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层建筑正压送风系统若干问题的探讨上海市消防局朱鸣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很快,建筑火灾中的防排烟问题的重要性大家已达到共识,对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两者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来阻止烟气侵入的方法,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中已被正式执行。但在...  相似文献   

2.
对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的加压部位进行了优选,确定前室或合用前室为最佳加压部位。对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与自然排烟防烟设施进行了甄选,认为应淘汰自然排烟防烟设施,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建议由最佳加压部位(即前室或合用前室)和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组成只向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合用前室机械防烟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设有机械防烟系统的合用前室,通过改变加压送风量及送风口位置研究合用前室开门工况条件下的防烟情况,分析影响合用前室防烟效果的原因。结果表明,加压送风量越大,送风口位置越靠上,防烟效果越好。为机械防烟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具体工程,探讨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取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措施,并探讨地上和地下部分在同一位置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时加压送风系统风道的设置及正压送风机的选择,指出地下和地上部分防烟楼梯间位于同一位置且合用同一送风道时采用常闭型送风口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GB 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第3.1.3条第2款对前室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作了严格要求,为了研究加压送风口不同设置方式对前室防烟效果的影响,以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形式的单入口独立前室为研究对象,借助PyroSim分别对前室加压送风口的位置、送风角度和送风口布置方式对前室门洞断面风速和前室烟气流动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送风口设置在前室门正上方时防烟效果最好,其次是在正对前室门的位置;合适的送风角度能够将送风气流引向前室门以改善防烟效果;正对前室门设置送风口时横向布置比竖向布置防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建筑防排烟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防烟楼梯间不设防烟设施的条件;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的余压值;内走道排烟及其排烟面积的计算;机械排烟系统的补风;排烟口和排烟防火阀的形式等。同时依据各规范和手册的设计理论及其内涵,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建筑功能越来越复杂,高度越来越高,火灾危险性也越来越大,防火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防火最重要的任务是保证人员安全。而疏散楼梯间是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的最重要通道,《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GB50016-2014中8.5. 1条规定"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中提出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防烟设施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其中自然通风是利用设置在外墙的可开启自然通风窗快速的排出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内存在的烟气,以保证楼梯间及前室的疏散安全;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是通过向楼梯间及前室送入空气,使楼梯间及前室的压力大于走道,以防止其他区域的烟气进入楼梯间及前室。  相似文献   

8.
设计防排烟系统应注意的几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层民用建筑中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以及地下车库等部位的防排烟设计进行了探讨,阐述了防排烟设施设置的一些见解,并对正压送风风量和机械排烟风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相应说明。  相似文献   

9.
高层建筑火灾烟气控制模式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现有高层建筑所采用的主要防排烟方式,采用CFD的方法完成了火灾时烟气的不同控制模式的模拟,并对不同的防排烟模式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采用走道排烟加前室门设置空气幕或前室和楼梯间的加压防烟时,其烟气空气效果基本一致,均不能满足整个建筑的安全疏散时间的要求,但空气幕防烟较加压防烟所需新鲜空气量更少,能有效防止火灾的进一步扩大和控制烟气扩散.当采用空气幕加前室或楼梯间加压的组合防烟时,能较好的控制烟气的扩散,满足安全疏散时间的要求,即可以用空气幕和加压的组合来代替传统的前室和楼梯间加压的防烟方式.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合理的设计高层建筑火灾时烟气的控制方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层建筑中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主要为旅客和工作人员安全疏散,保证人的生命安全;而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室,则在楼宇发生火灾时主要供消防人员灭火和救护用。所以高层建筑防烟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的防排  相似文献   

11.
防排烟规范对消防楼梯间、前室及内走道的防排烟有严格的规定。常规的正压送风系统采用电动风量调节阀或直接采用百叶送风。事实上,由于不可控的缝隙渗透和系统的变流量特性等,消防楼梯间及前室进行风量控制或正压控制是不易实现的。本文提出了采用变风量系统来实现正压送风的准确控制,该系统于1996年成功应用于新加坡的一个高层宾馆建筑并正常运作至今。面对现今规范对消防排烟系统要求的日益严格和变风量系统的普及,希望本案例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加压送风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哈尔滨市一座高层建筑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的试验情况。分析了几种不同试验工况下,楼梯间与前室、合用前宣的正压值、门洞风速、加压送风量等问题,并对机械加压送风的若干问题作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在加压送风系统设计、验收、防排烟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认真对待。《高规》中有关加压送风的某些条文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高层建筑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软、硬件部分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刘朝贤 《暖通空调》2007,37(11):74-80
为了分析系统可靠性,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表8.3.2-1~4的4种加压送风防烟方案进行了简化。分析硬件部分的可靠性时,根据该规范规定的防烟技术条件,运用概率理论和可靠性原理推导并建立了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可靠度计算数学模型,经过简化、推理分析,对不同方案的可靠度进行了比较。软件部分是防烟系统致命失效的重要原因,涉及加压送风防烟的许多原则问题,如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加压送风的最佳部位、加压送风口的形式及开启方式,以及笔者从实际工程调查中发现的加压送风系统保障体系等,对这些软件元素故障机理和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等分别进行了分析。对系统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可靠性分析的结论,可为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优化和防烟规范条文的修订提供理论依据,供高层建筑防烟设计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防排烟系统设施是高层建筑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可缺少的消防安全设施.防排烟系统共有三种类型:自然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由于部分设计、施工人员对防排烟设施的结构、作用、性能缺乏了解,对国家规范标准理解不够透彻,往往导致在设计、施工中出现防排烟系统设施配置被忽略或有配置而功能不全等现象.本文主要列举了高层建筑的3种防排烟系统在设计、施工和验收中的若干常见问题,以期引起设计、施工、管理和使用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从着火房间内外压力分布及烟气流动规律出发,分析加压送风与烟气蔓延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导出打开加压部位时,能够有效地阻止烟气进入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的平均风速范围约为2.0m/s~2.5m/s,此值远大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条文说明中推荐的风速范围0.7m/s~1.2m/s,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火灾区域烟气的有效排放。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不同组成,分析了影响其防烟设计的门的开启层数、数量,加压送风口的形式及加压部位正压值等诸多因素,提出了不同形式时加压送风风量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该方法与规范不同之处在于综合考虑了影响加压送风的各种因素,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7.
根据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重要性,研究了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防烟送风系统的联动控制可靠性,分析了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详细介绍某超高层综合办公楼防排烟系统设计过程,对避难层通风、加压送风系统的分段、竖向排烟系统的设置、注意事项等进行了阐述,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谈高层建筑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部位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作实践 ,对高层建筑中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部位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并对现行规范中的有关条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萌 《安徽建筑》2009,16(5):126-127,146
通过对加压送风量的计算,以及对各类泄压措施的分析,对只负担地下一层楼梯间的加压送风系统正压值控制的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