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的接枝共聚物PVDF-g-PNIPAAm作为成膜材料,在纺制温敏PVDF-g-PNIPAAm中空纤维膜前,影响纺丝液流变性能的主要因素。重点研究了共聚物纺丝液的性质,固含量、溶剂和温度等因素对纺丝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PVDF-g-PNIPAm纺丝液为假塑性流体,流变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随固含量的增加,纺丝液表观粘度显著增加;在相同温度下以NMP为溶剂时,表观粘度要高于以DMAc为溶剂;表观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高剪切速率下,纺丝液流动性能对温度的依赖性提高,纺丝受温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以甘蔗渣中提取的纤维素为原料,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离子液体为溶剂,采用干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甘蔗渣纤维素再生纤维。研究纺丝液浓度、温度、空气层距离、凝固浴温度对再生纤维断裂强度的影响,确定最佳纺丝工艺。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单纤维强力、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实验再生纤维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如下:纺丝液的浓度为4名,纺丝液温度为90℃,空气层距离为10mm,凝固浴为20℃的蒸馏水,纤维牵伸倍数为1.2。此时,纤维的断裂强度最大,为2.52cN/dtex,回潮率为14.80%。  相似文献   

3.
以废旧聚酯纺织品为原料,乙二醇为醇解剂,间苯二甲酸双羟乙酯-5-磺酸钠(SIPE)和聚乙二醇(PEG1500)为改性单体,经液相聚合得到了阳离子染料易染型再生聚酯(即r-ECDP);对其熔融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由样品的红外谱图可知,改性单体SIPE与PEG-1500均已成功引入到共聚酯中并生成了r-ECDP;r-ECDP熔体呈现较明显的假塑性,随着温度和剪切速率(γ·)的增加,其表观黏度(ηa)降低;随着改性单体PEG-1500添加量的增加,r-ECDP熔体的ηa也逐渐减小;r-ECDP的非牛顿指数(n)随测试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其粘流活化能Eη则随剪切速率和PEG-1500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其结构黏度指数(Δη)则随PEG-1500添加量的增加及温度升高,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4.
将蚕丝蛋白和粘胶按一定比例共混,用旋转粘度计测试蚕丝蛋白/粘胶共混纺丝液的流变性能,并分析了蚕丝蛋白含量和温度对共混纺丝液表观粘度、非牛顿指数、结构粘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蚕丝蛋白/粘胶共混流体为切力变稀型流体,共混体系的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蚕丝蛋白含量的升高,表观粘度降低,平均非牛顿指数变小,结构粘度指数在一定的剪切速率范围内逐渐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共混体系的表观粘度降低,温度超过30℃时,表观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现象减弱.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太阳能喷射-压缩复合制冷系统的实验研究平台,基于EES软件程序进行系统稳态仿真,实验验证了仿真模拟程序的正确性,分析了不同发生温度、中间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中间温度和冷凝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发生温度的升高,总功率先降低后升高,系统EER先升高后降低;同时,系统COP呈先逐渐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在研究范围内,最优发生温度工作区域为78~80℃,此时,系统的总耗功量最小;最优中间温度工作区域为7~10℃,此时,系统制冷量达2 245 W,EER最高为3.39。  相似文献   

6.
对麦草制浆前的热水抽提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抽提温度升高,抽提时间延长,麦草得率下降,抽提液pH值降低,固形物含量和酸溶木素含量有所升高.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对抽提液性能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分析表明1 041cm-1处存在半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热重分析表明抽提液主要失重温度在150~450℃之间,其中259.5℃时失重速率最大,为0.295%/℃.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纤维素纤维的断裂强度,首先合成出含有6个亚甲基的液晶基元4-(ω-(甲基咪唑)烷氧基)-4′-(氰基)-(联苯),并将其溶于纤维素/AMIMCl中得到纤维素液晶溶液,进而通过干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高强度的纤维素纤维;通过磁场、正交实验和DSC研究了纤维素液晶的织构转变。结果表明:当液晶基元的质量分数为3%、温度为70~80℃、磁场强度为70~80 A/m时,扇形织构转变为球形织构,且温度为70℃、磁场强度为70 A/m和温度为80℃、磁场强度为80 A/m是织构转变的最佳条件;DSC研究结果表明在70~80℃范围内出现相转变峰,且织构转变之后峰型更尖锐,温度范围更窄;纤维素液晶纤维的断裂强度达到3.17 cN/dtex,强度提高了40%,织构转变之后纤维强度提高的范围更大。  相似文献   

8.
使用3C型异型多孔喷丝板纺制高性能聚砜中空纤维复合膜基膜,并探讨纺丝液组成和纺丝工艺对基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异形板纺丝,对影响纺丝液粘度的料液温度、聚砜及成孔添加剂的浓度要求较高;实验中得到聚砜质量分数为30%、凝固浴温度为50℃、成孔添加剂聚乙二醇-20000质量分数为11%时,所得基膜的纯水通量最高,达到120 L(/m·2h).  相似文献   

9.
对N-甲基吗啉-N-氧化物(简写为NMMO)工艺纤维素薄膜的制备工艺做了简要描述,并对该工艺法成膜的强度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优化NMMO工艺纤维素薄膜的制膜工艺、提高薄膜的强度性能提供理论基础.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铸膜液浓度由6%增加到10%,薄膜的拉伸强度从1.43 MPa提高到了13.25 MPa,断裂伸长率也从27.2%提高到了46.0%;随着溶解温度从100 ℃升高到120 ℃,薄膜的拉伸强度从1.71 MPa下降到1.33 MPa,断裂伸长率从32.7%下降到24.4%;随着刮膜速度从1 m/min增大到3 m/min,薄膜的拉伸强度从1.43 MPa提高到7.54 MPa,断裂伸长率由27.2%增长到40.1%;随着凝固浴温度从10 ℃升高到30 ℃,薄膜拉伸强度从2.23 MPa降低到1.3 MPa,断裂伸长率由38%下降到22.7%.  相似文献   

10.
用恒流出系数的毛细管粘度计测定了顺丁橡胶汽油溶液在不同剪切速率、浓度和温度下的流变特性。实验数据表明:其表观粘度符合指数定律。η_α=k~(n-1)为工业应用设计了一种新的“无穷大型”回转粘度计。计算如下式S_b=M/2πR_b~2L _b=(S_b/k)~(1/n)=2Ω/n式中x=(n/2)~n S_b/Ω~n在顺丁橡胶生产中,生胶的门尼值是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因此在顺丁橡胶聚合过程中,如何预测生胶的门尼值成为生产控制的关键。北京石化总厂、北京化工学院,浙江大学等提出采用胶液的粘度和折射率按式(1)进行关联:ML=0.1124η_H~(0.2941) Δ_n~(-1.470)exp(-687.0/T) (1)式中 ML 为生胶的门尼值;ηH为 Hppler 粘度计测得的胶液粘度;Δ_n 为胶液折射率和溶剂折射率之差;T 为测定温度(°K)。其中ηH 是胶液浓度 C(克/100毫升溶液)、粘均分子量 M 和测定温度 T(°K)的函数,其数学表达式是:ηH=0.0126×10~(-20)C~5·M~(3.4)exp(1410/T) (2)目前Δ_n 的测量国内有关工厂已有专门设计的连续折光仪,但ηH 的测量由于无法将 Hppler 粘度计应用于工业上的连续测量,因而必须改用其他具有一定剪切速率的粘度计(如回转粘度计),先测得胶液在一定剪切速率下的表观粘度θ_α,然后通过胶液的流变特性的研究,将测得的η_α换算成ηH。此外,在顺丁橡胶生产中,不可避免的还有一定量的胶团形成。结成大块的胶团将迅速堵塞一般粘度计的测量元件。目前北京石化总厂应用的进口双圆筒连续回转粘度计就碰到这种困难。所以设计一种独特的连续工业用粘度计,使能在含有大块胶团的粘性溶液中进行表观粘度测定,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11.
从废旧涤棉混纺面料中提取出纤维素,将得到的纤维素粉末与PVA、Na Cl配成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出纳米纤维素纤维膜。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学性能等对纤维素膜进行基本的性能测试,结果发现,存在三种形态结构的纤维:串珠状结构纤维、缎带状结构纤维、常规形态纤维;红外光谱图具有明显的纤维素和PVA的特征;在280℃~500℃时,样品重量下降最明显,且在322.5℃时分解速率达到最大值509.1μg/min。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植酸水溶液对纯镁进行化学转化处理,通过SEM、EDS、电化学极化曲线法研究了温度、时间、浓度以及pH值对表面转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化膜的厚度和表面裂纹尺寸随着转化处理液浓度及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时间过长或浓度过大均会导致转化膜的耐蚀性下降;溶液pH从1增大到5时,转化膜的裂纹尺寸呈现减小趋势,耐蚀性先增大后减小;转化膜表面裂纹尺寸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温度在20℃~60℃之间,形成的转化膜耐蚀性较好,80℃和90℃时,形成的转化膜耐蚀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频率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电流变液介电常数,用电导池常数的方法对不同浓度的电流变液在不同电场强度下的电导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电流变液的介电常数基本上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浓度的电流变液的电导率随电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浓度的电流变液电导率测量结果表明电导率先随浓度增加而增大,而后减小。分析认为有效离子浓度的变化是导致电流变液导电能力先增加后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以一种低成本的800 MPa级C-Si-Mn-Cr系冷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对退火温度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钢在760℃退火时,再结晶不充分,残留少量变形组织和未溶碳化物。770℃以上退火时再结晶比较充分,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和少量贝氏体的复合组织,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与延伸率逐渐降低,而屈服强度与屈强比逐渐升高,n值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790℃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主要探讨了戊二醛添加量、壳聚糖质量浓度、纺丝温度对戊二醛交联改性壳聚糖纺丝原液流变性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纺丝成型最佳工艺条件,即壳聚糖质量浓度为0.03g/m L;50m L溶液中5%戊二醛溶液的添加量为2m L;纺丝温度为40℃~50℃;凝固浴温度为20℃。为戊二醛交联改性壳聚糖纺丝成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及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6.
实验通过“两步法”制备了水基氧化锌纳米流体,分析Zn O质量分数、温度、剪切速率、剪切应力对纳米流体黏度和流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数据得出,温度不变时,所制备流体黏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大。Zn O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为0.4%时,纳米流体的黏度最小;质量分数为2.292%时,黏度最大。温度由15℃上升到55℃时,所制备流体黏度表现为非线性下降。在15℃时,纳米流体黏度最大;在55℃时,纳米流体黏度最小。在剪切率小于10 s-1时,随着剪切率的增大,纳米流体的黏度均逐渐降低,超过10 s-1后黏度趋于稳定。当温度为55℃,剪切率大于10 s-1时,质量分数为0.4%的ZnO纳米流体具有最低的黏度特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NiO纳米纤维,研究了纺丝液PVA浓度、纺丝电压、烧结温度等参数对NiO纳米纤维结构及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表明:当纺丝液PVA溶液为9%、纺丝电压为10 k V、烧结温度为700℃并保温4 h时,易获得形貌较好的NiO纳米纤维;制备的纳米纤维均为良好的一维形貌,直径为50~100 nm,平均长度为15μm.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太阳能喷射-压缩复合蓄冷系统热力学计算模型,选取HFC134a作为制冷工质,计算结果表明:蒸发温度在-15℃~-5℃,冷凝温度为35℃和40℃时,太阳能喷射-压缩制冷系统的EER要优于单独喷射和单独电压缩系统;太阳能喷射-压缩制冷系统的EER值随中间冷却温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并且随着冷凝温度的升高,其最优温度也会升高.  相似文献   

19.
工艺参数对铜基Ni—P-PTFE化学复合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单个工艺参数对铜基Ni—P—PTFE化学复合镀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增加,镀层厚度减小,镀层中聚四氟乙烯(PTFE)质量分数先升后降,Ni、P质量分数则有少量增加,C质量分数减少;镀液pH值增大时,镀层厚度和PTFE质量分数增加,M和P质量分数出现小幅度的波动,C质量分数则在3.47%~4.38%间波动;随着PTFE乳液体积分数增加,镀层厚度下降.PTFE乳液浓度为13mL/L时,镀层PTFE质量分数出现最大值3.42%,Ni和P元素的质量分数随PTFE乳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C质量分数则先减小后增大;镀层厚度随温度上升而大幅增长,温度为85℃时,镀层PrrFE质量分数出现最大值7.26%,镀层Nj质量分数随温度上升而下降,P质量分数在9.82%-10.95%间波动,C质量分数则随施镀温度升高而减少.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纤维素溶液的纺丝工艺参数——凝固浴温度、挤出速率、干纺程、芯液流量、致孔剂对纤维素中空纤维膜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膜的结构形态.结果发现,凝固浴温度低于10℃时,膜结构致密;随着浴温的逐步升高,膜结构变得疏松;挤出体积流量增大时,中空纤维的外径、壁厚均增大,而水通量、孔隙率减小;与此同时,干纺程、芯液流量、致孔剂含量的增加,均导致膜的水通量和孔隙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