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警察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保障。因此,人民警察必须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与深刻内涵,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自觉坚持并运用法治理念指导公安工作,运用警察权力,努力树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法治理念,以此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行法治的状态和程度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法治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社会文明关系密切。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法治保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形成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最佳途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政治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包含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法治。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重大发展。研究邓小平法治思想,对于认清我国现时期法治发展规律,明确法治建设方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形成,比较“法制”和“法治”的异同,阐述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分析探讨我国法治发展的规律,从而进一步阐明邓小平法治思想是我国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法治思维就是在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运用法治的观点、法治理念、法治的方式分析处理法律事务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动态思维,法治思维以宪法法律至上为前提,以权利义务为内容。树立与增强法治思维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带头引领作用,而且有助于从动态意义依法治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及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根本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5.
观念理想样态的法治在我国建国后的发展,经历了由拒绝排斥到逐渐接受的过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及在全社会普及,标志着观念理想样态的法治在我国已经呈现出由学者"自说自话"到官方理论一家独大的局面。近年来我国存在多种法治理念,在法学教育、法律实践环节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法意识形态。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工具性、阶段性、独特性的特征,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当代中国的法治思想既要继承古代法治思想的优秀成果,又要结合中国国情,最终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传统的法治思想内容庞杂,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而且古代的"法治"和今天我们提倡的"法治"社会建设完全不同。封建社会毕竟是皇帝说了算,因此古代的"法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人治"。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个区别。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刻不容缓。为了更好地吸收传统法治思想的精华,理性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矛盾冲突,才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世界法治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理论基础。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而教育公平问题,作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如何妥善的缓解也是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法治具有文明的属性。法治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与人类文明相生相长的发展史,文明也是法治的追求目标和现代法治的本质属性。法治文明是一个国家实行法治的状态和程度所体现的社会文明的总和,是各种社会文明的交叉重合和重要象征。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并成为现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法治文明的建设应有其独特的发展路径,即“会通—创新”。  相似文献   

9.
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在我国的成功实践,一方面有助于增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性地位,保全文化独立性;另一方面将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彰显我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进而提升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认知度,推广"和谐世界"的价值理念,全面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五大正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政治目标写入政府报告.1999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由此"依法治国"上升为国家的宪法原则.治国方略的变化要求各级政府必须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实现依法行政、法治行政.本文就地方法治政府的定义、地方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做了简妥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宪政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政治明、强国、兴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必由之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确定的价值取向确保了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建设和发展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宪政内涵具有一致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宪政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逐步推进,"依法治党"、"从严治党"成为法治中国背景下,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政党新要求。实现依法治党,既要遵循党内法规,又要严格的遵守宪法和法律。但是,在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规定不明、难以衔接、党员权利保障实施困难以及"动态错位"等问题。法治思想尚未形成、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体系之间缺乏互动沟通、党内法规可操作性不强以及党内法规的清理备案工作尚未取得实效等是两者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从理念、立法主体、内容、体系四个方面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协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统筹谋划国防工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国防工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及任务,指出我国国防工业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兴国强军的伟大实践。我国航天工业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国防工业建设思想,围绕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要弄清"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这两种手段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目标之间的联系以及在这种联系中这两种手段所表现的地位,首先注意区分两个层次的概念关系:一个是法治与人治的关系,这是指国家形态(国家权力的运作形态)问题,对此,我们党代表人民的意志,选择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种国家形态含有十项内容;二是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这是指治理国家的手段或方式,它们都不具有国家形态的属性,相反,在一个国家形态(人治国家或法治国家)中这两种手段可以兼用.在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后,我们党又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实现这种国家形态的手段,是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的.其必然性从根据上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必要性,表现在法律与道德具有同一性,法律是道德的制度体现,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基础.基于这种同一性,在治理国家时法治和德治的作用可以互补.然而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法治和德治相比却居于主要或根本方式的地位,因为一是就哲学根据而言,这是由矛盾双方的主次地位不平衡所决定的;二是就实践根据而言,德治也不能居于治国的根本方式地位;三是就现实的法治对德治的作用而言,历行法治为推行德治提供了方向性保证、制度规范和秩序保障;四是就维护社会稳定而言,现实德治的功用威慑力远不及法治功用的威慑力.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的思想渊源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治理国家紧密结合 ,系统地阐述了法治的本质、地位、方针、原则和方法 ,清楚地表明了他在治理国家的方式、目标、系统、理念和途径方面的战略思考与抉择。本文力图从这一新的视角探讨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我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宪法作为根本法,是实现法治国家的根本的法律保障,法治入宪,是党的治国方略的宪法化,标志着我党治国方式的进步,法治,最根本的是宪法之治,宪法至上,提高宪法的最高的权威性,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的思想渊源。邓小平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治理国家紧密结合,系统地阐述了法治的本质、地位、方针、原则和方法,清楚地表明了他在治理国家的方式、目标、系统、理念和途径方面的战略思考与抉择。本文力图从这一新的视角探讨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18.
党内法规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法律一体同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国家治理视域下的党内法规应具备四个方面的特点。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必须注重党内法治与国家法治的辩证统一和有机融合,应从三个方面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应根据国情党情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的科学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法治资源,深入挖掘并正确解读古代法治思想,有利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本文试图通过对古代"礼法合治"思想的剖析,在梳理传统治国方式的过程中,探究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蕴含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移植西方法治文化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有益的。我们在移植西方法治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西方国家一些有益的政治法律制度,还要通过宣传、研究和交流的方法来培养民主法治意识,还必须对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阻碍法治文化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造。实现法治文化本土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