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 被鲁迅先生誉为“乡土文学”作家的蹇先艾,一般人只知道他以小说名世,而不知道他早年是以新诗创作登上了“五四”以后新文坛的。 蹇先艾的新诗创作始于1923年,当时他正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下,他与同学朱大楠、李健吾等发起成立了“曦社”,并出版了不定期文学刊物《爝火》。从他在《晨报副刊》第123号上发表处女作《二闸记游》开始,以后相继在《晨报副刊》、天津《新民意报·朝霞副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现代评论》、《语丝》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近60  相似文献   

2.
儒学与墨学的消长构成了“五四”思想启蒙的另一幅思想图景。墨学复兴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危机的历史语境和“回应”西学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尊墨抑儒”现象则说明“五四”思想启蒙并没有越出传统文化自我调整的结构边界。  相似文献   

3.
艾兹拉.庞德,在二十世纪初期开创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派诗歌运动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他对意象的兴趣和研究,与中国古典诗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五四”时期胡适的诗学主张与创作正是中国新诗潮流的起源,而他的诸多诗学理论却是受到了庞德及意想派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东西方开一代诗风的庞德和胡适的诗学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论述,探讨了庞德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新诗的兴起与开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学运动冲破了传统文学的窠臼,在西学东进的背景下,现代意义上的新诗在激烈的论争和创作实践中不断进行着调整,由于新诗主张和标准的差异,新诗的含义在具体的内涵上却没有一致的看法。卞之琳对现代诗的探索和创作,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中西诗学影响下新诗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学运动冲破了传统文学的窠臼,在西学东进的背景下,现代意义上的新诗在激烈的论争和创作实践中不断进行着调整,由于新诗主张和标准的差异,新诗的含义在具体的内涵上却没有一致的看法。卞之琳对现代诗的探索和创作,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中西诗学影响下新诗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旧文化转型时期,各种西方流派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文学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受欧美自由主义思潮影响,兼具良好传统文化素养的叶公超,以文学本体论为出发点,建设"纯文学",传承艾略特的经典诗学理论,提出新诗的发展必须借助旧诗的传统,建立新诗格律,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和马来亚(以下简称“新马”),由于历史政治,经济及地理等诸方面的原因,较早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五四”以后,中国的新文学也逐渐传播到这里.在此以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关于华文文学的创作,一直处于荒芜的状态.直到一九一九年十月一日,《新国民日报》副刊《新国民杂志》  相似文献   

8.
时代特征对文学样式、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嬗变有非常大的影响.五四时期, "重估一切价值"的理性精神促成小说观念的变更,"个性解放"与"新文化运动"推动小说内容的重新建构,西方文艺思潮的广泛宣传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新的表现方式,创作群、读者群、传播媒介的渐趋成熟为现代小说文体的定型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短促的发展,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进一步分化。“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窃取,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新的救亡之路。而“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形成思潮,并迅速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起来。通过对“五四”时期的国内主要社会思潮进行分析,来思索当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值此中国新诗诞生90周年之际,本文以史为视角,通过对白话诗人群和湖畔诗派诸诗人的论析,认定浙江诗人在五四新诗草创期,对中国新诗(当时叫白话诗)的产生和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五四诗坛巨星郭沫若先生的女权主义思想问题。学者大多认同郭沫若先生是女性的崇拜与赞美者,褒扬他的女权主义思想。但从郭沫若先生的几重婚姻情感纠葛来看,他的女权主义思想在现实中是矛盾的:他对于女性虽有崇拜与赞美,但实则仍不免是旧封建礼教与男性“菲勒斯主义”下的女性贬抑与蔑视者。  相似文献   

12.
通过和平解放建立的新疆,百废待兴,民族问题复杂,民族自决已不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毛泽东与党中央不断丰富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适时地运用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经验,全面了解与把握新疆情况,提出“慎重稳进”的方针,为新疆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于1955年10月1日在新疆成功地建立了维吾尔民族自治区,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与繁荣。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重点转移、经济改制,文学也随之转型,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诗歌渐受冷落,散文趋于火爆,在许多作家由疏离现实到关注现实的同时,亦有部分作家开始热衷于个人化写作。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到新世纪文学的某些端倪。  相似文献   

14.
旧体诗在新文化运动后作为一种边缘文体被排斥在现当代文学主流之外,鲁迅与瞿秋白的旧体诗创作虽是他们从事革命活动之余的戏作,却也充满了革命的气息,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大变革时代革命者丰富的心灵世界。文章从论析二者地域与文化上的分殊为起点,进而审视二者在诗歌理论与具体创作实践上的异同,并指出蕴藉于文体变迁中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勤工俭学运动中的苏俄影响和社会主义思潮、未来主义在美术上的启发、波兰留学女生的文学指引是艾青白话新诗创作的最初的外来推动力.留法时期,由于对法语不熟练的原因,艾青承认自己对法国文学阅读既不系统也不广泛,然而,还是明显看得出来他受了魏尔伦、波德莱尔、李金发等诗人的影响,缪塞和瓦雷里则影响了艾青的诗论.  相似文献   

16.
北村透谷作为日本浪漫主义文学诞生期的代表人物,在近代日本文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囿于研究方法单一、中日历史原因,我国对北村透谷的研究一直处在不景气、不充分的状态,本文探讨了五四以来对北村透谷研究的现状,系统地阐述北村透谷的艺术成就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文明的一种独立存在和文化表达,应该说真正的女性文学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发端。尤其是作为俗文学题材之一的通俗小说,在发轫初期难以摆脱男性话语的影响,女性作家群也在不断探索由报人向小说家身份的转换,女性在通俗小说的创作上力量显得薄弱。直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新的女性创作主体的涌现与创作思维的膨胀,在叙述视角、文本类型、媒介传载、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这是当代消费与审美理念的提升,也是创作与出版文化的勃兴。  相似文献   

18.
儒家诗教说对后世的创作和文艺批评有着深刻的影响,“诗言志”,“诗缘情”,“前刺说”,历代文人,批评家,统治者名取所需,赋予这种诗教说诸多禁锢并淋漓尽致地发挥它的社会教化功能,“兴观群怨”是诗歌社会功能的全面总结。现代文人,批语家应赋予这种诗教说以新的内涵和意义,任何文学,包拓诗歌,其创作及文艺批语应遵循的原则是尚真崇厚,“言志”,“缘情”融为一体,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20年代的五四运动打开了中国思想界的大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不断激励着无数青年人为国家的发展而奋力进取。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进一步传承发扬五四运动所孕育的五四精神,明确五四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养成的引领作用。深入挖掘五四运动所形成的五四精神在近百年历史进程中带给大学生的价值力量和引导,将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中,探寻其培育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