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紫苏分离蛋白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脂紫苏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制备紫苏分离蛋白.研究了紫苏分离蛋白制备工艺条件,同时测定了产品的功能性质.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紫苏分离蛋白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溶温度55℃,料液比1∶10,碱溶pH 10,碱溶时间60min/次(2次),酸沉pH 4.4.在此工艺条件下紫苏分离蛋白产品得率为24.5%,产品蛋白质含量为91.52%(N×6.25,干基).该产品的氮溶解指数为54.7%,持水性为3.57g/g,吸油性为1.67mL/g,乳化性为42%,乳化稳定性为95.24%.  相似文献   

2.
以脱脂紫苏粉为原料,分别采用碱溶酸沉法和Osborne法制备分离蛋白(PPI)、清蛋白(PAP)、球蛋白(PGP)和谷蛋白(PLP),并对比分析4种蛋白的功能性质。结果表明:PPI、PAP、PGP和PLP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86.1%、60.1%、82.9%和74.7%,每种蛋白必须氨基酸含量均可以满足FAO/WTO推荐的成人标准。PGP暴露巯基含量最高为27.3μmol/g,PLP二硫键含量最高为20.38μmol/g;SDS-PAGE结果显示分离蛋白中包含了另3种蛋白的所有条带,主要亚基分子质量为10.5、20.1、32.7和40.6 ku;4种蛋白溶解曲线近似为U形,除PGP在pH 5.0以外,其他3种蛋白均在pH 4.0时溶解性最低,所有蛋白在pH 12.0溶解性均最高。起泡性在等电点附近较小,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随pH变化不明显;PAP的持水和持油性相对最大分别为3.81、3.93 mL/g。  相似文献   

3.
紫苏籽中不同蛋白组分的功能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苏籽为原料,经粉碎过60目筛后石油醚脱脂得到紫苏籽脱脂粉,然后采用不同方法提取得到紫苏籽分离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研究了3种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及持水性、溶解性、乳化性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紫苏籽脱脂粉中蛋白质含量丰富,不同紫苏籽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相近,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且均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分离蛋白的热变性温度稍高于其他两种蛋白;清蛋白的持水性、持油性较好;在pH 1~10范围内,3种蛋白的溶解性均呈现出U型变化趋势,其中球蛋白的溶解性最好;在不同pH下,球蛋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高于其他两种蛋白。  相似文献   

4.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和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是大豆蛋白中最为精制的形式,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在不同的产品中表现出不同的功能性。大豆分离蛋白可以用物理、化学、酶法和生物工程方法进行改性。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经过改性后能拓宽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达到人们所希望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5.
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及产品功能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刘大川  杨国燕 《中国油脂》2004,29(12):56-61
为了改善碱溶酸沉法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简称SPI)的功能性,采用有限酶解的方法,从6种蛋白酶中选出中性蛋白酶(Neutrase)作为改性用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底物浓度,E/S,反应时间对水解度和氮收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制备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简称ESPI)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底物浓度为3%,E/S为1 200U/g,时间为60 min.得到的ESPI的蛋白含量与SPI相近,但NSI由SPI的90%提高到97%.而且在功能性方面,ESPI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尤其是乳化性和起泡性.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以紫苏粕为原料,采用响应面优化试验对碱性蛋白酶酶解紫苏蛋白进行优化,以酶解时间、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底物浓度、酶解pH值为试验因素,乳化活性为响应值,获得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50℃,酶添加量2 000 U/g,反应时间40 min,底物浓度为5%,pH 9,在此条件下,其乳化活性为79.16 m~2/g,较改性前提高了93.73%。对酶解改性后的紫苏蛋白及原料蛋白进行扫描电镜及傅里叶红外测定进行结构分析。电镜结果显示,改性后的蛋白较未改性的蛋白表面展开,质地疏松,通过红外光谱测试结果显示,改性后的蛋白有新的吸收峰出现,说明改性后的蛋白产物有新的化学键产生。  相似文献   

7.
绿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本文研究了绿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同时研究了pH值,温度诸因素对绿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分离蛋白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起泡性,一定的保水性和乳化性,但是绿豆分离蛋白的吸油性较差。绿豆分离蛋白形成稳定凝胶的条件是其溶液浓度≥10%。  相似文献   

8.
绿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绿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探讨了pH值、温度、离子强度、蛋白质质量分数诸因素对绿豆分离蛋白溶解性、吸水性与吸油性、起泡性与起泡稳定性、乳化性与乳化稳定性、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8的溶液中,绿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最好(45.2);在c(NaCl)=0.6 mol/L的溶液中,绿豆分离蛋白表现出较好的起泡性(160%);当w(绿豆分离蛋白)=9%时,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最佳(分别为270%,77.8%~100%);当w(绿豆分离蛋白)=10%时,绿豆分离蛋白溶液的黏度可达7050 mPa·s.  相似文献   

9.
红小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黄英  薛文通 《食品科学》2012,33(19):71-74
研究红小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并与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红小豆分离蛋白在较低的pH值下具有更好的溶解性,吸油性、乳化性和起泡性与大豆分离蛋白相当,但比大豆分离蛋白具有更好的乳化稳定性和起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11.
以低温脱脂橡胶籽粕为原料,采用等电点沉淀法制备橡胶籽分离蛋白。对橡胶籽分离蛋白的组成及功能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橡胶籽分离蛋白中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所占比例依次为33.5%,4.8%,0.9%和60.8%。氨基酸组成比较全面,其中谷氨酸含量较高,达到19.894 g/100 g。p H值对橡胶籽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影响较大;橡胶籽蛋白浓度与其乳化性和起泡性呈正相关;在温度为60℃时,橡胶籽蛋白乳化性和起泡性分别达到34.29 m L/g和31.2%。  相似文献   

12.
碱溶酸沉法所制备的番茄籽分离蛋白,其溶解性等功能性质较差。以番茄籽分离蛋白为原料,研究微射流均质对其功能性质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射流均质过程中番茄籽分离蛋白的结构变化与其功能性质的改变存在关联。微射流均质提高了番茄籽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均质后的番茄籽蛋白粒径更小,分布更均匀;暴露巯基和总巯基含量减少;分子内部疏水基团暴露,表面疏水性提高;蛋白晶体结构变化不大;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α-螺旋、无规卷曲、β-转角均减少,而β-折叠增加。这些变化说明,微射流均质处理使蛋白分子发生了伸展或折叠,从而改变其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13.
辐照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经辐照处理达到对大豆分离蛋白物理改性的目的。测定吸水、吸油特性和乳化特性的变化,并分析吸水、吸油特性和乳化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经辐射处理后,大豆分离蛋白吸水性变化不明显;当辐射剂量为4kGy 时,大豆分离蛋白吸油性及乳化性分别为最低值和最高值,吸油性的降低及辐射剂量的增加分别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提高有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杏鲍菇为原料,分别利用碱溶酸沉法提取杏鲍菇分离蛋白(Pleurotus eryngii protein isolate,PEPI)、Osborne法分离主要蛋白组分,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杏鲍菇的蛋白质量分数为17.57%(以干质量计),以杏鲍菇清蛋白(Pleurotus eryngii albumin,PEA)为主,占总分离蛋白组分的81.12%。PEPI和PEA中均含18?种氨基酸,且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0.80%和40.51%。与PEPI相比,PEA的表面疏水性(265.25)显著高于PEPI(164.27)(P<0.05),而总巯基、二硫键含量较低,分别为61.53?μmol/g和10.39?μmol/g;热变性温度(100.98?℃)低于PEPI(108.27?℃),且PEA持水性(1.64?mL/g)、持油性(5.59?mL/g)显著低于PEPI(3.58、8.36?mL/g)(P<0.05)。PEPI和PEA的溶解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随pH值的变化趋势均相似,在等电点时均为最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PEPI和PEA的二级结构主要是β-折叠和β-转角,扫描电镜观察PEPI呈蜂巢结构。相比PEA,PEPI具有更好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聚乙二醇(PEG)对燕麦分离蛋白进行分子修饰,利用傅里叶红外FTIR和核磁光谱1HNMR对修饰后产物的结构进行了验证,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修饰产物的形貌进行了观察,然后研究了燕麦分离蛋白修饰产物OPI-MPEG的溶解性、起泡性和乳化性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PEG通过醚的方式结合到燕麦分离蛋白上,最大的单个OPI-PEG分子粒径为10.5 nm左右,最小的分子粒径为2.5 nm左右,平均粒径5 nm左右,可以推断PEG比较容易修饰燕麦分离蛋白粒径较小的颗粒;OPI-PEG极易溶于水和其他几种有机溶剂中,溶解性较OPI有显著提高;燕麦分离蛋白修饰产物OPI-PEG的起泡性为78.3%,较燕麦分离蛋白起泡性提高了13.3%,起泡稳定性68%,较燕麦分离蛋白起泡稳定性提高了3.0%,燕麦分离蛋白修饰产物OPI-PEG的乳化性为60.8%,较燕麦分离蛋白乳化性提高了50.8%;乳化稳定性55.3%,较燕麦分离蛋白乳化稳定性提高了10.2%。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长白山榛仁为原料,采用Osborne蛋白分级提取法得到纯度为72.32%、68.72%、40.60%的清蛋白(PAP),球蛋白(PGP)和谷蛋白(PLP),采用碱溶酸沉法得到纯度为90.31%的分离蛋白,对比分析四种蛋白的功能性质,结果显示:分离蛋白总巯基含量最高为6.71μmol/g,清蛋白暴露巯基和二硫键含量最高分别为2.28μmol/g和60.40μmol/g。四种蛋白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随p H增大趋势相反,在p H 5时,起泡性最低而泡沫稳定性最高,在偏酸或偏碱条件下,起泡性较好而泡沫稳定性皆较差。谷蛋白吸水性和吸油性均最高分别为3.40 m L/g和2.52 m L/g,清蛋白吸水性和吸油性最低分别为0.63 m L/g和1.79 m L/g。四种蛋白质的溶解性,乳化性以及乳化稳定性随p H变化趋势相似,在等电点时最低。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分离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9.83%、32.14%、35.23%和30.32%,除蛋氨酸外均能满足FAO/WHO规定成人需要摄入量。  相似文献   

17.
超高压对鹰嘴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超高压(100-600 MPa)对鹰嘴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鹰嘴豆分离蛋白(CPI)的溶解性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表面疏水性、乳化性和起泡性都显著提高。当压力大于400 MPa(乳化性)、500 MPa(起泡性、表面疏水性),或者处理时间大于10 min时,反而导致功能性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紫苏饼粕浓缩蛋白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紫苏饼粕为原料,对其蛋白质的浓缩提取工艺以及理化性质和溶解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苏饼粕蛋白质制备的最佳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pH值9、温度50 ℃、时间60 min,此时紫苏浓缩蛋白质的得率为23.46%,蛋白质质量分数为83.67%.紫苏浓缩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全面,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该浓缩蛋白质分子质量集中分布在19.1~22.4 ku、32.9~36.2 ku和54.9ku区带.紫苏浓缩蛋白的氮溶解指数(NSI)随着pH值的升高而先降后升,在等电点时达到最小值5.3%.  相似文献   

19.
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及其对功能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大豆分离蛋白是大豆蛋白最为精制的形式,作为一种组成成分,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在不同的产品中表现出不同的功能。为了探讨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豆分离蛋白物理、化学、酶法改性方面的研究,以及这些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同时也提供了大豆分离蛋白基因工程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方式的适当改性可产生合适的功能性质,拓宽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