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4,(7)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可见,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让一个人受益终身。从事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二十年来,我始终在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遗余力地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2)
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书,由原来的注重做题改为注重读书,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2)
喜爱四大名著的读者对脂砚斋等对四大名著的评点一定不会陌生,因为他们的评点帮助读者更好地领悟到四大名著的魅力,其精彩程度可以说是与名著相辉映。可见批注式阅读是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思考文本的一种个性化的读书方法,它不但注重学生解读文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关注学生阅读的差异性,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一种读书方法。教师只有把读书的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读书的主人,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自能读书"。相信,学生们将在大量的个性化阅读中感受春的希望、夏的奔放、秋的喜悦、冬的肃穆;看到自然的神奇,知晓古今的变迁;体会亲情的珍贵,感受生活的美妙,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8)
"得法于课堂,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虽然教师们明白此道理,但受各种原因的制约,缺少因势利导,结果造成目前小学生阅读积累明显不足。怎样让学生早日领略到课外阅读的价值,当务之急是要倡导教师立足于课堂,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运用读书方法去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得少于100万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达到快速阅读,在小学阶段就应朗读200小时以上,默读2000小时以上,也就是说要"抓紧读书""多读书""读多书",因此提出"快速阅读"这个理念。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8)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有一句话:"人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的确,人活着,社会要发展,都离不开知识,而知识的获得和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而广泛阅读的前提,是阅读兴趣。教师就读书的兴趣培养,怎么读、读什么、读多少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感知事物。这时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就变得比较敏锐,逻辑记忆增强,想象力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增强。兴趣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比较顺利地进行,并富有成效。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好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前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8)
批注式阅读是个性化阅读,是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是心灵深处的阅读,是"人"的阅读。通过批注式阅读,学生可以产生阅读兴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1)
阅读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看到世界。教师要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心灵成长助力。文章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氛围的创设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的有效引导之下,完善学生的阅读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效果,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9)
学生的读书兴趣是需要从小开始培养的,语文阅读课程开设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养成阅读习惯,该课程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讲尤其重要。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而需要从大量的课外书籍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致力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让学生阅读喜欢的文章来提升对阅读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总结读书感受来深化阅读效果,并开展读书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阅读教学,提升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