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曲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萃取法从红曲米中提取红曲色素,以正交实验法确定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萃取法提取红曲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剂80%乙醇,温度80℃,时间30min,pH4,萃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红曲色素提取得率达12.25%。对红曲米中提取的红曲色素从热、光、酸、碱、金属离子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得出了红曲色素生产及维护其最佳色泽的外界条件。  相似文献   

2.
朱婷婷  刘桂君 《酿酒科技》2009,(9):89-91,95
从红曲的分离方法、红曲米的培养、红曲米在酒醅发酵中的应用、红曲强化基酒的生产工艺几方面研究红曲在牛栏山二锅头基酒中的应用,针对不同生产季节,不同酿酒工艺进行不同批次的重复性实验.生产实验结果表明,红曲基酒的最佳生产时间为每年的1~5月,最佳生产工艺为清蒸清<米查>工艺,通过人工强化添加红曲生产的基酒清香纯正,乙酸乙酯香气突出,酒体丰满协调,为优质基酒.  相似文献   

3.
应用现代化生产设备,开发及优化红曲米培养工艺,成功实现红曲米的自动化培养,创新了红曲制曲行业自动化生产模式。应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探索红曲米自动化培养最优工艺,结果表明,自动化培养红曲米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红曲霉接种量0.9%,加酸量1.7%,培养时间78 h。在此条件下培养红曲米色价可达1032.8μ/g。  相似文献   

4.
红曲米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色素产品。红曲米即红曲,又有丹曲、赤曲等名称。早在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即有详细的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述,并说它可入药,其性温甘、无毒、燥胃、有活血功能。我国福建、江西、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均有生产,其中以福建古田所产的红曲米最为著名。近年来,有关专家发现红曲中还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具有抑菌、防腐、保健等多种功用。红曲用在烹饪及食品制作中,不仅可以明显地改善菜肴或食品的外观及色泽。而且还能赋予它一定的风味。除了我国对红曲的应用外,东南亚各国也有一定的应用,如在我国的近邻日本、由红曲制成的食品及调味品十分流行。 色艳味香的红曲。不仅用于酿酒,还可  相似文献   

5.
高色价低桔霉素红曲色素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超临界CO2法对提取红曲色素和提取桔霉素的影响,并以乙醇为溶剂对提取红曲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提取对红曲色素提取率低,仅为5%左右,但对红曲米中桔霉素的提取率很高,达到83%以上,因此可先以超临界CO2法提出红曲米中桔霉素,再用乙醇法提取红曲色素,便可得到高色价极低桔霉素的优质红曲红色素。  相似文献   

6.
对6种不同品牌市售红曲米的色价及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品牌红曲米的色价存在明显差异,其中5号样品具有最高红曲红色素色价,同时也显示出较高的橙色素和黄色素色价;不同pH值、温度和光照条件对6种红曲米中红曲色素稳定性有重要影响,5号样品的红曲红色素色价的稳定性相对较好,可用作后续红曲黄酒的发酵原料。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乙醇为溶剂从红曲米中提取红曲色素,并系统地研究了金属离子、空气、光、温度、pH、氧化剂、防腐剂等方面对红曲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金属离子、空气、光对红曲色素的影响相当明显,而温度、pH值、氧化剂和防腐剂的影响较小。最终获得红曲色素生产和保存的最佳外界条件。  相似文献   

8.
红曲米和红曲色素生产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简述红曲米、红曲色素中生物活性成分,食用安全性,重点介绍其生产方法、质量要求及其 制品特点和用途。  相似文献   

9.
红曲米是一种由红曲霉在大米上培养发酵而成的传统保健食品。其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红曲色素、红曲多糖、洛伐他汀、γ-氨基丁酸和麦角甾醇等,使得红曲米具有多样的生物学功能。以往的研究发现:红曲米具有降脂、降压和抑菌等功效。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红曲米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潜在的抗癌效应,能够影响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侵袭以及逆转癌细胞耐药性。该研究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综述了红曲米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发挥抗癌效应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相应分子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归纳。红曲米作为一种具有重大市场价值的传统食品,深入研究其抗癌功效及其分子机理将有助于其产业价值的提升,并为将红曲米加工开发成具有化学预防癌症的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使用武宣地区3种红曲米作为发酵剂酿造红曲柿酒,分析其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3种红曲米的细菌多样性,以解析不同细菌群落在红曲柿酒发酵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红曲柿酒总酸和挥发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挥发性酸类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红曲米样品WX-2制成的红曲柿酒挥发性酸类物质含量最高(10.0%)。从3种红曲米样品共检测出19个细菌门,239个细菌属,共有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共有优势菌属为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WX-2样品中优势菌属还有醋菌属(Acetobacter)、小球菌属(Pediococcu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均为产酸菌株。表明红曲米细菌群落结构与红曲柿酒酸类物质的形成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红曲米样品抗氧化性差异,考察了10种红曲米样品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DPPH、ABTS自由基清除力,并进一步分析了多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红曲米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其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力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其中广东红曲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性的指标最高,其次为福建红曲,浙江红曲最低。同时多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在不同的红曲米样品间差异较大,以多酚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作为区分依据,10种红曲米样品被分为4组,呈现产地聚集。表明红曲米样品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受产地来源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红曲菌发酵工艺分为固态和液态两种方式:固态发酵是传统的生产模式,其产业化受诸多因素制约,技术发展趋缓;随着科技的进步,采用液态深层发酵工艺生产红曲色素应运而生,在工艺控制、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获重大突破,对红曲业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影响。相对于用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红曲米、功能性红曲的局限性,液态深层发酵技术或将成为红曲产业化之方向。  相似文献   

13.
简化发酵制红曲米凌盛元今日科技,1994(10):12红曲米是红曲发酵制成的天然色素营养食品,外观鲜红透紫,颗粒饱满,赏心悦目,调制的食品红浓色美宜人,增进食欲,还富含糖化酶、淀粉酶、红曲霉色素,有机酸等。应用于食品饮料中畅销日、欧美、港、澳、台,久...  相似文献   

14.
酿酒红曲、色素红曲、功能红曲的对比及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主要生产的三类红曲包括酿酒红曲、色素红曲和功能红曲。并对这三类红曲的色价、色调、外观、代谢组分、用途进行了比较。本文用不同种类的红曲米进行抑菌实验,结果显示不论是功能红曲、酿酒红曲,还是色素红曲都对一些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主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毛霉有抑制作用,对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高色价低桔霉素红曲色素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超临界CO2法对提取红曲色素和提取桔霉素的影响,并对溶剂法提取红曲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提取对红曲色素提取率低,约为5%,但对红曲米中桔霉素的提取率很高,达到83%以上,因此先以超临界CO2法在红曲米中提出桔霉素,再以溶剂提取法提取红曲色素,便可得到高色价极低桔霉素的优质红曲红色素。  相似文献   

16.
用于制醋的红曲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曲 ,也叫红米或红曲米 ,古代称丹曲 ,是我国福建、浙江、四川等地的特产 ,尤其是福建古田的红曲最闻名。红曲是红曲霉在蒸米上繁殖的曲。红曲霉不仅能分泌红曲霉红素、红曲霉黄素等色素 ,还能产生淀粉酶、糖化酶、酒化酶、蛋白酶、麦芽糖酶、果胶酶等多种活性酶类 ,以及抗菌活性物质、麦角固醇、某些药理活性物质等[1] 。作为着色剂 ,红曲或从红曲中提取的红色素主要用于红腐乳、红肠衣、糖果、糕点和药品等 ;作为糖化发酵剂 ,红曲主要用于酿酒和制醋 ;利用红曲中某些药理活性成分 ,红曲可以用作中药。红曲因用途不同 ,生产时选择红曲霉菌…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记者从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了解到,1998年我国食品着色剂行业新产品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取得进展,尤其是红曲红色素应用在熟肉制品中替代亚硝酸钠的市场潜力很大。去年以来,辣椒红、高粱红和红曲米粉等品种保持了正常的出口数量,价格也基本同上一...  相似文献   

18.
古田红曲米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产自不同地区的红曲米进行抑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古田红曲米的抗细菌活性稍强于其它地区产的红曲米。采用凝胶柱层析、反相和正相硅胶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方法,结合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检测等技术手段对古田红曲的甲醇提取活性物质进行分析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有很大差异,同浓度下抑菌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黑曲霉塔宾曲霉酿酒酵母菌;抗氧化实验中,古田红曲米抗氧化活性较强,此外,古田红曲乙酸乙酯提取物以及50%水-50%甲醇到0%水-100%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也较好。最后,从古田红曲米中分离纯化出2个化合物,鉴定为亚油酸和α-亚麻酸,它们均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肿瘤等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研究功能性红曲米浓缩物中有效成分的性质及其功能,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依次用乙酸乙酯:石油醚(1∶1,v∶v)、乙酸乙酯、无水甲醇、蒸馏水进行洗脱)对功能性红曲米浓缩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红曲黄色素、洛伐他汀粗品、醇溶性红曲红色素、水溶性红曲红色素4种组分;并采用紫外-可见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种组分进行简单的性质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20.
使用武宣地区3种红曲米作为发酵剂酿造红曲柿酒,分析其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3种红曲米的细菌多样性,以解析不同细菌群落在红曲柿酒发酵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红曲柿酒总酸和挥发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挥发性酸类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红曲米样品WX-2制成的红曲柿酒挥发性酸类物质含量最高(10.0%)。从3种红曲米样品共检测出19个细菌门,239个细菌属,共有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共有优势菌属为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WX-2样品中优势菌属还有醋菌属(Acetobacter)、小球菌属(Pediococcu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均为产酸菌株。表明红曲米细菌群落结构与红曲柿酒酸类物质的形成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