孔后膜层的耐腐蚀性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9.
采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两种水合硼酸锶SrB2O4 ?4H2O和SrB6O10 ?5H2O, 将其高温煅烧制备出纯四硼酸锶(SrB4O7)相, 分析了高温煅烧过程、产物的物相和形貌, 研究了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加热过程中水合硼酸锶发生脱水 → 非晶化→ 晶化过程, 且SrB6O10在800℃左右分解为SrB4O7和液态氧化硼; 将SrB2O4  ?4H2O和SrB6O10 ?5H2O在900℃煅烧4 h可制得纯相四硼酸锶; 延长煅烧时间可提高产物的晶化程度, 但是其晶型没有明显的变化。 用该法制备的SrB4O7:Eu荧光粉, 其发光强度明显比以SrCO3和H3BO3为原料制备的样品高。  相似文献   

20.
王兰  侯晨曦  樊龙  谢忆  卢喜瑞 《材料导报》2017,31(3):106-111
放射性元素锶和铯具有半衰期长、生物危害性大等特点,是目前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理处置的重点之一,利用人造岩石固化含锶、铯放射性废物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简述了锶、铯的特点及危害,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几种典型矿物固化基材(碱硬锰矿、磷灰石、钙钛矿、铯榴石)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现阶段矿物固化锶、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并对未来关于矿物固化锶、铯的材料领域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