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10)
职业教育的边缘化的一个原因就是职校缺少全面发展的名师。随着国家对职校重视程度的提高,职校名师的成长也成了研究的课题之一。从新手型教师到卓越型教师,职校名师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认清形势、树立目标、参加培训、拜师学技、实践反思、企业实践、课题研究等都是成为职校名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3)
以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的评选为背景,重点分析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教学名师普遍要经历的各阶段性特点,为高校培养更多教学名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层面的借鉴。积累阶段:由新人向合格教师转变;成熟阶段:由合格教师向优秀教师转变;创造阶段:由优秀教师向教学名师转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
在我国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教师行业的发展。教书育人,这是教师行业的本职所在。教师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完善自己,通过理论学习和多种研修活动、名师引领、不断反思等方式,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注重自我提升,帮助自己更好地成长,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2)
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名师工作室是以名师领衔的由不同层级的教师参与的教—学—研为一体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它以多类型的公开课为活动载体,以多主体的研讨为活动形式,以现代化的教学行为分析为活动的反思范式,能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助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
分析"卓越计划"对数控技术课程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为此而进行的数控技术课程改革,可为推进我校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提供有益经验。我校数控技术课程教学难以实现"卓越计划"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实行面向"卓越计划"的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方案,明确教改方案的思路、实现步骤、目标及内容。教学实践证明,该教改方案可以较好地沟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对培养卓越机械工程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4)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及健全专业情意的过程,它既为了实现教师自身价值,更为了满足教育发展需要,旨在提升学生能力、促成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作为教师成长的土壤,要从职业规划、专业培训、课题研究、教学实践等多个层面,为教师提供成长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11):4-6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政策经历了恢复发展、法制规范、振兴发展和新时代建设四个阶段,不同阶段教师政策的重点不尽相同。以地位和待遇为抓手,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从"合格"走向"卓越",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以服务教师专业成长为旨向,全方位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以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不断调节教师专业发展活力,是40年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3)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审美体验,以此来达到不断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完善学生的自我人格,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之目的,是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笔者根据多年的语文实践教学经验,在阅读教学方面总结了一些心得,现在此进行简要论述,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25)
<正>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又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相继成立了名师工作室,以期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名师工作室是由同一学科或专业背景的若干名优秀教师组成的一种教师专业成长的"同侪团体",工作室的领衔人基本上是地区的某一领域的名师。领衔人的全面引领不仅有助于工作室同侪教师观摩和传承名师在教学和教研工作上的经验,而且通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汲取专业成长的能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7)
全科教师教育是以综合能力为取向,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先进教育理念、娴熟教学技能,能够从事小学各学段多学科教学与研究的教师的实践活动。它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吻合,配合国家人才培养需要,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全科教师教育,以"卓越教师"为培养目标,包括朴实高尚的专业精神、融会贯通的专业知识和卓越出色的专业能力;全科教师培养机构要形成"多方参与"的格局,要求师范院校专业教育、定向区县共同教育以及地方研训深入教育相结合;全科教师培养着眼点要从课程结构的优化、课程内容的开放和课程时间的安排上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