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韩福涛  钟恒昌  丁宁 《治淮》2009,(1):29-30
碾压水泥土换填法是一种工程经验少、试验成果缺乏和无规程规范的地基加固方法。本文以淮北大堤加固工程涡河左堤丁花沟穿堤涵洞地基处理为例,在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中成功地应用碾压水泥土换填法,解决了软土地基上建涵的工程问题,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同时为水工建筑物碾压水泥土换填法地基处理提供了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卫一标王门倒虹吸水泥土换填地基处理为例,阐述在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中成功地应用碾压水泥土换填法,解决了软土地基上建筑物的工程问题,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一、堆载预压法的原理简介解决在软土地基上的建设问题,不仅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也影响着工程的造价、工期等。软土地基处理一般要求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提高承载力,使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满足上部荷载要求;二是解决建筑物的沉降问题,使建筑物的沉降和沉降差满足规范要求。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较多,如换填垫层、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以及本文介绍的堆载预压法等。各种方法的优劣文中不再赘述,仅简要  相似文献   

4.
结合甘肃省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小桩径水泥土挤密桩处理暗渠地基工程实际,分析了小桩径水泥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区水工建筑物地基的效果和规律,为小桩径水泥土挤密桩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美义  钟恒昌 《治淮》2007,(2):25-27
水泥土搅拌法作为地基处理的重要方法,在竖向承载时可采用柱状,在基坑支护和防渗时可采用壁桩和格栅桩。该工艺因施工方便、造价低廉等优点而倍受青睐。近年来在涵闸、泵站等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和堤坝防渗工程中普遍采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效果,但在某些工程中检测时也发现了一些质量问题。从水泥土搅拌法的微观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方面来研究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对于确保设计及施工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水泥土搅拌法的微观作用机理水泥土搅拌法是将水泥固化剂通过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其与软土强制搅拌,通过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6.
结合东江—深圳供水改造工程莲湖~石水口段专用输水箱涵软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介绍水泥土搅拌桩软土地基加固法和换填碎石夹砂法的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检测方法,供有关施工技术人员和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宏龙  樊增楠 《治淮》2000,(9):24-25
国内外加固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很多,如换填法、强夯法、水泥搅拌桩、压密注浆、硅化加固地基、碎石桩等。就其适用范围而言,水泥搅拌桩更适用于加固较深、较厚的软粘土、淤泥质土地基,特别对超软粘土加固效果更为显著。其优点是施工过程中无振动、无噪音,对环境无污染,对土体无侧向挤压,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很小,且工程造价低廉,施工速度快。因此,在一般多层房屋建筑和中小型水工构造物的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工程中被广泛采用。同时也可用作基坑开挖的边坡支护结构和处理边坡失稳等工程。  相似文献   

8.
受淤泥软土特性的决定,淤泥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需进行处理。文章探讨了五种处理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处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某泵站泵室软土地基处理,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中的设计和施工情况。该工程泵室地基经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后,经检验,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最大沉降量与最大沉降差均较小,水泥土搅拌桩是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地基处理是水工建筑物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为提高深厚软土地基处理设计水平,通过分析珠三角沿海地区水工建筑物地基特点及存在主要问题,总结常用的水泥搅拌桩、预制桩及灌注桩等地基处理方式在适用条件、施工条件及环境影响、施工工期、工程造价、加固效果等方面的差异,并探讨近年来应用相对广泛的刚柔复核桩基的布置、设计原则,结合本地区工程经验,提出了深厚软土上采用刚柔复合桩基设计方案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采用先进的三维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对不同分流比情况下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分流比工况下弯道水流的紊动机理,分析了其紊动特性,同时对紊动强度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复杂边界条件下气液两相界面的流动及混掺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合某大型水电站的溢洪道,利用RNG k-ε模型对其进行三维流场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用GMRES算法进行压力求解,对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和传统阶梯溢洪道泄流壁面上的高速掺气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掺气坎坡度的增加,其掺气空腔及掺气浓度均有所增大,随着水流下泄掺气浓度沿程降低,达到一定距离后趋于稳定,掺气浓度值达到了减免空蚀破坏的要求;与传统阶梯溢洪道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增设前置掺气坎后,既可以增加前几级阶梯的掺气浓度使水流提前达到水气平衡,也没有降低阶梯式溢洪道的消能率,为解决传统阶梯溢洪道中出现的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