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速公路迅猛发展,公路隧道也在逐年增长。公路隧道的消防设计一直没有消防技术规范和标准作为依据。通过晋济高速公路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燃爆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对公路隧道的通常做法提出改进和强化措施,并提出了系统性的消防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
欧明辉  倪宁 《福建建筑》2014,(7):119-120
依据现行消防规范要求,对过江公路隧道的防火分隔、消防车道、疏散安全和消防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重点研究此类型隧道的火灾危险性特性,提出该类隧道火灾防控的消防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公路隧道火灾的特点及危害,以六盘山隧道为例,讨论了公路隧道防火设计的方法,提出了对公路隧道消防设计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4.
结合实践经验,从消防用水量、火灾延续时间、室外消火栓、稳高压供水系统、消防管道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旨在提高公路隧道消防设计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几例公路隧道火灾实例,说明公路隧道火灾的危险性和多发性,同时通过介绍汽车隧道消防设备的历史和现状,并结合南京玄武湖隧道消防实施现状来阐述有关公路隧道消防设计的几点设想,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5)
以京藏高速公路潭峪沟隧道水消防系统改造方案为例,通过对潭峪沟隧道供水系统、消防水源、供水管网及设备和消防水池等改造前的情况详细描述与探讨,得出适用于该公路隧道消防系统改造的设计思路与方案,为国内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广东地区某双连拱公路隧道,介绍了双连拱隧道的工程应用现状,并针对本双连拱隧道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希望能为双连拱隧道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浅谈公路隧道的消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公路隧道的消防现状及特点作了分析,对隧道的消防问题提出了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公路隧道消防技术法规的缺失,分析了目前隧道消防设施的设计及维护管理的现状,对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公路隧道防火与通风设计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屹  李广平 《建筑》2011,(16):71-72
本文对公路隧道主要灾难—火灾的成因、特点与危害进行了阐述,从安全疏散诱导技术、隧道固定消防技术以及公路隧道的通风设计几个方面对隧道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Deformations and stress distributions in tunnel intersection areas are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ose in common tunnels. The literature on deformations and stress distributions in tunnel intersections, in which the intersecting tunnel is in a different section, is limited. The Shangxinjie subway station in Chongqing, China, was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deformation, stress and plastic zone responses of a tunnel intersection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s. Based 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the scopes of influence with respect to the deformation, stresses and possible failure modes of the tunnel lining were further studi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formation in a section close to the tunnel intersection was larger than the deformations in distant sections. Compared with the common section, the crown settlement reached the maximum value at the tunnel intersection, and the maximum rate of increase was approximately 28%. The range of the plastic zone at the tunnel intersection was much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areas, and it was mainly located in the side wall and tunnel crown.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the lengths of the scopes of influence were 2.4 B and 1.6 B with respect to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ss, respectively. The magnitudes of the internal forces in the longitudinal and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s were almost equal. The bending moments of the tunnel lining within 135° and 225° significantly changed, but the axial force decreased dramatically.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failures may occur at the tunnel intersection and in a section 5 m away. Locally thickening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s is suggested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tunnel.  相似文献   

12.
杨国荣 《山西建筑》2003,29(4):233-234
结合小甸中隧道坍方的实例 ,重点介绍了在坍体中间打设小导坑和采用小导坑处理隧道中间大坍方的新方法。指出该方法能够解决施工中的坍方问题 ,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3.
赵珍祥 《山西建筑》2012,(22):182-183
从某高速公路隧道坍塌事故入手,通过监控量测以及地质雷达探测手段,对坍穴规模进行了评估分析,探讨了隧道涌水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了治理建议,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4.
涂长平 《山西建筑》2007,33(15):150-151
结合工程概况,介绍了铁路隧道近距离下穿引水隧洞的施工技术及其技术参数,并阐述了其安全措施,实践证明,采用大管棚超前预支护,并辅以行之有效的超前地质预报等先进技术手段,可确保其上部结构物不受影响,同时又能保证隧道本身的安全、质量和工期。  相似文献   

15.
彭小庆 《山西建筑》2012,38(15):204-205
根据运营隧道实际情况对其运营环境的几项重要参数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改善隧道运营环境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保证隧道的正常、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连拱隧道施工技术在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某公路隧道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的总体施工工序,并且对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要点内容进行总结,实践可知,通过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确保隧道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性,对提高公路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连拱隧道一般用于中、短隧道和隧道接线部位,除在隧道的进山、出山口遭遇仰坡和侧向边坡外,隧道主体也常处于边坡地形之中,需要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论证。连拱隧道开挖断面大,多次开挖支护以及应力的平衡、转换可能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在极端不利情况下,甚至可能诱发滑坡。连拱隧道主体与边坡相互作用模式可概括为4种:隧道位于滑面以下;隧道穿越滑面;隧道位于滑面以上的坡顶;隧道位于滑面以上的坡脚,可采用修正的不平衡推力传递法分析其稳定性。对于边坡滑面不能预先判定情况,可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隧道开挖工法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按强度折减法分析,在三导洞工法中先开挖远山侧更有利于边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以郑州地铁工程为背景,研究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隧道引起的地表变形。基于地层沉降经验公式——Peck公式的预测结果,结合施工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将两者进行对比,从而得到地表沉降监测断面的累计沉降曲线,与Peck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沉降槽曲线变化规律相同,符合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即微小沉降阶段、急剧沉降阶段、缓慢沉降阶段、沉降稳定阶段。可以通过该理论预测更好地控制隧道沉降和收敛变形,保持均衡、连续的盾构推进,减少因盾构停顿造成的地面、隧道沉降。  相似文献   

20.
谢卓雄 《山西建筑》2010,36(29):313-314
简单介绍了公路隧道明洞结构的建模方式和荷载组合工况及截面验算方法,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了有益的结论,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