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在某铝合金锻造生产线中,机械手放置铝合金棒料到指定位置时,棒料存在定位不准的问题,初步观察确认是由于夹爪变形而引起的。为了进一步分析,采用Solidworks建立了夹爪的三维模型,并通过Solidworks Simulation建立了夹爪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结果,找出了夹爪的变形位置及变形产生的原因。针对夹爪变形原因,对夹爪结构做出了相应的改进,并再次对改进后的夹爪用Solidworks Simulation进行分析,初步验证了结构改进的合理性。最后参照对模型的改进方法,对夹爪实物进行结构改进,通过实际的试验效果,最终确认改进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3.
针对柔性微夹持器中柔性铰链在工作中受到交变应力作用导致屈曲的问题,以圆形切口柔性铰链为例,对其施加载荷后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临界力的计算公式。通过Ansys Workbench17.0对铰链进行有限元屈曲分析,取第一阶屈曲模态,与利用推导公式得到的临界力进行对比,误差为0.23%,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引入正交试验设计,找出影响临界力的可控因子和噪声因子并对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采用权重分析法,定量分析参数对临界力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参数对临界力变化的作用所占的权重不一样,为铰链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5.
6.
影响试验机转轴最大静态应力的结构参数比较多,如果以降低最大静态应力为目标对转轴进行设计时考虑所有的参数,则会大大增加设计的时间和成本。以最大静态应力为指标,利用正交设计试验法,对主要结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筛选出灵敏度较高的设计变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设计模型,提高设计速度,计算结果为此类轴类零件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根据分析文中得出如下结论:转轴所受的最大静态应力小于其材料的屈服极限;以转轴最大静态应力为指标,各结构参数按灵敏度绝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R3,R1,R2,L8,L2,R4,L9,L3,L1,L4,L6,L7,L5。 相似文献
7.
8.
9.
在高锰钢中加入微量稀土合金,可以有效地减少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和改善其分布形态。结果表明,稀土加入量为030%时,钢的性能最好,经稀土处理的高锰钢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冲击韧度比未经稀土处理的分别提高57%、18%和48%。 相似文献
10.
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电熔剂法净化处理铝熔体的影响因素,以铝熔体中的夹杂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极差和方差分析,确定了最佳工艺组合及不同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并对电熔剂法净化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熔剂层厚度是影响净化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最佳的工艺条件为:熔剂层厚度为30mm,流股直径为7mm,电流强度为15A,精炼温度为700℃。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介绍了一种新型含恰约束支链3-SPS/S并联机器人机构,为提高终端平台的定位精度,对该并联机构进行误差分析。首先在运动学逆解基础上,对驱动支链的运动方程进行微分,建立该机构位姿输出误差正解数学模型。并在给定机构误差的条件下,考虑末端执行器在工作过程中位姿输出误差的变化情况。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思想均衡排布参数的误差水平,对该机构进行精度分析,并绘制某姿态下的误差分布直方图及许用精度范围内的可靠度。结果表明:利用正交实验法能够快速计算误差值,为并联机构的精度设计和运动学参数的标定建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正交试验法,在高速加工中心上对铝合金进行高速切削试验,研究机床的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为企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马晓平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6,41(4):37-39
分析了液压机进行模块化设计的特点,提出液压机柔性模块设计的概念,结合大规模定制模式下产品的设计特点,提出大规模定制模式下液压机产品柔性模块设计的模式,将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用于液压机的柔性模块设计中,以期能够较好的解决大型机械设备的快速响应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搬运码垛机器人利用率低和更换夹具比较麻烦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多功能柔性自动切换机器人夹具,包括机架、夹取装置、吸取装置和驱动装置等。该夹具同时具有吸取功能和夹取功能,并可通过机械臂驱动夹具做三维运动及旋转。结合机器视觉识别,可在工作范围内对工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夹取,实现一台机器人同时服务2种不同类型工件或2条生产线,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利用率。该夹具已应用在壁挂炉生产线的搬运机器人上,使得搬运码垛工人的数量从10人降低到1人,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约18个月收回投入成本,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BJ-042(A)型并联机床,通过多因素回归正交实验,建立了2A12铝合金材料关于切削速度v、每齿进给fz、径向切深ae、轴向切深ap四个切削参数的铣削力经验公式,并进行了单因素试验验证和时域仿真.对其应用条件进行了讨论,为进一步研究铝合金加工变形及振动提供了可靠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