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波纹钢腹板箱梁桥出现以后,由于其独有的轻质高强的优点已被广泛运用到工程实践中,然而对该单箱多室宽桥面桥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公式。在对传统刚接梁法的研究修正基础上,推导给出了实用于单箱三室的波纹钢腹板箱梁桥的横向分布系数算法,并通过建立ansys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和数值计算得到了验证,同时考虑了横隔梁设置对此类桥型的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并分析得出了沿桥跨方向横向分布系数的变化规律。从而给出了具体的算法,支座处采用杠杆原理法计算结果,L/32到31L/32采用修正的刚接梁法计算结果,支座到到L/32跨则采用线性过渡,为近似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多梁式钢-混凝土组合小箱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公式,本文考虑其界面滑移效应,分别对传统的偏心压力法、修正偏心压力法、刚接梁法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并用所提出的各修正方法对一座典型的多梁式钢-混组合小箱梁桥的荷载横向分布进行计算.将修正理论算法计算所得结果与经试验验证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考虑滑移修正的刚接梁法适用于计算多梁式钢-混组合小箱梁桥的跨中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当满足窄桥条件时,则可采用更为简洁的考虑滑移修正的偏心压力法进行计算.同时,在进行多梁式钢-混组合小箱梁桥设计时,为减少桥梁的偏载效应,建议适当加强横向连接的钢横梁刚度,采用不完全剪力连接形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不同损伤对装配式多主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规律的影响,并探讨基于横向分布规律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考虑接缝损伤程度、主梁局部损伤程度、损伤位置和损伤区域长度的影响,采用刚接板梁法对接缝和主梁损伤情况下装配式多主梁桥的荷载横向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缝损伤后其两侧主梁的横向分布影响线与损伤前的影响线有交点;有损伤的主梁其影响线整体下降,且刚度剩余系数越小、损伤位置距跨中越近、损伤范围越大,下降程度越大;主梁与接缝损伤同时发生时,可通过与敏感梁单独损伤时的影响线进行对比来进行分析。根据损伤前后敏感主梁的横向分布影响线变化规律,可对桥梁的损伤类别进行识别,但无法识别具体损伤位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主梁损伤对装配式T梁桥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基于刚接梁法建立了主梁损伤后的桥梁横向力学模型,分析了主梁损伤后横向分布系数的改变程度。结果表明:主梁损伤程度越大、损伤梁数量越多,损伤梁的横向分布系数降低越大,而周围完好梁的横向分布系数增大越大,且增大率与距损伤梁的横向距离成反比;但主梁刚接时,损伤梁的横向卸载能力及其影响区域均比铰接时的大。如未及时加固损伤梁,则距损伤梁越近的完好梁越先破坏。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虑弯扭耦合效应,对刚接梁法原理进行修正,给出一种弯桥荷载横向分布的实用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梁系模型,考虑各曲梁的弯扭耦合效应及其跨长的横桥向变化,提出一种弯桥荷载横向分布实用分析新法——广义刚接梁法,其计算成果与模型桥试验值相符较佳。  相似文献   

7.
损伤桥梁的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损伤桥梁的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了解公路桥梁损伤对荷载横向分布的影响,通过对桥梁荷载横向分布的铰接板梁计算理论进行分析,得出影响荷载横向分布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种计算损伤桥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的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并从桥面铺装、铰缝两方面损伤来计算损伤桥梁的荷载横向分布,分析了桥梁不同损伤位置、不同损伤程度对荷载横向分布的影响,为桥梁的损伤诊断和维修加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几何尺寸、材料强度和计算模式不定性系数的统计参数,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了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抗弯承载能力和抗剪承载能力的统计参数;在考虑结构构件抗力、恒载效应、车辆荷载效应、横向分布系数和车辆荷载冲击力的随机性的基础上,建立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抗弯和抗剪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方程,采用JC方法计算可靠度指标。对一座既有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进行承载能力可靠性评估并对影响可靠度指标的随机变量(恒载、车辆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冲击系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恒载效应的随机性对可靠度指标影响很小,车辆荷载效应、横向分布系数、冲击系数的随机性对可靠性指标影响较大且依次加大。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桥桥面连续构造易开裂、造价高昂以及更换困难等不足,并适应于装配式结构受力明确、施工简单等特点,提出装配式钢板桥面连续构造。利用数值模型,得到装配式钢板桥面连续构造在车载工况下的静力力学性能,对比验证了理论与数值计算结果,并进一步分析了连接钢板脱粘区长度、加劲肋尺寸对铺装层应变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车道荷载工况下,连接钢板应力、铺装层应变分布并不对称,但整体呈现中部集中;局部轮载工况下,桥面连续构造脱粘区的边界约束条件近似于两端铰接。对比计算结果发现:车道荷载工况下,基于弹性杆模型的计算方法可靠;局部轮载工况下,固端梁模型模拟失效。  相似文献   

10.
纸店沙河大桥为无横隔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只通过桥面构造改善横向连接,为验证其受力性能能否满足整体刚度,实现荷载的横向传递,将跨径35 m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轻型、薄壁、闭口箱型断面运用到简支梁桥上,通过各种工况的整桥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桥面铺装双层钢筋网与主梁伸出梁顶的交叉钢筋梅花形点焊成钢筋骨架及箱梁翼板间加强钢筋与二道焊接钢板来实现横向联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伴随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传统桥梁工程的革新也迎来新的机遇,打造日趋智能化、高精度化的桥梁结构势必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深刻变革桥梁设计、建造和养维护的全生命周期。为掌握该领域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从桥梁信息化、智能检测、高性能智能材料以及智能防灾减灾等方面,综述了2019年该领域研究现状,并对后续发展方向及研究重点进行展望。分析表明:BIM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桥梁的生产效率、性能水平和建养管一体化水平,数字孪生概念随着5G技术的发展也逐渐引入桥梁管养领域;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检测技术与计算机视觉、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智能算法使得桥梁检测手段不断丰富,检测精度和效率不断提高;高性能智能材料的研发应用为桥梁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为结构防灾和行车防灾带来新的思路。未来应围绕“桥梁信息化及智能桥梁”这个主题开展核心理论创新、技术装备攻关和工程示范应用,以更好地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保障桥梁安全长寿。  相似文献   

12.
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有必要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与桥梁工程相融合,从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运维等多个维度,推进桥梁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本文从桥梁信息化、智能检测与安全运维、智能防灾减灾、智能材料等方面,综述了2020年该领域前沿技术和重要成果,总结了研究热点与前景展望。分析表明:BIM技术可以提升桥梁正向设计精细化水平、施工过程控制和管理准确化程度;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检测技术与机器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了桥梁检测的精度和效率;高性能智能材料的应用促进了桥梁结构的自感知性、自适应性、自调节性和自诊断性;基于人工智能的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为桥梁智能防灾减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未来应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桥梁设计、建造和养护的全生命周期,顺应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实现桥梁强国梦。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型斜拉桥圆柱型桥塔的结构特点,确定其主要动力特性是发生涡激振动.通过合理简化建立桥塔计算模型及其涡激振动方程,利用振型叠加原理求解振动微分方程,确定桥塔风致涡激共振时的稳态振动响应;由风致涡激振动理论及有关空气动力学原理确定漩涡发放频率以及升力幅值;考虑桥塔的形状结构特点以及发生共振时的频率锁定现象确定锁定区域,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幅频响应曲线的共振峰所占频域极窄,在百年一遇的风载荷作用下桥塔在发生风致涡激共振的情况下其响应幅值不大,结构处于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针对3种不同桥墩型式研究了桥墩刚度变化对全桥抗震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桥梁高墩在选择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桥面铺装力学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桥面铺装体系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力学分析,即:桥梁结构整体变形对桥面铺装作用;应用子模型法分析轮载作用下桥面板局部变形特点,同时与建立的普通路面结构计算模型弯沉进行对比,从弯沉角度分析桥面铺装对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铺装层结构体系内部受力状态,总结出了大跨径混凝土桥梁桥面铺装受力特点,粘结层在铺装层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桥面铺装力学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桥面铺装体系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力学分析,即:桥梁结构整体变形对桥面铺装作用;应用于模型法分析轮载作用下桥面板局部变形特点,同时与建立的普通路面结构计算模型弯沉进行对比,从弯沉角度分析桥面铺装对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铺装层结构体系内部受力状态.总结出了大跨径混凝土桥梁桥面铺装受力特点,粘结层在铺装层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铁两用桥发展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从早期跨径小、结构受力简单的梁式体系发展到目前大跨径的拱式体系以及大跨径、超大跨径的斜拉、悬索体系等。通过收集中国已建和在建的以上4种结构体系的公铁两用桥相关资料,对中国4种结构体系的公铁两用桥主桥主梁结构、基础以及其他结构部分在结构设计、施工工艺、材料性能上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4种结构体系公铁两用桥主桥主梁结构设计中的主桁形式、桥面系、联结系在结构上由繁至简、由离散拼装至整体栓焊;主桁桁式在力学特性上与各结构体系公铁两用桥主梁受力特点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了材料的性能和结构的受力特点,主梁施工工艺趋于系统化、高效化、经济化,其材料性能趋于优质化;基础的类型没有明显变化,但其施工方法实现了自我创新,材料性能趋于优质化;拱式体系公铁两用桥主桥主拱的结构设计趋于新型化,施工工艺趋于复杂化,在材料的选择上趋于科学和经济化;斜拉和悬索体系公铁两用桥除主梁和基础部分外,其他部分结构的设计趋于科学化,施工趋于经济化、智能化,材料性能趋于优质化。  相似文献   

18.
对高寒冻融环境、腐蚀环境中混凝土耐久性下降、破坏机理进行分析,对桥梁工程设计指导思想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以一些典型实例分析桥梁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设计中的重点和设计原则,并从实际出发探讨了相关设计规范应用中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管线悬索桥大直径管线和桥梁的耦合作用对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以澜沧江管线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实桥模型,分析了管线悬索桥在管桥耦合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并研究了管桥耦合对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耦合时相比,管桥耦合作用下桥梁结构的自振周期较长,自振模态被激励的先后顺序发生变化;在地震波激励下,管桥耦合作用对管线悬索桥不同构件的受力和变形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索塔顺桥向剪力和主梁横向位移均减小,主梁上弦杆轴力和竖向挠度均增大.在计算过程中考虑管桥耦合作用的影响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结构实际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商用桥梁动态称重(BWIM)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维BWIM系统,多数只考虑单车过桥的情况,而实际交通中多车过桥的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一种多车动态称重算法.以Moses轴重识别算法为基础,基于横桥向动力响应线和桥梁弯矩影响面,对单车以及多车过桥的横向位置及轴重等车辆信息进行识别,最后通过桥梁动态称重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