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某出口轨道客车端墙结构的设计优化。首先在croe2.0中建立车体结构及端墙结构的三维模型,然后依据UIC566标准要求,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车体结构静强度仿真计算。根据静强度仿真计算结果,对端墙部位不符合静强度标准的结构及位置进行设计优化,设计优化后再次对车体结构进行静强度仿真计算,结果证明设计优化后的端墙结构静强度能够满足UIC566标准。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钢厂250 t钢包车车架结构的变形和局部破损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车体与钢水包开展静力学仿真.建立钢水包与钢包车的三维几何模型,将几何模型导入Hypemesh;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将有限元模型导入ANSYS的结构分析模块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原有钢包车长期使用后会出现局部破坏,并且和现场一致.基于计算结果,对车体结构进行优化,显著提高了车体的局部强度和整体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钢厂250 t钢包车车架结构的变形和局部破损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车体与钢水包开展静力学仿真.建立钢水包与钢包车的三维几何模型,将几何模型导入Hypemesh;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将有限元模型导入ANSYS的结构分析模块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原有钢包车长期使用后会出现局部破坏,并且和现场一致.基于计算结果,对车体结构进行优化,显著提高了车体的局部强度和整体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ANSYS18.0建立车体结构有限元模型,对某型游乐小火车车体进行结构强度分析。依据GB8408—2018和EN12663—1/2010标准确定车体的静强度载荷工况和疲劳强度载荷工况,并对车体结构进行了强度计算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该游乐小火车车体满足标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根据EN 12663-1:2010《铁道应用—铁道车辆车体结构要求》对接触网综合检修车车体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该车体的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车体结构进行静强度和模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车体的强度和刚度均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出口安哥拉集装箱平车的主要技术参数、主要结构及配置。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I-DEAS对车体静强度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对底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样车试制完成后对该车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车设计合理,性能可靠,完全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25T型客车碳钢车体为研究对象,对车体结构进行尺寸优化分析。首先,在给定的静强度计算工况下,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了对体积和应力影响较大的车体结构;然后,以应力作为约束,以车体结构重量为优化目标,对部分结构板厚进行优化,并对得到的理论优化板厚进行圆整处理;在尺寸优化结果的基础上,结合25T车体结构受力特点,拟定了三种优化方案,并对三种优化方案进行了强度、刚度和减重效果的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了车体的最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货运轨道车辆车体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该车体板单元结构模型,在5种载荷工况下对车体强度进行校核,结果证明该车体静强度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然后对枕梁上补强板的厚度进行研究,发现车体最大应力会随着补强板厚度的增加而降低到一定范围内;最终通过优化枕梁上补强板的厚度和侧墙车门结构,使得整车车体质量减少约4%,最大应力值减少约27%,并将车体最大应力点位置控制在侧墙车门下端弧形补强板上。  相似文献   

9.
根据高速客车车体结构的特点,设计出二等车的拖车车体。为降低车体的重量和提高车体的抗压能力,车体的钢结构采用大型中空挤压铝型材;通过刚度等效法建立车体等效模型,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详细分析其主要结构的应力;通过对垂向载荷工况、纵向拉伸载荷工况、纵向压缩载荷工况、气动载荷工况的分析计算,得到了车体钢结构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强度薄弱部位主要表现为局部应力集中的结论。解决应力集中问题不应通过加大构件断面尺寸,而应采用降低应力集中的结构措施或局部补强,并提出了设计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某型装甲破障车的车体结构在复杂组合载荷作用下,必须同时满足强度和海上浮力储备等技术要求,有限元仿真技术为快速经济地实现这样的设计目标提供了可能。首先建立车体结构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其中对车体各部件之间复杂的接触条件和部件形状进行简化处理,给出车体结构承受的外挂部件重力、爆破器发射冲击力、发动机离心力和最大输出扭矩等载荷的等效静力学表达,确定车体结构的边界约束条件。仿真计算各种载荷作用下车体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分布状况,指出车体结构强度和刚度的薄弱部位,分析导致计算的最大应力超过材料屈服强度的原因,提出并仿真验证车体主要承载部件的设计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