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铁路移交测量的控制工作主要从移交内容,怎样做好桥梁垫石的测量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桥梁支撑垫石对测量也是一大挑战。因为支撑垫石对支座安装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关系到支座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桥梁结构的安全度和耐久性。平面位置和高程控制作为垫石施工的重点,以致会对整个桥梁的架设有关键性的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须做到细心认真,保证每个步骤都在正确的前提下再继续进行下步的工作,做到步步控制,数据准确。  相似文献   

2.
以连申线灌河至黄响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水工建筑物施工项目为例,将BIM和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该工程的安全管理,提升了安全防护规划、安全巡检、安全教育、安全监测、应急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的智慧化水平,研究结论具有实用价值,可以在其它水利工程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内BIM技术在土木与水利工程等方向持续推进运用,土木与水利设计行业迎来了新一轮技术浪潮。针对珠三角地区典型代表的闸站工程,展开基于BIM的设计应用研究,对BIM技术概念及其在水利水电行业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描述了闸站类工程开展BIM设计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开展BIM设计进行参数化建模、计算分析、出图出量、方案汇报等各类应用。验证了BIM技术在闸站工程设计中的有效性,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了BIM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BIM模型在数字孪生水利水电工程各阶段应用中因业务需求不同导致其几何、材质、属性、结构等精度适配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一套BIM模型按需自适应流转的技术方法,以实现BIM在水利水电工程数字孪生中的高效应用。该方法定义BIM模型属性、结构、几何、材质的数据导出规范,通过建立上述多维信息的映射关系,结合改进的3DTiles几何轻量化算法,实现BIM模型属性、结构、几何、材质按需自适应流转。基于该方法,依托Revit软件开展项目应用实践。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流转的BIM模型结构齐备、属性完整,并能按需满足几何与材质的精度要求,同时支持高效应用与高性能渲染。研究成果可为BIM模型在水利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应用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前工程行业数字化应用滞后,随着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的提出,各相关企业急需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来满足新的发展需求。基于Bentley系列软件,以某水闸工程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为基础实现BIM的应用研究为例,探讨水利工程在设计阶段实现数字化应用的标准化流程,形成企业级的数字化应用标准,助力工程企业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空间定位、多工种非同期多关系预演及多尺度下的强度与刚度控制是大倾角高塔柱施工的关键难题。有限元方法(FEM)是一种求解连续场问题的数值方法,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以工程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的动态信息库及其展示。基于两者,介绍了一种用于解决大倾角高塔柱建造的BIM+FEM联合智能建造技术,其通过建立全域施工阶段模型并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输入BIM模型数据库,能够有效地解决塔柱模板系统架设和运行困难、线性与变形控制困难等问题,从而保证了桥塔施工过程安全可靠,提高了施工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铁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往往会由于管理缺乏协同性、信息缺乏时效性、勘察成果缺乏共享性引起的信息沟通不对称问题,导致设计不完整、设计意图表达不明确,使得工程项目的勘察方与设计方缺乏协调,影响工程建设质量,项目对接不流畅。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初步探索采用智能建造技术对勘察成果智能化。在阐述盾构隧道智能建造和勘察技术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盾构隧道智能建造及其勘察成果的智能化分级方法,总结出在盾构隧道智能建造勘察过程中应用BIM技术将勘察成果信息智能化的方式,创建三维地质信息模型,为设计、施工提供较为直观的地质结构特点以及与地质结构有关的数据变化规律,提高了勘察工作效率和勘察成果的准确性、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包西铁路为200 km/h双线电气化铁路,沿线大部分为风积沙地层,地表起伏不大.隧道工程基本为浅埋,地质条件较差.特别是洞口段均位于风积沙内,无自稳能力.通过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支护措施、工艺控制顺利成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姜佩奇  伍杰  刘辉  刘志明  张社荣 《人民黄河》2024,(5):133-137+144
为解决水利工程BIM模型解析交互不流畅、外形失真、信息丢失等问题,提出一种通用性的基于BIM的数字孪生水利工程轻量化技术。将水利工程轻量化分为BIM建模、数据结构标准化、模型提取与转换、模型压缩与传输、模型解析与渲染5个方面,按照水利工程数据特点和业务应用需求,针对性地提出轻量化措施,发挥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数据化性能,实现业务协同应用。将上述技术应用于引汉济渭一期工程,通过规定模型几何构形表示方式、数据标准化存储空间、模型必要信息提取与转换方式、模型压缩工具和传输手段、模型解析工具和渲染方法等,实现工程地质模型的轻量化。轻量化后工程地质模型的每秒传输帧数(FPS)由10提高到55,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水闸工程设计及施工常采用传统方式,存在设计效率低、施工制约因素多等弊端,BIM技术及预制装配式技术有助于提升水闸工程设计及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以沩水水闸为例,通过综合利用预制装配式技术和BIM技术并应用于预制构件的模块化设计过程,研究了水闸工程预制构件模块化、参数化与标准化设计,总结了预制混凝土梁、预制建筑构件设计及生产关键技术和流程。工程实践表明:基于BIM技术的水闸工程装配式预制构件的设计方法和形成的产品切实提高了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和效率。研究成果可为水利工程装配式预制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破碎岩体的力学特性,获取准确的工程力学参数,利用川藏铁路某场址区的勘探平硐,基于工程岩体质量分级、现场岩体力学试验和现场模型试验反演分析等方法,对破碎岩体的力学特性及参数取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破碎岩体,基于工程岩体质量级别确定的岩体参数值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在无现场试验数据时,应进行充分论证参考使用;现场岩体力学试验是获取岩体力学参数的主要手段,其参数成果更为准确、更具代表性;基于现场模型试验反演分析获取的岩体力学参数可反映岩体在工程环境下的综合性状特征,可作为现场岩体力学试验参数取值的补充和校验。在川藏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破碎岩体的力学参数应主要基于现场岩体力学试验,并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应用环境综合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12.
13.
传统灌区工程管理可视化程度低,难以形象、直观地掌握工程管理动态信息.应用工程领域新兴的BIM+GIS技术,依托于甘肃省古浪县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项目,构建了灌区建筑物及各种设备的BIM模型,融合灌区实景模型及正摄影像等GIS数据,实现了灌区工程的可视化展示.运行实践表明:该项目的可视化应用提升了工程建设、运行、...  相似文献   

14.
程诚  杨冰  张春林 《治淮》2021,(5):37-38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指在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行维护阶段全寿命周期创建和管理建筑信息的过程,全过程应用三维、实时、动态的模型涵盖了几何信息、空间信息、地理信息、各种建筑组件的性质信息及工料信息.本文以蒙城丁花沟涵为工程实例,应用micro station软件创...  相似文献   

15.
李伟光 《中华建设》2013,(8):164-165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交通运输条件与之相协调,全国铁路交通规划网的落实已促使铁路进入全面建设与运营阶段。随着铁路隧道的投入与运营,由于地质、设计、施工等各方面的原因,部分隧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威胁线路的安全运营,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病害不仅降低了隧道衬砌的承载能力以及使用性能,还会诱发其它的病害,如渗漏  相似文献   

16.
针对拱坝工程项目在传统二维设计模式下存在设计变更繁复,返工修图工作量大,设计意图表达不明确以及监测信息管理工作内容繁重、效率低下等问题,以某拱坝工程为例,重点研究了利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优化拱坝设计与运行管理的方法。介绍了基于Revit的拱坝及其附属结构参数化BIM模型的构建;利用已建成的拱坝参数化模型探索了其在枢纽布置、施工图生成以及工程量概算方面的应用;并在监测仪器3D模型上添加时间轴,利用色彩变化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可视化。研究表明,基于BIM技术的三维设计模式避免了重复返工,大大提高了设计的质量与效率;BIM技术的信息化、可视化特点也使得监测信息的管理与展现更加清晰直观。BIM技术在该拱坝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可为同类水利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以太子城至锡林浩特铁路和平隧道水沟电缆槽施工为例,研究了单线隧道预制拼装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隧道水沟电缆槽分块拼装方案、排水方案、连接锚固方案、接地方案等;水沟电缆槽预制拼装工艺适用于横向宽度窄、工期紧的长大单线隧道。选取100 m试验段,开展了预制拼装工艺研究,其结果可为正线工程长大隧道开展隧道沟槽预制拼装提供可靠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支持。水沟电缆槽预制拼装工艺避免了沟槽施工长时间占用隧道内物流通道,可多工作面同步施工,加快施工进度、节约工期。电缆槽预制拼装工艺具有结构质量可靠、外观平整、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效率高、具备后期局部更换的良好条件等特点,能改善施工作业环境,符合铁路隧道发展的方向,具备推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某铁路双线隧道在初期支护完成后发生37 m长大型塌方事故的处理为例,介绍了隧道产生塌方的原因、处理方案的确定、实施及其保障措施等。本着安全、高质、高效且适用的原则,进行快速、分段施工,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塌方处理,为类似隧道及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大型塌方处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BIM技术在马驹桥水闸工程项目投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的应用:投标阶段采用BIM技术复核工程量、安排进度计划和提供策略性建议,为中标提供了保证;施工阶段利用BIM技术进行优化施工图、成本管理、进度管理、专项方案可视化、质量安全教育与技术交底等过程管理;项目验收阶段,采用BIM技术生成工程量统计表和竣工图纸等,较好地实现了工程项目管理,保证了工程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为以后BIM技术在水闸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