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稀散元素铼的分析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铼属于贵重稀散金属元素,铼的分析方法发展较快。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铼的分析进展,包括了矿样的分解、铼的分离富集以及铼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株洲冶炼厂锌分厂从浸出渣中回收银及稀散金属(In,Ge,Ga,Tl)的生产流程,分别列举了这些金属的生产操作条件及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3.
稀散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稀散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些独特的生物与物理性能,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稀散元素铟、钻、镓在地壳中分布稀散,无单独的矿物,经常是以类质同象形态,并以极低的含量存在于其它矿物的晶格中。因而,这类金属主要从冶金工业和化学工业部门的各种残渣中综合回收。由于这些元素具有特殊性能,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尖端科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而我国地大物博,稀故金属的储量又很丰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1996~2006年国内外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硒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催化氧化动力学光度法、催化还原动力学光度法、催化氧化偶合偶联反应光度法以及阻抑动力学光度法,并从反应体系、介质、检出限、线性范围、应用对象等方面对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及阻抑动力学光度法进行了归纳与综述。展望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在反应体系中引入活化剂或表面活性剂以提高测定体系的灵敏度,与分离技术相结合提高测定体系的选择性,与其它分析仪器连用并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以扩大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探索研究相关动力学催化反应的机  相似文献   

6.
第二部分锗一、锗的性质和用途 (一)锗的物理性质 1986年文克列尔发现了元素锗。锗是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一种很脆的金属,元素锗是金刚石型立方晶格结构,原子价键为共价键。其一般的物理性质如  相似文献   

7.
第三部分镓一、镓的性质和用途 (一)镓的物理性质 1875年法国化学家Lecog de Biosbaudran用光谱分析闪锌矿时,首先发现了镓。镓是一种篮白色的低熔点金属。镓的主要物理性质为:比重(20℃),5.904—6.095(团);原子半径;1.39(A);离  相似文献   

8.
顾德绵 《有色矿冶》1993,9(1):47-50
本文介绍了用深孔空腔电极法测定高含量铅、锌试样中的镓、铟、锗、铊。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9.
随着硒及其化合物在电子、化工、冶金、医药、染料、橡胶、玻璃、陶瓷等工业及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大大促进了硒提取技术的科研及生产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对硒及其化合物的纯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硒提取技术的一些新进展,结合我国的具体实践,进行一些浅显的评述,供有关同志参考。一、硒的主要特性及存在形式迄今,硒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单独的工业矿体。它多半以无定形或结晶体的状态存在于铜、铅、汞,铋、银等多金属硫化矿体中,以硒铜矿(Cu_2Se)、硒铅矿(PbSe)、红石(Cu,Te,Ag)_2Se、硒铅铋矿(PbS  相似文献   

10.
采用焦炭还原挥发法处理湿法炼锌浸出渣,只要适当增加炉内氧化气氛,加大气流速度,就可提高浸出渣中铟、锗、镓的挥发率,而锌的挥发率仍可保持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准确测定硒、碲稀散元素的含量,对硒、碲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在对近十几年来硒、碲元素常见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对硒碲元素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采用微波消解对样品进行前处理、ICP-AES和ICP-MS的检测方法具有明显优势,是今后分析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金属矿中稀土和稀散元素的测定对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难溶元素Nb、Ta、Zr、Hf采用酸溶法处理时较难溶解完全,Nb、Ta采用碱熔法处理后再用王水浸取存在不稳定的问题。实验采用偏硼酸锂熔融样品,酒石酸体系浸取,解决了上述Nb、Ta等元素测定中遇到的难题。通过选择待测同位素和干扰校正方法在线校正,以10 μg/L185Re和10 μg/L103Rh为混合内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浸取液进行测定,实现了对金属矿中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共15种稀土元素,及Nb、Ta、Zr、Hf、Ga、Rb、Cd、Cs、In、Tl共10种稀散元素的测定。方法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7,方法检出限为0.03~0.85 μg/g,定量限为0.09~2.55 μg/g。将实验方法应用于铅矿石、钨矿石、钽矿石和锆矿石标准物质中稀土和稀散元素的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RE)为-5.33%~6.67%,相对标准偏差(RSD,n=12)不大于9.8%。采用实验方法对洛宁铅锌多金属矿区的样品进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不大于9.3%。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稀散金属硒、碲在矿物火法冶炼过程的富集走向,分析了稀散金属硒、碲火法回收工艺的研究进展.针对从低品位固废中回收硒、碲的工艺现状,分析了从工业废弃物中回收稀有、稀散金属的行业发展趋势,并对未来稀散金属硒、碲回收工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高精尖科技及未来能源的储集与发掘对国家能源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稀散元素在高科技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稀散元素的特性导致其在地壳中分布极其稀少,资源储量也相对贫乏。稀散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较为薄弱,成矿机理存在较大争议。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无论是在成矿时间上还是在空间分布上,稀散元素超常富集都表现出与花岗岩、伟晶岩的强相关性。但是,不同稀散元素在富集过程中有着较大差异的地球化学行为:铟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受暗色矿物及其铁镁质矿物含量影响,且与锡表现出强相关性,在后期沉淀中铟的富集则与闪锌矿及其中的铁、镉等元素密切相关;镓在花岗伟晶岩中产出时,表现出与铌、钽、锂、铷等元素的强相关性,主要富集于伟晶岩的白云母和微斜长石中;锗在岩浆演化后期更倾向富集于高挥发分组分中,但在产出环境上,主要与有机物结合形成含锗有机物或络合物,或在闪锌矿中发生动态重结晶而富集;碲主要与铋共生,近年来在伟晶岩及与花岗岩密切相关的钨矿床中都发现了大量碲铋化合物。对稀散元素矿床的研究进行展望,包括稀散金属与主矿种成生关系、稀散金属迁移富集成矿行为过程的精细刻画,以及稀散元素富集矿床的探测技术。这些研究将为稀散金属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新的资料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攀枝花矿区所产多元素共生钒钛磁铁矿作为基本原料的钢铁冶炼和选钛工艺流程为主线,具体针对攀钢钒冶炼工艺流程的技术特点和关键控制环节,重点选取烧结矿、高炉渣、钒渣、钢渣等样品作为稀散元素分布走向研究的监测和调查对象,开展了镓、钪、铬、钴、镍、铌、锆的调查研究.通过资料调研和检测分析,尤其是引入富集比和总回收率的概念,综合对比分析,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阐明了攀枝花矿(攀钢钒)应重点考虑钒渣中铬、铌元素和高炉渣中镓、钪、锆元素为综合利用的可行性及主攻方向,为进一步深入全面地综合开发利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贵州三都锑矿中的硒进行了研究,重点采用低温焙烧对脱硒进行了理论探讨,最后得出了脱硒率的数学模型,为实现低温焙烧硒锑矿的半工业性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耐热镁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耐热镁舍金的研究进展及应用,阐述了RE、Ca、si和sr等合金元素对镁合金高温性能的影响及强化机理,展望了耐热镁舍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由于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安康成为全国富硒面积最大、硒储量大、最宜开发利用的富硒区域,富硒产业也被安康确立为重点支柱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20.
探讨了温度、时间、通氧量对粗硒氧化的影响,详细描述了亚硒酸钠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