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对向出口车道左转交叉口交通控制方案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提高借对向出口车道左转交叉口信号配时的科学性以及交通流运行效率,提出借对向车道左转的适用条件,将左转机动车的到达-驶离图式分为8种情况,分别建立每种情况下左转机动车的延误计算方法.以交叉口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以周期时长、主信号与预信号各相位绿灯时间、借对向车道左转车道的长度为优化变量,建立了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算例的形式对所建立的优化方法进行验证,并与传统控制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方法可以提高左转机动车通行能力,减少其所需绿灯时间,进而缩短交叉口周期时长;左转相位绿灯时间的缩短减小了直行相位的红灯时间,进而缩短了交叉口的车均延误,在高峰期交叉口车均延误下降比例达到23.8%.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利用渠化可变导向车道交叉口的时空资源,建立了以交叉口车辆总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以可变导向车道功能和相位有效绿灯时间为决策变量的预设信号配时优化模型。使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本文模型进行了模拟验证。结果表明,可变导向车道功能和相位有效绿灯时间存在最佳组合,这种组合能使各股车流的车均延误最小、各进口道的平均排队长度和最大排队长度最短。为了进一步考虑多时段信号控制问题,提出了渠化可变导向车道交叉口多时段预设信号配时设计流程。研究成果能够合理地设定信号交叉口任一时段可变导向车道功能与信号配时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交通流运行效率,为可变导向车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中心区部分主干道受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限制不能开辟公交专用道的情况,为了能在这些干道上开展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提出在上游交叉口的出口设置交通流检测器,基于实时检测数据对公交车等大型车辆通过下游交叉口停车线的时间区间进行估计,合并所有公交车辆通过下游交叉口停车线的时间区间,形成若干公交车队在交叉口停车线的运行图式,用该图式同交叉口主干道方向信号运行图式比较,决定该方向信号相位的绿灯时间延长或红灯提前结束,以实现有条件公交优先信号控制。交通仿真表明:该方法除使交叉道路上的车辆延误有所增加外,车均延误有所降低,且公交车延误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于T形交叉口早晚高峰期间公交车左转并线造成对直行车辆延误导致机动车通行效率降低的问题进行研究.采用设置公交专用间接左转车道的方法对交叉口进行优化设计,并利用VISSIM微观仿真模型对北京现况某T型路口仿真.选取平均延误时间与排队长度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不同交通量下车辆延误、排队长度的曲线,得出优化设计的使用条件以及应用优化方案后的优化结果,为公交专用间接左转车道的设置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从交通效率的角度出发寻求两相位等权交叉口最小信号周期时长,以概率论和排队论为基础,引入饱和释放损失时间,对经典的车队法模型进行改进,给出了车均延误模型.通过对比信号设置前后交叉口车均延误大小,取延误较小者为最优控制方式,得到了交叉口信号设置的临界流量条件.以此为基础,考虑最小绿灯时间等安全因素的限制,针对常见的3种无...  相似文献   

6.
从空间和时间2个方面论述了几种常用的公交优先方案,借助于微观仿真软件,以重庆市某交叉口的公交优先方案实施为例,通过对现状的公交流量进行现场的调查统计与分析,对交叉口现状的信号配时进行了改善,提出了改善后的配时方案.使用vissim等仿真软件研究了配时改善后的车辆运行情况,并分析了公交专用道、预信号公交控制等方案,以车均延误和人均延误2个指标为定量对比依据,实验数据表明:与现在的车均延误和人均延误相比,使用公交专用道可以使车均延误减小58.15%,人均延误减小59.95%,而使用改善后的信号配时和公交专用道的效果相差不大,该方案可以使车均延误减小55.85%,人均延误减小56.92%,而预信号则使车均延误减小39.14%,人均延误减小41.03%.结合该交叉口的交通情况,说明在饱和度较低的情况下,公交优先方案实施的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基于相邻信号交叉口的车流到达特性,分析了干线协调控制的内在机理,协同考虑车流运行至下游交叉口的6种状态,将延误分为车队头部受阻、车队尾部受阻和车流顺畅3类。针对各种状况下关联交叉口间的排队集结与消散,计算排队长度,并将排队长度引入延误计算过程,建立了干线协调控制相位差优化模型。选取青岛市长江路干线5个相邻信号交叉口群进行模型验证,明确了关联交叉口相位差与延误的定量关系,确定了以延误最小为目标的相位差。结果表明,相位差模型提升了干线协调控制系统的优化效果,延误时间平均减少27.70%。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升单点交通控制效果,首先考虑交叉口停车线前车辆排队情况,定义了综合饱和度概念,该指标既能反映车流对交叉口的时间资源利用程度,也能反映其路段空间资源利用程度.基于综合饱和度概念,研究等综合饱和度的交叉口信号控制参数的优化方法.针对优化方法的特性,利用迭代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基于综合饱和度的单点信号控制方法与传统的等饱和度最小延误控制方法相比,在高峰期间可以显著降低路段排队长度.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公交优先的运行效率,研究具有锯齿形公交专用道的公交优先自适应控制策略。对信号交叉口设置预信号,以自适应控制基本原理及逻辑规则为理论基础,根据交叉口各进口道的车辆实时到达率,实时确定各相位绿灯时间及相序,提出一种基于逻辑规则的锯齿形公交优先自适应控制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公交车辆的"时间"与"空间"优先。并通过建立VISSIM仿真模型,对基于逻辑规则的锯齿形公交优先自适应控制策略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策略实施后,公交车车均延误可减少25.05%,社会车辆车均延误可减少5.58%,公交优先效果明显,同时对社会车辆的运行并未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饱和度路段常出现周期性长距离排队的现象,针对现有路段上下游交叉口相位差优化方法存在的不足,首先对多股车流汇入情形下的路段排队演变进行分析,利用冲击波理论建立排队长度模型和延误模型;其次定义排队影响权重用于表示不同情形下排队长度的影响程度,建立了以上下行加权排队总长最小为主目标、总延误最小为次目标的相位差序贯优化流程;最后利用VISSIM仿真对比文中模型与最小延误模型所得相位差方案的优劣。结果表明,在各汇入车流间流量差较大时,文中模型所得方案以车均延误小幅上升换取了上下行最大排队总长且平均停车次数显著下降,从而验证了文中所建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