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恒  张邦维  谭肇升 《金属学报》1992,28(12):49-54
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动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Sn对液态淬火Cu_(74)Ni_(12-x)Sn_xP_(14)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并从动力学和结构化学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量添加Sn可使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得到改善,在x=2—6at-%Sn的成分范围内得到完全非晶组织。  相似文献   

2.
PEO及其与LiClO4复合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氧化乙烯(PEO)及其与高氯酸锂(LiClO4)复合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依次用Jeziorny方法、一种结合Avrami和Ozawa方程的方法分析了以上体系中PEO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得到了PEO在不同体系中非等温结晶时的动力学参数。动力学参数表明LiClO4晶粒缩短了PEO的结晶时间,使复合体系中PEO的结晶速率大于PEO体系的,但PEO体系形成更完善晶体;为使二者达到相同的相对结晶度,PEO体系需要更大的冷却速率。结果表明,LiClO4晶粒能够有效地将PEO的结晶相转变成非晶相,即LiClO4可有效地抑制PEO的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3.
宁远涛  郑云 《金属学报》1984,20(2):154-158
以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处于不同玻璃态PdTa_1Si_(16.5)合金的热稳定性和结晶过程。非晶态合金处于不同玻璃态时,其玻璃转变和结晶过程中的行为及其淬火态与退火态的热稳定性表现出差异。这是制备非晶态材料保证性能均匀性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处于不同玻璃态PdTa_1Si_(16.5)合金的热稳定性和结晶过程。非晶态合金处于不同玻璃态时,其玻璃转变和结晶过程中的行为及其淬火态与退火态的热稳定性表现出差异。这是制备非晶态材料保证性能均匀性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机械合金化制备的Ni_(55)Nb_(35)Si_(10)非晶合金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该非晶合金在加热过程中表现出单级结晶,导致非晶态基体中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体。由基辛格方程确定的合金结晶表观活化能较高(468 k J/mol),说明该非晶合金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采用等转换法对结晶过程中活化能的变化进行研究,活化能从结晶开始一直缓慢降低至结晶分数α=0.35,然后几乎保持不变直至结晶结束。通过测定Avrami指数,解释非晶合金非等温结晶的纳米结晶机理。透射电镜研究表明,在退火过程中通过纳米结晶可对非晶态合金进行微观结构调控。成核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结晶机理主要受三维扩散控制生长支配。在Sestak-Berggren自催化模型的基础上,得到定量描述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6.
用X射线衍射,示差扫描量热和电阻测量技术研究了Cu_(0·60)Ti_(0·40)金属玻璃的电学性质和结晶.发现Cu_(0·60)Ti_(0·40)金属玻璃有负的电阻温度系数,随着结晶过程的进行,电阻温度系数变为正值并逐渐增大.Cu_(0·60)Ti_(0·40)金属玻璃的结晶过程有两个阶段并基本上符合J-M-A方程.用不同方法计算了它的结晶活化能,所得数值彼此接近.指出还存在较大的潜力来提高Cu-Ti系金属玻璃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周新铭 《金属学报》1985,21(4):120-127
用X射线衍射,示差扫描量热和电阻测量技术研究了Cu_(0·60)Ti_(0·40)金属玻璃的电学性质和结晶.发现Cu_(0·60)Ti_(0·40)金属玻璃有负的电阻温度系数,随着结晶过程的进行,电阻温度系数变为正值并逐渐增大.Cu_(0·60)Ti_(0·40)金属玻璃的结晶过程有两个阶段并基本上符合J-M-A方程.用不同方法计算了它的结晶活化能,所得数值彼此接近.指出还存在较大的潜力来提高Cu-Ti系金属玻璃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毛勇  杨振邦 《贵金属》1998,19(4):14-19
用电弧熔炼锤砧技术,在Hf-Ir和Zr-Os二元合金系中制得新的金属玻璃,其成分范围是;Hf100-XIrX,X=20-30at%;Zr100-XOSX,X=20-30at%。作者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研究Hf100-XIrx和Zr100-XOSX(X=20,25,30at%)金属玻璃的结晶行为,测定结晶温度,结晶热和结晶激活能,并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Hf80Ir20和Zr75Os25金属玻璃  相似文献   

9.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分析,研究了退火温度对Zr_(65)Cu_(17.5)Ni_(10)Al_(7.5)非晶合金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影响。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玻璃转变温度T_g和晶化温度T_x逐渐升高。在623K(低于T_g)退火30min,试样保持非晶结构。在723K(高于T_g,低于T_x)以及823K和923K(高于T_x)退火30 min,发生晶化,结晶相为CuZr_2和NiZr_2。随着退火温度升高,结晶程度逐渐增加并达到饱和,纳米晶逐渐形核并长大,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出La62.0Al15.7(Cu0.5Ni0.5)22.3大块金属玻璃,经高压处理后,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示差扫描量热计(DSC)对非晶的结构驰豫和晶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晶玻璃转变温度和第一晶化温度随着压力的增加,其先增加后减小,极大值出现在4.0 GPa的压力.这种现象归因于经过高压处理后玻璃转变温度区焓的变化,而焓的变化由基体缺陷激活体积引起自由体积变化所导致.此外,高压处理还影响玻璃的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用电阻率测定高强铝合金各种状态下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系列高强铝合金(2024、2014、7076、7012)在连续升温过程中的电阻率进行了测量,这个方法在确定稳定相及亚稳定相的溶解或沉淀的临界温度方面表现出很高的精确性。因此,可以给出合金在不同冶金状态下的准确特性,借助于差示扫描量热法获得的补充量热数据,解释了用扫描电阻法获得的数据。讨论了这种方法作为研究和质量控制的补充技术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非晶材料的纳米晶化可在非晶基体中弥散分布纳米晶粒制成纳米晶/非晶复合材料,从而提高力学/物理性能。为此韩国人介绍了非晶Zr47Ni30Ti23合金的纳米晶形成过程。 首先用高纯Ti,Zr,Ni原料用氩弧熔炼成合金锭。用熔融旋转法以30m/s的筒表面速度摔成非晶带,用差式扫描量热计(DSC)以 20℃/min~40℃/min的加热/冷却速度,在氩气下研究非晶带的晶化行为,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和标定结晶相 的结构和形态。由Zr-Ni-Ti三元相图可知,Zr47Ni30Ti23合金中的平衡相包含大量的Laves相和Zr2Ni相及少量α-Zr(Ti)固溶体。…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由快速淬火制备的金属玻璃体Cu_(70)Ti_(30)合金的稳定性和它的电阻-温度特性。示差扫描量热法的测量结果表明:Cu_(70)Ti_(30)合金玻璃体具有两个结晶放热峰。与峰顶对应的温度分别为T_(P1)=427℃和T_(P2)=451℃。由Kissinger关系求得相应的结晶激活能分别为ΔE_1=5.85eV,ΔE_2=2.44eV。电学测量的结果表明,大约在0—315℃的范围内具有小的负电阻率温度系数α=-8.5×10~(-6)/℃,并且满足近自由电子模型中的2k_P≈q_P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纳米Ag-Cu-In-Sn合金粉末的制备及其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成功制备了分散性较好的纳米链状Ag-Cu-In-Sn合金粉末.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手段对粉末的结构、粒度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工艺可制备粒度分布均匀,产率较高,平均粒度在45.03 nm的Ag-Cu-In-Sn合金粉末.该粉末具有独特的热性能,与微米合金粉末的熔点相比,其熔点下降了近160℃.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埋弧焊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海洋平台用D36钢焊缝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焊缝金属一次结晶组织,随着热输入的增加,柱状晶的平均宽度逐渐增大,而其比例逐渐减小;对于焊缝金属二次结晶组织,随着热输入的增加,先共析铁素体(PF)增加,贝氏体铁素体(BF)和针状铁素体(AF)减少;焊缝金属的硬度随着热输入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细化Nd Fe Co V B系磁体的组织 ,改善磁特性 ,往该合金中添加Nb是有效的。因此 ,日本的明治大学研究了添加不同量Nb的合金Nd9Fe74 -xCo9V1NbxB7(x =0 ,1,2 ,3)。首先用电弧熔炼法制备成母合金熔体 ,在高纯氩气氛中通过单辊旋淬法制得急冷薄带 ,辊速在 12 5、15和 17 5m/s变化。薄带试样经4 8MA/m脉冲充磁后 ,用VSM测定磁特性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粉碎试样的结晶结构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计 )测定非晶试样的晶化温度。另外 ,把薄带试样磨成粒径 <150 μm粉末 ,与环氧树脂 2 5% (质量 )混合 ,…  相似文献   

17.
等离子喷涂到钛合金基质上。用一种可以获得两种不同羟基磷灰石含量(25%和30%)的方法喷涂厚度约150mm的试样,接着用CO_2激光器对涂层进行激光热处理。处理采用不同的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并用高温计监测试样表面的温度和热场动力学。X射线衍射分析(XRD)可以检测HAP的结晶状态、非晶磷酸钙的含量以及其它外来相的含量。通常用光镜检测激光热处理改性区的显微组织和深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方法进行热分析实验,研究不同加热速率下非晶合金条带Fe_(73.5)Cu_1Nb_3Si_(13.5)B_9的晶化动力学特性。DSC曲线的晶化温度和晶化峰值温度随着加热速率的增高而向高温方向迁移,说明合金的晶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动力学特性。建立基辛格模型,拟合动力学模型函数对结晶率的实验曲线,可以获得动力学参数值,得出晶化激活能的数值为2.89 e V。研究表明:对于Fe_(73.5)Cu_1Nb_3Si_(13.5)B_9合金,采用经验的双参数Sestak-Berggre模型能更加定量描述其晶化过程,而Johnson-Mehl-Avrami模型适宜在较低加热速率下描述。  相似文献   

19.
运用热膨胀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两种热性能分析试验研究了一种新型铸造Al-Cu合金固溶处理后的相转变.结果表明:热膨胀试验中,经固溶处理后的试样过饱和固溶体在190 ~250℃有一种相析出,在320 ~450℃析出相再溶解成单相固溶体;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试验结果显示,固溶处理后的试样在236℃有过饱和固溶体的析出.对比两种试验结果,热膨胀曲线更能灵敏地反映出此合金的相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对Pb-Bi包晶合金的凝固过程进行了差热分析研究,确定了不同成分的Pb-Bi合金的固、液相线温度和初生相析出及包晶反应的温度。同时通过分析DSC曲线和凝固组织获得了不同成分的合金在不同的冷却速率下初生α相的形核过冷度及其体积分数,以及初生α相和包晶β相的结晶潜热。结果表明,初生α相的形核过冷度随着合金成分和冷却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其体积分数与结晶潜热却随合金成分的增加而减小,随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包晶β相的体积分数与结晶潜热则与初生相的变化规律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