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研究具有冷辐射的不均匀环境中人体局部和全身热感觉与热舒适、热可接受度之间的关系,对20名受试者进行两种具有冷辐射工况和一种均匀工况的热反应实验,通过对受试者的局部和全身热感觉与热舒适、全身热可接受度的主观调查,分析冷辐射不均匀环境中人体热反应,研究不同部位热感觉对全身热感觉的影响权重、全身热感觉与整体热可接受度、全身热舒适与整体热可接受度的关系.建立了具有外窗、外墙冷辐射和电加热器采暖的不均匀环境中考虑局部热感觉影响权重的人体热感觉评价模型,以及用部位间热感觉之差的最大值评价热可接受度的模型.结果表明:热可接受度与全身热感觉不相关,而与全身热舒适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热声振荡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在具有偏置温差的热声核声通道中熵波和振荡流体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热声效应—热声自激振荡或热声泵热.热声效应在热声热机(制冷机)、热声空调、混合物分离、太阳能利用等领域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回顾了热声理论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热声网络模型、参数激励机理、特征时间研究、热力学优化、格子气模拟以及非线性热声理论等方面的一些最新成果.重点介绍了辛群在热声网络中的应用.系统中等温流体管道内工质运动的传输矩阵为辛矩阵,而存在温度梯度的热声回热器中气体工质微团的传输矩阵可以通过变量代换,将传输矩阵转换为辛矩阵,使整个热声系统网络传输都可用辛矩阵传输来表示.对热声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热声振荡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在具有偏置温差的热声核声通道中熵波和振荡流体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热声效应一热声自激振荡或热声泵热.热声效应在热声热机(制冷机)、热声空调、混合物分离、太阳能利用等领域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回顾了热声理论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热声网络模型、参数激励机理、特征时间研究、热力学优化、格子气模拟以及非线性热声理论等方面的一些最新成果.重点介绍了辛群在热声网络中的应用.系统中等温流体管道内工质运动的传输矩阵为辛矩阵,而存在温度梯度的热声回热器中气体工质微团的传输矩阵可以通过变量代换,将传输矩阵转换为辛矩阵,使整个热声系统网络传输都可用辛矩阵传输来表示.对热声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冬季睡眠状态下,室内热环境与被褥微气候分别对人体头部和被覆躯体的热感觉造成直接影响。为了分析两个热环境的匹配关系以满足睡眠人体的热舒适水平,实验在不同的室内温度下,调节被褥微气候温度,测试了受试者的皮肤温度,并记录了热感觉和热可接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睡眠状态下,相比于室内热环境,人体热感觉对被褥微气候更敏感;此外,通过分析室内热环境和被褥微气候分别与整体热感觉和整体不满意率的关系,得到了睡眠热环境舒适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MG2932B机床的热态分析以及热补偿技术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机床热变形实验数据的热变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此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机床热变形智能热补偿控制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建筑热回收技术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热回收系统的常见类型;阐述了热泵式热回收系统的应用原理;提出了热回收系统的评价方法;通过与普通显然热回收系统的分析比较,探索了济南地区气候条件下热泵式热回收系统的节能潜力.结果表明:对于排风量较大的中央空调系统,采用普通热回收装置与热泵式热回收系统联合运行模式,冬季热回收系统的效率可达到3.18.  相似文献   

7.
利用ANSYS分别对外保温、内保温、自保温体系的外墙中柱及梁的热桥进行了二维稳态分析,确定不同保温体系下外墙中柱及梁的热桥影响区域,并对热桥影响区域内的热损显著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保温体系热桥影响区域不同。外保温体系保温效果最好,内保温体系热桥处热损较大,而自保温体系热桥影响区域内热损最大。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废烟气驱动的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运行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可以直接利用烟气废热或化学反应热来驱动生产65℃的热水和7℃的冷水,对利用柴油机排烟废热驱动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热管废热溴化锂制冷机可以直接利用烟气废热、化学反应热来驱动,该系统具有能源利用率高,能源可以得到综合利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马拉松赛事"热"是当前体育领域最热的社会现象之一。对于这种"热"既需要细致地分析"热"背后的赛事机理,通过把握机理,促进其持续的"热"。更需要冷静地思考"热"背后的赛事风险,通过规避风险,保障其稳定的"热"。全民健身热推动了群众参赛热,同时应注意健身式参赛观背后意外伤害风险;城市营销热推动了政府办赛热,同时应注意消费式营销观背后赛事同质风险; IP经济热推动了企业赞助热,同时应注意流量式赞助观背后内容弱化风险。  相似文献   

10.
针对开采初期的低渗透稠油油藏,热洗是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清蜡、解堵工艺。无辅助工艺的热洗作业效果和多因素有关,如热洗排量、温度、时间、热洗介质、油井的产液量、动液面、泵挂深度、地质因素等。为更好地评价热洗质量,系统归纳热洗恢复周期的界定标准,提出用热洗恢复周期作为衡量热洗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热洗恢复周期是影响热洗效果诸多因素综合作用影响的外在体现,利用已知的历史数据预测热洗后的恢复周期,从而达到预测热洗效果的目的。该方法简单实用,用我国典型低渗透稠油油藏M油藏进行实例分析,预测符合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1.
非均匀环境下人体热舒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均匀环境热舒适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从非均匀环境下的局部热感觉、局部热感觉对整体热感觉的影响、生理参数用于热舒适分析与评价、非均匀热环境热舒适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对非均匀环境的热舒适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纳米粉体在导热材料中的应用,包括微尺度热科学及纳米强化传热机制,导热纳米粉体材料,纳米无机/有机复合导热材料,微/纳米器件用导热材料等.  相似文献   

13.
奇异值分解识别精密机械热动态特性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精密机械热动态过程的离散化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识别精密机械热动态特性参数的新方法--奇异值分解算法.在分析精密机械零部件的非定常导热问题时,由有限元法获得热动态过程空间离散化模型.采用热模态分析方法实现离散化模型解耦变换,模态坐标下的特性参数为热特征值(广义时间常数的倒数).辨识热动态特性参数的方法是通过构造热脉冲响应矩阵,采用矩阵奇异值分解的方法,以最少的参数和最小的阶次来描述精密机械热动态过程,进而求得热特征值.实测数据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识别热特征值和快速估算出热平衡时间.  相似文献   

14.
载人潜水器深海作业舱室热舒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改善载人潜水器舱室热环境舒适性,采用PMV-PPD(predicted mean vote-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热舒适性模型,分析了载人潜水器任务过程中舱室热环境与舒适性变化特征.以载人潜水器低纬度海域7 000 m海试任务环境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海试下潜过程中8个典型任务阶段的舱室热环境动态变化特征,并获取关键人因数据与环境数据,利用Matlab计算获得任务过程中舱室平均热感觉指数PMV与预计不满意者的百分数PPD,通过对比PMV-PPD线型,研究了过程舱室热舒适性动态特征和分布特征,针对风速和服装热阻两个可控因素进行热舒适性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载人潜水器水下任务过程中,舱室PMV值在[-2,+2]之间持续变化;任务前期热舒适性特征为偏热,任务中后期热舒适性热证为偏冷;其中84%任务阶段舱室热舒适性较差,其中79.69%的任务阶段偏冷,16%任务阶段偏热;风速v和服装热阻I_(cl)为密闭舱室调节热舒适性重要影响因素.针对缺少空调系统的载人潜水器,控制热环境阶段保持0.5 m/s左右风速,冷环境阶段提升0.93~1.48服装热阻可有效改善舱室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精密机械热误差校正机理基础上,提出了主动热校正控制变形误差的精度指标,并研究了减少与增加热控制源对控制精度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主动热校正的控制精度与热控制源数目、控制源位置及控制源的幅值有关,优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的控制源组合及幅值参数,使热误差控制精度指标最小.由于热控制源幅值必须满足一定的设计约束,针对其幅值参数确定的困难性,引入遗传优化算法,该算法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有较强的通用性.实例研究表明,热误差校正控制机理对变形校正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作用,遗传优化热控制源幅值参数具有快速全局收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The nanoparticl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nanoscale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were investigated by molecular dynamics(MD) simulations to further understand nanoscale porous media thermal conductivity.Macroscale porous media thermal conductivity models were then revised for nanoporous media.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two packed beds with nanoscale nickel particles and a packed bed with microscale nickel particles were then measured using the Hot Disk.The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microscale porous media thermal conductivities were much less tha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the solid particles.Comparison of the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results shows that the revised combined parallel-series model and the revised Hsu-Cheng model can accurately predict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micro-and nanoparticle packed beds.  相似文献   

17.
为了增进对Al2O3抗热震陶瓷发展动态的了解,为Al2O3抗热震陶瓷的制备提供设计依据,针对Al2O3抗热震陶瓷的常用抗热震性测试方法,Al2O3陶瓷微观结构、表面条件、尺寸对抗热震性的影响,利用第二相法提高Al2O3陶瓷抗热震性的可行性,以及多孔Al2O3抗热震陶瓷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在Al2O3陶瓷中添加ZrO2、稀土化合物、低热膨胀系数组元或高热导率组元等可以改善Al2O3陶瓷的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和(或)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热学性能,从而起到提高Al2O3陶瓷抗热震性能的作用.叠层Al2O3复合抗热震陶瓷将成为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比等效热阻法建立了简化了的片状填料填充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导热模型并推导出了相应的等效导热系数公式。以云母片填充聚乳酸为例,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云母体积分数在11%下的聚乳酸/云母复合材料的三维稳态热传导单元模型,并模拟了热流沿云母片厚度方向和径向传递的过程。结果表明,当热流沿云母片轴向方向上流动时,经ANSYS模拟求得的复合材料的等效导热系数和文中推导的公式的所给出的预测值更为接近;当热流沿云母片的径向流动时,随着云母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等效导热系数的预测值呈指数性增长,并且高于ANSYS的计算结果。有限元结果和本文的公式均表明,片状填料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等效导热系数可分解为是沿热流不同正方向上的贡献,更长的等效导热路径使片状颗粒在填充聚合物后能提供更为出色的导热性能。  相似文献   

19.
如何兼顾冬夏两季建筑供暖空调负荷和能耗,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确定最适宜的热工特性,是长期困扰中国南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与节能设计的难点。通过对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在采暖、空调与自然通风条件下动态热过程的分析,研究了这一地区围护结构热特性与能耗的制约关系,以及对室内热环境与建筑热稳定性的作用机理。在兼顾冬季保温与夏季隔热的情况下,将建筑全年能耗作为控制目标,从室内热环境质量、节能效果、围护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等角度评价目前所采用的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适宜南方气候的建筑围护结构热特性指标及构造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