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油机进气门沉积物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沉积物的危害和影响沉积物形成的因素,如温度、燃油和润滑油等.运用了红外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和质谱分析法对某发动机进气门上沉积物(IVD)的组成进行分析,通过与燃油及润滑油成分的对比推测出燃油及润滑油在沉积物形成中起的作用.结果表明:燃油是发动机进气门沉积物出现的主要因素,润滑油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发动机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减少沉积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在一台汽油直喷(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发动机内分别采集了不同部位(节气门、进气歧管、进气歧管翻板、进气门杆、进气门、进气门阀座和活塞顶部等)的沉积物。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研究,包括样品的挥发失重和氧化失重分析。为更加清楚地了解各组分的含量,将挥发失重分为易挥发失重、半挥发失重和难挥发失重3个阶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进气歧管、进气歧管翻板、进气门杆、进气门、进气门阀座处和活塞顶部的沉积物主要包含挥发性有机物、高分子组分、固体炭和灰分,而节气门沉积物中几乎未发现固体炭的存在;除了进气门和活塞顶部的沉积物,其他沉积物绝大部分为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润滑油;进气门和活塞顶部沉积物灰分含量较高,几乎占沉积物总质量的一半。研究表明: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发动机润滑油、燃烧室回流废气和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其中节气门受回流废气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直喷汽油机气门积碳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用汽油直喷发动机出现的气门积碳现象,对比缸内直喷汽油机与进气道喷射汽油机气门积碳组分与成因的差异,分析了缸内直喷汽油机进气门积碳的主要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和生成途径,其中气门表面温度、机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起了关键作用。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在发动机设计与应用层面减少进气门积碳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汽油机燃烧沉积的累积,改变压缩比和传热,影响发动机性能。本介绍了作利用称重量法,在165F汽油机上进行燃烧沉积物积过程研究的实验结果,并探索了影响燃烧沉积物形成的几项因素,同时,在492Q型汽油机上,进行了燃烧沉积物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影响实验研究。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汽油机设计,使用及维修人员,汽油,机油等油料炼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点燃式汽油的无节气门运转,已制造出试验用发动机,在其上装备了以新的工作原理设计的液压阀装置,借以自由改变发动机进气门关闭定时,本文叙述了这种阀装置的结构,分析了它可变性的效果,进气门的运动情况及阀装置的传动力矩。  相似文献   

6.
对某一1.5 L排量4缸汽油进气歧管进行设计改进,增加副谐振腔设计改善扭矩凹坑。试验结果表明,赫姆霍兹谐振腔能有效解决扭矩凹坑,进气门开启持续期和空滤管对扭矩凹坑对应的发动机转速影响明显,进气门的正时相位角不会影响扭矩凹坑对应的发动机转速点;赫姆霍兹谐振腔的应用需要与空滤系统和凸轮型线设计一同考虑,才能发挥所需要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点火式发动机中沉积物的形成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刚  解世文 《小型内燃机》1999,28(1):9-13,39
发动机燃烧室沉积物的形成及排气系统的积碳堵塞,造成发动机的不正常工作。本文着重探讨燃烧室中沉积物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燃烧室沉积物的形成及排气系统的积碳堵塞,造成发动机的不正常工作。本文着重探讨燃烧室中沉积物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气缸盖部位有了积碳,会降低发动机的冷却效果.使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都大大降低. 1 胶质与积碳的形成 燃油在贮存、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胶状物质.这些胶状物质按汽油的溶解性可分为:可溶胶质和不可溶胶质.不可溶胶质又称为沉积物,它和燃油一起加入汽车油箱后,就会粘附在燃油滤清器上,堵塞过滤介质,使供油量减少,使输油量不足,燃油雾化不良,致使可燃混合气变稀,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下降.可溶胶质进入燃烧室和汽油一起燃烧后,就会在进气门、活塞顶部、活塞环槽、燃烧室、火花塞等部位形成许多坚硬的积碳,造成气门关闭不严,发动机性能下降,如加速不顺,怠速不稳,失速、抖动、爆震等一系列故障.  相似文献   

10.
王凤军 《内燃机》2009,(6):6-8,11
理想的可变配气相位机构需要灵活的调节进排气门开闭的时间,同时调节行程的大小,对进气量、进气流速、残余废气系数进行控制,最终改善燃烧过程,提高发动机综合性能。而发动机进气门处压力对发动机充气效率有决定性的影响,它与气缸内的压力、进气门流通面积共同决定了发动机的充气效率。笔者对进气门处压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对可变进气门相位进行了确定及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