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木杉 《城乡建设》2006,(9):76-77
山水洲城,入文长沙.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长沙市也在对一些文化街巷进行改造和复活.眼下,有"三湘第一官巷"之称的藩后街,就将通过提质改造,延续数百年的历史韵味.  相似文献   

2.
长沙.位于中国版图的中部.背靠岳麓山,湘江穿城而过.橘子洲头横卧江中.形成了“一江两岸、山水洲城”独特自然风貌.并以此作为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1997,(2)
长沙拟建楚文化城长沙历为楚汉名城.在城东东北角占地70亩的范围,拟建长沙楚文化城.旨在重现楚时街道、建筑风貌和环境.一展楚时历史,使之成为惩历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影视拍摄的重要景区、发展旅游和商务经济的场所.上个月省市委及省文化厅的领导对该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实地考察.省委主要领导强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爱湖南、爱长沙,长沙楚文化城的建设既要展示湖湘文化,又要突出旅游性质,还要讲究经济效益,一定要把这个有意义的项目建成弘扬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基地.桂柳高速公路胜利通车  相似文献   

4.
长沙,湖南省省会,是楚汉名都,山水洲城,风景秀丽,人杰地灵.长沙地属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在这片孕育着生命湖泊的丘陵地上,一个崭新的生态度假酒店--青竹湖和一国际大酒店即将诞生.  相似文献   

5.
<正>长沙规划展示馆位于新河三角洲滨江文化园内,西临湘江,与长沙市博物馆、长沙市图书馆和长沙市音乐厅共同构成长沙市"三馆一厅"。展示馆总建筑面积9255 m2,布展面积为7956 m2,是集规划展示、科普教育、公众互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展馆。展馆围绕"山水洲城"的城市特色空间格局,以"我的长沙我的家"为主题,依次展现"星城印象·走进大长沙"、"历史长河·探寻老长沙"、"规划长廊·畅想新长沙"和"个  相似文献   

6.
陈英 《建筑知识》2011,(9):62-65
人们素以"三湘四水"代指湖南,体现出地域环境特色,"山水洲城"则是长沙市的别称,更加生动地表达了在湘江两岸、橘子洲头,长沙作为国家生态城市的环境特征。长沙南站方案的设计者提炼出"山与  相似文献   

7.
是快速拓展?还是把持"山水洲城" 袁汉坤:长沙市近几年发展很快,作为老长沙人,我感到很欣慰和高兴.对于长沙,我是有很深的感情的.长沙是一个很美的城市,有山、有水,人杰地灵.我是1987年到市里工作的,1993年开始抓全面工作.长沙有很好的岳麓山,有著名的橘子洲,湘江,包括浏阳河,长沙有名山、名洲、名水,所以我们当时提出的长沙发展格局:"六桥三环、西文东市,一江两岸,山水洲城,".我认为长沙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98年以前,属于打基础,1998年以后属于发展的阶段.第一步:解决水、电、路、房和信5个方面的问题.当时长沙日供自来水只有70多万吨,现在已达100多万吨了,当时电力供应十分紧张,外面有电进不来,必须进行线路改造,建大的变电站,程控电话只有大的宾馆才有,1993年开始搞程控电话进家庭,电话一下子开始普及起来,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从“刀耕火种”开始的,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都与用火息息相关。火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又给社会带来灾害,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历史同样也是一部火的历史,火的文化。作为湖湘文化的汇集地──古长沙城,也有着一部可歌可泣的火文化,兴建于清朝初期的长沙火宫殿,就是近300年湖湘火文化的一个缩影。旧时的长沙城区是依湘江东岸沿江发展的。地势狭长,东高西低,水、火之灾对长沙的兴衰影响很大,“水火无情”成了城内百姓的戒言。在封建社会,长沙许多居民迷信神灵,不少家庭的神堂上都供奉“天地神”、“水神”、“…  相似文献   

9.
蒋敬中 《城市规划》2003,27(4):68-70
1 问题的提出橘子洲 ,又名水陆洲 ,长岛 ,卧于长沙湘江江心 ,襟连两岸琳琅市区 ,是长沙城市“山水洲城浑然一体”宏观空间格局和风貌特色的一个“景眼” ,和国家级岳麓山重点风景名胜区范围的一个组成部分。 2 0世纪 6 0年代初规划确定全洲建为水上公园 ,1 975年实施建园规划第一步修建了洲头纪念区。尔后 ,全洲建公园的规划经湖南省政府专题批准。 1 980版、 1 990版长沙城市总体规划将其纳入相关专业规划内容 ,长期予以严控管理。现在全洲建公园已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正当市民十分关注、纷纷为建园献策建言的热潮时 ,一个建设“橘子洲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一、设计原则 时代性:反映时代精神风貌,大桥景观独具特色 生态性:结合山、水、洲、城特定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文化性:充分体现湖湘文化,展示星城魅力与内涵 功能性:形式与功能力求统一,交通人车分离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
设计构思 1.一个体现所在城市环境特色的建筑 “三湘四水”代指湖南.体现出地域环境特色:“山水洲城”则是长沙市的别称.更加生动地表达了在湘江两岸,橘子洲头,长沙作为国家生态城市的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城市中已经迅猛开展并受到关注,然而长沙作为中部省会城市,其工业遗产的发展相对滞后。该文通过对长沙滨江近代工业遗产的分布及保存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梳理该区域工业遗产的共性与个性,并契合长沙"山水洲城"的城市格局特征,结合实例,分别从规划、建筑、技术、景观等角度剖析长沙滨江区域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得与失。最后试图从政策及法律法规制定、宏观规划等薄弱环节给出建议,以推进工业遗产再开发在长沙的发展,从而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3.
《门窗》2019,(8)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广场在提升城市品质、丰富市民生活、彰显城市特点、弘扬城市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旨在从湖湘文化叙事的角度来解析长沙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的叙事空间和交互体验,对湖湘地域文化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湖南省建设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撑。借力"一带一路",说好湖南故事,传播湖湘文化。  相似文献   

14.
作为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我们习惯地认为设计可以改变我们居住、生活的城市,却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但是,以设计介入城市空间,服务公众生活,又是我们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的职责和情怀. 回顾长沙这座城市规划格局的变迁和发展,近20年长沙的城市格局虽以"山水洲城"为核心,但在总体空间形态和格局中发生了巨大而根本的变化.20年前,长...  相似文献   

15.
陈奕含 《门窗》2012,(10):168-169
本文以湖湘文化为主要立足点、通过对长沙及其周边地区软装设计行业的整体观察,浅析湖湘文化在软装行业的运用现状以及其现状产生的原因。力求通过对该方面的观察和总结能为湖湘文化更好的与软装设计行业相结合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长沙城市建设在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体系的管控与引导下,着力打造山水洲城的城市名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空间不断扩张,完成了城市的跨越式发展。然而,长沙空间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城区开发强度、人口密度不断增大等空间问题。在存量规划背景下,为应对城市的长远利益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实要求,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缓解"城市病",强化规划实施和保障权威性,使功能配套更加完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长沙以"四增两减"为政策工具,面向中心城区的更新与改造,探索了一条存量规划治理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彭铁桥 《四川建材》2010,36(2):45-46
如何追求更高“品质”城市质量,如何协调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创造城市与自然环境共存共荣、生动和谐的城市空间形态成为大家热衷的话题。本文从分析“山、水、洲、城”的城市空间形态入手,介绍了一些营造山水园林城市的基本手法,并以常宁市为例,探究如何有效组合各空间景观要素,再绘常宁“山水相依,洲城相望”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18.
张思英  王国光 《华中建筑》2022,(11):158-162
永州八景作为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湖湘地区八景景观美学特点,具有重要的风景园林美学意义。通过运用91卫图助手工具,分别定位永州八景经纬度坐标点,测量八景高程数值。从山水格局、纵向高程、空间组合和关联意境等四个方面分析永州八景大尺度城市景观空间审美特征,归纳以古城为中心的永州山水地貌格局,阐述潇水沿岸八景纵向空间序列,梳理“山—水—城—山”的城市组合空间构成,剖析多元素运用下八景景观审美偏好,定性定量挖掘永州八景审美文化内涵,以期为八景景观集称文化与当代特色城市建设提供多角度思考。  相似文献   

19.
岳麓南望,湘水北去,橘洲浮碧。青山、碧水、绿洲在此交汇成永恒的座标。3000多年来,这座城一直守着这个座标原点,一直用着“长沙”这个名字。当新世纪的春风又吹绿这幅由山、水、洲、城构织的巨大画卷时,人们骤然发现,她的线条开始奔放起来,色彩开始炫丽起来,气势开始恢宏起来……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有着令人骄傲的历史。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筑土城,立长沙国。上世纪70年代,马王堆汉墓发掘,轶侯夫人辛追惊艳中外。在随葬品中,有一幅绢帛城廓图。据专家考证,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从这幅在地下…  相似文献   

20.
id c:很想听您谈谈您对长沙城市的印象与看法。魏春雨:地下古城,地上新城,山、水、洲、城很美,但世俗景象浮躁。id c:在长沙从事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多年,您怎样看待建筑文化的地域性与时代特色的关系?魏春雨: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现在的状况是:地域性、本土性只是符号与幌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