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地膜覆盖冬天育苗。春天移栽甘蔗栽培技术,能比直播的冬春植蔗增产,在广西象州县及外地蔗区均已得到验证。甘蔗冬育苗春移栽近年来已成为象州县冬春植蔗主要栽培方式之一(1987年占冬春植蔗面积65.26%,1988年占冬春植蔗面积41.58%)。为了进一步探索蔗苗不同移栽量与甘蔗产量的关系,选出甘蔗合理移栽的密度,特设置本试验。  相似文献   

2.
秋植蔗是我省在文化大革命以来大力推广新的栽培制度。由于秋植蔗具有高产、高糖及调节劳力的三大优点,所以推广很快,据统计,1975年全省秋植蔗面积达136万多亩,已占全省总植蔗面积三分之一。稻蔗轮作区秋植稻底蔗发展也很快,珠江三角洲秋植稻底蔗面积也达20多万亩,也占该地区甘蔗栽培面积的三分之一,经八年多的时间大面积推广秋植稻底蔗,蔗区群众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  相似文献   

3.
试论攀西蔗区植蔗生产的生态优势与主要问题宁福猛等,甘蔗,1996,3(4).44~47四川攀西蔗区优越的生态条件可与珠江三角洲的惠阳及福建漳洲相媲美,现已是我省重点蔗区。“九五”期末,植蔗面积与蔗产最将分别增加30%和33.8%。品种滞后于生产发展所需与抗旱栽培是现阶段植蔗生产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本文认为要改变蔗区品种现状,进行适宜本区生态条件的良种选育研究才是根本之路.并总结出在现有条件下切实可行的抗旱栽培配套措施,以期推动蔗区生产再上新台阶。甘蔗农业文摘(二)  相似文献   

4.
宿根蔗在甘蔗栽培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区宿根蔗栽培的史历悠久,东莞县东坑、常平和东江一带蔗区群众对宿根蔗评价很高,有“旺头”之称(即第一年宿根比新植增产二、三成,第二、三年宿根还略高或有新植蔗的产量)。据调查和资料记载:五十年代全区宿根蔗占甘蔗总面积的六成多,六十年代仅占五成,七十年代还占四成,到1978年全区宿根蔗面积达14万多亩。从宿根蔗的单产情况,用群众的话来说,就是五十年代是旺头,六十  相似文献   

5.
浅谈西双版纳州发展冬植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我州甘蔗栽培制度及其矛盾 制约我州甘蔗生产的主要矛盾是: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冬、春干旱导致甘蔗出苗率低,出苗不齐,缺苗断垄多,亩有效茎少,严重影响甘蔗产量的提高。夏、秋多雨则影响甘蔗的生长量,甘蔗生长速度较慢,造成植株矮小,单茎重减小,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含糖分的提高。 我州各蔗区每年除有少量秋、冬植蔗外,基本上都是单一的春植栽培制度,晚春植面积较  相似文献   

6.
1979/80年榨季,我厂共榨原料蔗131,862.6吨,产糖16,301.81吨,创建厂以来最好成积,平均甘蔗蔗糖份在多蔗量,长榨期的情况下仍稳定在13.56%以上。这与我厂蔗区实现了甘蔗良种化分不开的,由于良种化,为夺取高产高糖打下可靠的基础。我厂自1957年建厂投产以来直至现在,一共经历了23个榨季,曾不断地大抓甘蔗品种的改革:1957—1958年甘蔗品种是当地竹蔗;1959—1965年改种了印度331、312,因为是低糖份品种,蔗糖份只停留  相似文献   

7.
台湾蔗王     
据台湾《蔗报》1979年第47卷12期报道,台湾省嘉义县—蔗农叶基水,在屋前种了一根甘蔗(品种 F160),栽培时间已有三年半之久,蔗高达15米,分蘖共有60条。叶基水为了创造这一巨蔗纪录,常附着巨蔗的伸长,用竹  相似文献   

8.
稻后秋植蔗     
提早甘蔗植期,延长甘蔗生长期,仍是现阶段促进甘蔗高产、稳产、早熟、高糖的一条重要途径。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秋植甘蔗一般比冬春植蔗增产20~40%,糖份提高0.5~2.66%。一个甘蔗生产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一定比例的秋植蔗(一般30~50%),对于提高蔗糖总产,提前糖厂开榨都有其重要作用。一、开展甘蔗“改制”研究的设想在五十年代初期,曾以早稻—秋植蔗两年两熟制发展3万多亩秋植蔗,单产比春植蔗成倍增长。但这种栽培制度挤掉了一造晚稻,与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近年云南甘蔗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应用面积的统计研究,阐述了当前云南甘蔗品种及栽培技术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云南蔗区品种的发展趋势,并针对云南蔗区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今后品种栽培发展的努力方向。云南蔗区品种栽培现状与发展的思考@张跃彬  相似文献   

10.
秋植蔗的栽培制度,经过几年大面积的实践,再次证明这个耕作制度的改革,是增产甘蔗提高糖分的一项重要措施。1975年以来,广东秋植蔗的面积均达一百万亩以上,占全省植蔗面积三分之一左右,为我省发展蔗糖事业作  相似文献   

11.
拔地拉和一些竹蔗地方品种的开花诱导及杂交利用—一李奇伟等,甘蔗,]朋5,2(3),1~4本试验手1994年在海南甘蔗育种场进行,采用拔地拉和一些地方竹蔗品种(福建分蔗、广东竹蔗、江西竹蔗和广西竹蔗)为材料,:1种固定日长(12h,12hlsmin和12h25min)和2种田长递减率(155/天和305/天)。结果表明:]2盼sin五n的固定日长更有利于拔地拉和竹蔗开花;15s/to30s/天的日长速减率分别适合于拔地拉和竹蔗的开花诱导。拔地拉和竹蔗作母本与斑芽、割手密等杂交产生了大量的后代。竹蔗还发现有少量可有的花粉,自交)“‘生了些实生苗,…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模式对旱地甘蔗增产效益的探讨——李碧莲,福建甘蔗,1993(1),4~6在沿海丘陵旱地蔗田,采用四种不同栽培模式进行田间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冬闲田植蔗、麦田套蔗、育苗移栽三个处理比麦后植蔗处理均能促进甘蔗生长,增加单茎重,提高蔗茎产量和蔗糖分。冬闲田植蔗和麦田套蔗处理的分别比育苗移栽及麦后植蔗处理的增产,均达极显著。冬闲田植蔗处理比麦田套蔗处理,育苗移栽处理比麦后植蔗处理都增产并达显著水准。  相似文献   

13.
文摘     
高纬度的眉山蔗区发展春植蔗地处岷江中游高纬度的四川省眉山蔗区以往一直以宿根蔗为主,80年代以来逐步演变以春植蔗为主导的种植形式,促进了甘蔗生产的稳产高产。1989年全县甘蔗实收面积16428亩。其中春植蔗12906亩,春育夏移栽甘蔗1021,  相似文献   

14.
甘蔗宿根,既省工,又省种,还能调剂劳力,而且出苗早,生长快,成熟早,产量高,又能提早榨期。我省甘蔗留宿根的面积,占全省植蔗面积的50%以上,因此,宿根蔗在我省甘蔗栽培的制度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种好宿根蔗,对取得大面积甘蔗的平衡增产,充  相似文献   

15.
宿根蔗栽培是甘蔗生产的一项重要栽培制度。我区宿根蔗占总植蔗面积40~50%,据1980年统计,全区种蔗面积164万亩,而宿根蔗达91万亩占总面积的55.5%。但是各地都存在宿根亩产量不高,出现一年平,二年糟,三年不能要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缺苗断垄多,基本苗不够,有效茎数少。据调查,除了和品种的宿根性好坏有关外,栽培技术也关系极大。因此,要提高宿根产量,必须认真摸清宿根的生长规律,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以达到高产稳产目的,现就栽培技术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50年,人们就知道用石灰水处理甘蔗种苗会影响甘蔗的发芽过程。蔗种用饱和石灰水浸泡8—12小时,新植蔗和第一年宿根蔗的产量都会显著增加(H.Evans,1935)。在毛里求斯,蔗种在种植前用饱和石灰水浸泡已经成为一种标准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解放44年来广东省甘蔗选育种的实践及其新策略──王鉴明,福建甘蔗,1997(1):4~6解放前,广东省甘蔗选育种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个别私人甘蔗场引进台湾及引进菲律宾的甘蔗品种。解放后,广东省人民政府在顺德五沙设立了甘蔗试验场,大力推广台糖134,使该品种在长达20年时间内一直成为广东省的主栽品种。与此同时,也开展了甘蔗有性杂交和选育种工作,70年代以来,广东省自育甘蔗品种推广面积的比例逐步增加,1995年占全省植蔗总面积达66.73%。广东省甘蔗选育种今后各时期的工作重点;"九五"期间应继续以自育的早、中熟品种及…  相似文献   

18.
浅谈提高新台糖一号宿根蔗单产的几项关键措施—石必晓,甘蔗,1996、3(2)30~33上造甘蔗施用壮尾肥、宿报松花晒蔗头、宿根蔗花盖地膜和宿根蔗补植梢头茎.是提高宿根蔗单产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早地甘蔗深沟板土初区栽培试验研究马志和等,甘蔗一1996.3(2),34~36为了进个贯彻落实“全风早地甘蔗高产、高植栽培技术’项目,我们于1993~1994年开展了旱地甘蔗深沟、板上、级压的抗旱保水栽培试验研究。据昌宁县两年的试验结果,新植蔗每公顷增产ZI~22Zt,宿根蔗增10.46t,增塔055b。此项栽培技术具有抗旱、保水、延长宿报年限、提…  相似文献   

19.
广州沙围田地区种植甘蔗有秋植、冬植、春植和宿根甘蔗等不同栽培制度,在秋植蔗中又有秋植稻底蔗。由于甘蔗行间宽阔(3.5~4.5尺),苗期生长期较长,从下种到封行荫蔽期一般有4~6个月,因此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0.
桂糖1号是一个早熟高糖甘蔗品种,在广西蔗区栽培面积较广,认为产量比大面积栽培的台糖134高产,而糖份又显著比旧品种高和早熟,成熟期的甘蔗含糖份可达17.24%。特别是早期,甘蔗含糖份比台糖134高2—3%(绝对值)。该品种对糖厂提早开榨延长榨期极为有利,是很值得推广的甘蔗优良品种。目前我省不少蔗区对该品种还未有全面的认识,推广比较缓慢,有些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