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7)
<正>为明确澳宝丽食诱剂产品对花生棉铃虫、银纹夜蛾、金龟子等害虫的防治效果,在栖霞市郊区花生田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夜蛾科害虫的卵粒数还是其它蛾的卵块数,试验区都要显著低于对照区,试验区药剂诱杀大量的雌雄成虫量,减少了成虫的交配机率,致产卵量显著降低。从诱杀的棉铃虫雌雄数量和比例上,可以明显看出本产品雌雄通诱,并且对雌蛾的诱杀数量明显多于雄蛾,更有利于降低害虫种群数量和防控害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1)
为提高苹果商品率和病虫害防治效果,增加亩纯收入,特设置性诱剂诱杀与药剂组合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防控区较药剂防控区被害叶率下降12%,百叶虫斑数减少23个,性诱剂防控区和药剂防控区打药次数均为6次,性诱剂防控区比药剂防治区亩防治成本增加50元,商品率提高了7%,亩纯收益增加了1 338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2)
柑橘大果实蝇已成为威胁柑橘产业安全的主要害虫之一。文章探索、分析了食物诱杀剂、果瑞特和成虫诱捕器、诱蝇球的使用技术及对柑橘大果实蝇的诱杀效果,提出对柑橘大果实蝇绿色防治技术的见解。实践证明柑橘大果实蝇可防可治,并且可以通过绿色植保措施防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3)
<正>水稻二化螟是对我市水稻危害较重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钻蛀茎秆对水稻进行危害,造成枯鞘、枯心、枯孕穗和白穗而影响水稻产量。一、试验目的近几年水稻二化螟在尚志市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虫源基数较高,宿主植物多,食物种类不同,造成越冬代羽化期极不整齐,使危害期延长,化学防治效果较差。性诱剂诱杀螟虫的原理是利用螟虫雌性性诱剂诱杀雄性二化螟成虫,使田间成虫雌雄比例失调,减少受精卵量,达到防治二化螟的目的。在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今天,利用性诱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8)
<正>性诱剂诱杀害虫技术,是运用昆虫在自然界当中,雄虫对雌虫的信息追逐的自然规律,把人造的信息激素(诱芯)放在诱捕容器里,雄性害虫被诱导投入诱捕容器中,使雌虫不能交配产卵。大连市已连续3年开展了该项目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在果园主要针对梨小实心虫、桃小实心虫及卷叶虫进行性诱剂诱杀,在菜园针对甘蓝小菜蛾进行性诱剂诱杀,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9)
近年来,随着花牛苹果园建园面积的不断增加,同时受栽培管理水平不高、气温逐年上升、科技投入不足及化学农药使用量过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花牛苹果园金纹细蛾发生逐年加重,目前已上升为果园主要虫害,对果品品质及产量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减轻金纹细蛾给果农造成的损失,2012~2018年开展了花牛苹果园金纹细蛾发生危害情况的系统性调查,结合调查结果,探索出一套以农业防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控及化学防控等配合使用的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果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4)
玉米是忻定盆地主要种植作物,结合近年来玉米螟为害发生规律,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应用白僵菌封垛压低越冬虫源,田间释放赤眼蜂防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控,性信息素诱杀,生物农药BT等绿色防控措施,实现了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的创新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8)
应用性诱剂防治棉铃虫,就是利用其强烈的引诱性和高度的选择性,来专项诱杀棉铃虫雄性成虫,造成棉铃虫雌、雄比例严重失调。减轻棉铃虫对棉花及其他作物的为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6)
玉米螟性诱剂是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具专一、灵敏、无毒害、无残毒、不伤天敌、经济高效等特点,在害虫防治尤其是辅助测报中的作用日益增大。为了测试玉米螟性诱剂在田间的诱捕效果,探索使用玉米螟性诱剂进行测报和防治的可行性及方法,特开展了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测报和防治是可行的,能够大幅度提高测报准确率,使用性诱剂诱捕防治可以压低虫源,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本试验中最高防效达68.34%,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项目以天津市四种主要蛀干害虫即白蜡窄吉丁虫、小线角木蠹蛾、双条杉天牛和槐小卷蛾为研究对象,这四种蛀干害虫隐蔽生活,防治难度很大,为此市建委立项开展了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通过三年研究,针对这些蛀干害虫,研究出每种害虫切实可行的生物防治技术,采用喷洒生物药剂或利用性引诱剂防治成虫、天敌微生物和天敌昆虫防治幼虫的生物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