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3)
<正>《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征。因此,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时,应将教学活动置之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让《品德与生活》的魅力在生活中升华,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从而让品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作为一名品德教师,我清楚地知道"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最有效的途径当然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2)
学生的道德成长是《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一条暗线,本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生活即教育。"想在实际教学中扎实完成本课程的总目标,教师就一定要牢牢抓住学生实际生活这一教学资源,以避免"一头热、一头冷"的教育局面,大大提升整体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6)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然而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我们的教师认识不够,常常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最终导致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情况落实得不好,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那么,如何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走出目前的这种尴尬境地呢?下面我就谈谈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追求理想化做法的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12)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做好该课程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才能更好地保障课程的实施。教师应当根据农村小学的特点开发和利用好教师资源,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0)
<正>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力求体现学生生活,并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生活,让生活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就如何实现道德与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4)
在小学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直接关系着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教师除了要重视教学方式,还要促进课堂讲授的"生活化"。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深入"生活化"问题进行了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3)
<正>"生活即教育。"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的确,生活中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提供了鲜活的教育资源。新课改也倡导品德教学要回归学生生活,尤其强调现实生活在儿童品德教育中发挥重大作用,所以在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儿童的生活,品德教学要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让思想品德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一、把学生的生活引入品德课堂教材不是唯一的,它仅仅是我们手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却是我们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28)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联系小学生生活的相关活动或游戏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所以,将小学品德与社会和生活相结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一、精选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内容相对枯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想方设法创新教学方式,改变原有的停留在教学课本内容的方式,通过自主地精选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把学生生活引入品德与社会课堂,将教材、学生生活与教学三者有机结合,最终通过教学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对话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向"以任务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以任务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认为: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需求,进行自主思索的心智活动;在教学效果上力求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上达成均衡。"以任务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学生、课堂设计都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6)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小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教学目标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我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钻教材、研学生,精心备课一方面,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品德与社会》教材是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