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李宝会 《建筑·建材·装饰》2014,(22)
建筑中交往空间是指在建筑中给人们用来交往信息或者休闲、娱乐的大空间,能够使得建筑空间灵活生动。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在逐步的改善,建筑设计发展也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所要求的构成是多层次的。现代空间设计是要创造一种使长期在其中工作生活的人能够随时调整自己的身心平衡,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在工作中体会生活的乐趣的空间形态。本文主要对建筑交往空间及其设计理念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建筑交往空间构成及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是促使幼儿实现从"生物人"到"社会人"转变的场所,面向21世纪的人才应是具备全方位素养的"开拓性"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理所当然应从启蒙教育开始.本文作者论述了交往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幼儿交往空间的构成、设计的基本要求和空间尺度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长春地区高校教学建筑交往空间冬季热舒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吉林建筑大学公共教学楼交往空间冬季的热舒适性进行了实际的测试与模拟研究,并且根据其空间热舒适性的现状做出了优化策略的研究和验证,以期望改善交往空间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的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日益扩大,现代高等教育正发生深刻变化,教学思想和体制的变化,带来教学楼群设计的巨大变迁,传统意义上,高校教学楼的交往空间设计是当前高校建筑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教学思想和教学楼设计的巨大变化,致使其交往空间的打造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从学科交叉与融合出发,探析学科群建筑的交往空间的特点和设计策略,为未来学科群建筑的交往空间的打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传统聚落交往空间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研究传统社区中的邻里交往空间和居民行为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中得出有益于对现代人居环境的设计因素,使在设计人居环境的过程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6.
大学建筑交往空间初探——以华中科技大学三栋教学楼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交往活动认识不够或对交往空间的本质缺乏必要的了解,教育建筑交往空间的设计常常不尽如人意该文针对三栋教学楼,分析不同使用者对不同空间环境感受的差异及其原因,得出较为全面的空间环境评价结果,从而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建筑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城市步行交通空间与交往空间均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重要的城市功能空间,指出完善公共休憩环境,使得城市特色文脉需求增加,对山地城市步行交通空间与交往空间的研究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代居住建筑中邻里关系冷漠的问题,分析了现代居住建筑中如何改善邻里间的交往空间,并提出了各种交往空间都应该满足的三种场所心理。 相似文献
9.
罗晓文 《建筑·建材·装饰》2009,10(12)
总结出一套关于城市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原则与整合方法,设想了一系列的宏观和微观整合模式,以期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城市建筑建设与城市交通系统、城市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居住小区交往空间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邻里交往是居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如果存在着便于居民进行交往的空间场所就可以改善邻里关系。在室外环境设计中,利用一些物质条件,采取必要的空间手段,可为居民交往创造多样化的交往空间场所和交往环境气氛。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代办公建筑内部空间设计进行了探讨,从内部空间组成入手,分别阐述了办公建筑公共空间,办公空间及交通空间的设计要点及目标,指出应注重人性化设计,科学合理布置,以营造优美舒适的办公环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山大附中教学主楼的创作过程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教育建筑类型创作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强调了教育建筑的时代性、文化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为教育建筑指明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对商业建筑入口外部空间特征及构成形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计原则和策略,力求创造具有商业文化特色、满足人们购物、娱乐、休闲等需求的商业建筑入口外部空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新校区教学楼的设计,从“交往庭院”、“交往走廊”、“交往阳台”、“交往屋顶平台”四个方面对“第二课堂”交往空间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探索,以利于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好城市高层建筑与城市开放空间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对城市开放空间及城市高层建筑的理解,指出城市开放空间与城市高层建筑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只有相互协调才能使城市更加美丽、和谐。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国内外公共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公共建筑外部空间公共化融合的理念,并将此理念应用于设计实践,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就中国古建筑的空间格局问题进行了几类建筑类型的讨论,提出空间格局和其背后建造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指出在今天的建设中需要关注和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空间格局,从而获益。 相似文献
18.
以高层建筑底部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以人为本"的建筑本质和人性观设计思想,从主入口空间,交通,外部广场等方面着手,探讨了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方法,以指导实践,消除高层建筑本身带给人的冷漠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