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分析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因素,为农地流转的定性研究提供量化的依据和支持,采用抽样调查、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是受到非农就业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由大到小排序为非农就业率、恩格尔系数、单位面积农业纯收入、交通便捷度、签订流转书面合同比率、农地流转主导因素、家庭最高文化程度、粮食安全保障率、经济发展水平、家庭人口数、农业劳动力人数和被访者年龄.为提高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建议给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加强部分农民的思想改造工作,扩大农民受教育的途径,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
对西安市长安区、临潼区、高陵县和周至县等地的农地流转现状进行调研,实证研究袁明,土地流转获得合法化的制度认可之后,仍然面临着制度不健全、社保体系不完善、非农就业机会少等局面,导致农民流转意愿不强.要通过农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推进农村中心城镇建设,创造非农就业机会,建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同时构建农地流转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河北省土地流转制度下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现状及障碍因素入手,通过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河北省耕地转出农户参与社会保险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优化和完善河北省土地流转制度下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产业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国家关于扶持粮食生产、调减农业税收,促进农民增收等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在农业经济效益前景看好的情况下,农民承包土地的积极性提高了,土地承包当事人之问常常因承包土地的使用、收益,流转、收回以及承包合同的履行等事项发生纠纷,正确与及时解决好这些纠纷,对于维护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民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土地是中国土地流转制度下的产物之一.在这个制度下,农民被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所以应该根据不同农民群体的特点把他们纳入到不同的养老保险体系中.但是为了保证农民养老问题的快速、有效解决,需要将土地流转下的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植根于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体系框架之下,并制定涉及资金来源、制度衔接、制度弹性和监管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国外学者在土地流转制度对农村贫困者、妇女等权益保护方面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综述了国内学者关于承包地流转制度、宅基地流转制度、乡(镇)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和土地征收等相关制度对农民权益保护的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上述研究进行了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7.
随着集体林权改革的深入,林地流转在各地进一步展开,林地流转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制度失街现象,如不规范的私下流转、基层政府过度干预、采伐限额制约林地流转、林地转让价格偏低以及抵押困境等.究其根源有三:一是林地产权制度妁残缺;二是林地流转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三是当前农民的社会生存环境不利于林地流转制度效益的发挥.建议对林地流转方进行生态补贴.加强对基层政府的权力制约,完善林地流转制度,改善农民的社会生存环境以促进林地流转.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社会得以发展的根本性因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条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根本性要素.我国是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土地是农民最息息相关的生产资料,如何利用以发挥它最大的效益是土地流转改革的核心.关键问题是保护农民的利益,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促进宅基地流转,缓解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建设用地巨大需求矛盾.采用问卷调查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以贫困县湖北省罗田县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户主文化程度对宅基地流转影响最大,且为正向影响;家庭非农人口比例、房屋使用年限、家庭拥有房屋数量、距县城中心距离、宅基地距主干道距离等也是其显著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应通过提升农民素质、建立合理的流转收益收取、分配和管理机制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促进宅基地的合理流转.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农地流转能够加快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还可以为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有力条件.本文应用实地调研获取的数据,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大阁村土地流转面积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模型分析,以此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对阻碍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山西省武乡县北良村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访谈等方法,从农户私下流转情况、土地流转形式、土地流转主体、土地流转费用、流转签订合同情况及农户对流转土地法律的了解情况等方面对农户土地流转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影响流转意愿的因素进行调查.为了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黑土中心区6省为例,分析了1861年废除农奴制度改革引起隶属于地主的农民份地变动的规律.地主剥削农民的形式、地主的经济实力状况、自然土壤条件等要素影响了地主的割地和补地行为;农民选择接受赠予份地是受地主提供给农民的份地接近份地的最低标准和农民的民族成分制约;大地主是赠予份地的提供者,目的是空出土地,以便土地在市场上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流转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解决当前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本文对现代化进程中影响农村土地流转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农村发展、解决当前统筹城乡改革实际问题等都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隐形流转和试点实践违反了国家的强制性法规,却成为社会上通行的做法;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合理性,尤其是经济的飞速发展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成为必然趋势,确认其流转的合法性是立法对现实需求的回应.国家应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5.
土地流转也是农村向工业化、城镇化迈进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本文分析了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四个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地流转关系到土地转出方、土地转入方、政府三方利益,三方利益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土地流转程度.而且三者之间的利益又相互影响,彼此循环.主要研究了土地流转中三者之间利益如何相互影响,发现这三者利益纠葛之下产生的恶性循环.探索运用大推进的方式打破该循环使三者利益改善,从而使得土地流转更为顺畅.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沙县农业资源丰富,其农村土地流转具有一定的特色和成效.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沙县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进行分析,以期加速海峡西岸经济区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充分发挥土地规模经管的优势,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整体农村经济素质,加快现代化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部农业特殊环境的系统分析,详尽解读了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进行规模化经营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制约西部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农地制度束缚,提出了能够使西部农民主动进行土地流转集中的"三权分离"式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19.
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理阐释入手,分别阐释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的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生产经营自主权和产品处置权,承包地的征用、占用补偿权,以此来说明土地承包经营的内涵.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非农用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公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需要建立规范的农村土地产权登记制度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地权公示也应采取登记生效主义,从而更有利于在制度上保证农地向非农地转换的合法性.从规范土地流转法律和承包费用2个方面完善农村土地的流转:在农地权变动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流转的种类与内容,减少流转的非法律形式的限制条件;在承包费方面,应对土地承包费进行规范,以减小因法律空白而造成的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安徽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一是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总量低且不稳定,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二是地区间差异大;三是财产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收入贡献率极低.剖析了制约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因素:一是财产性收入来源单一;二是总体收入水平低:三是土地流转及配套机制、社会保障机制、金融体制等相关机制不健全.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一是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二是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三是发展农村资本市场;四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五是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