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5,(1)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多维认同并存、国家认同弱化、政治整合机制转化等新形势,这对其主动性、针对性与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领导制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共识与无形制度的缺乏,因此要以基本德育理念为中心来优化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使具体德育制度之间协调育人,在行为主体之间达成德育共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发挥出应有的主导性与权威性,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我国国家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陈昌勇  刘筱 《华中建筑》2011,29(3):48-53
该文分析了城市综合体设计的难点,总结了广州天银商务大厦建筑创作方法,在尊重城市环境的前提下,提出了节点的空间整合、完善城市轮廓线、优化内部功能、整合内外交通、设置多维绿化等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蔡瑞定 《华中建筑》2014,(6):137-141
当代大学校园空间设计应更关注使用者的环境及行为特征,充分研究校园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及其之间关系,并将各要素整合形成多元有机的校园空间秩序,以提升校园空间环境品质和精神内涵。该文以深圳大学西丽新校区设计为例,从分析场地特征入手,阐释以环境、人文、教育机制等三方面要素作为设计依据,分析要素的整合和空间塑造的过程,形成了具有迎合本土特征的校园空间形态,回应当前新教育理念和开放的教学思想,建构具有场所意义的校园空间,探索新的教育机制下新的建筑形态。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5)
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转型。面对时代发展,文章提出以整合为原则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改革,立足当下、面向未来,通过课程间多维的关联启动系统思维教学,以一个创新、开放的系统面对设计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我国乡村地域涌现出的一批自主壮大的村庄,截取一定历史跨度,以乡村微观制度与宏观制度变迁的双线逻辑对典型个案的要素整合机制进行研究。认为保持乡村尺度的微观制度相对于(全国或区域尺度)宏观制度环境的弹性适应能力是稳定本地要素、引导城乡要素逆转向与逆配置的关键。建基于村级组织以及小范围内部制度变革的村庄要素整合机制,易诱发以村为单元成规模投入的资源组织方式,形成多重约束条件下村庄双向调整路径以及以小单元内部最优为目标的要素配置格局。村庄单元式的发展虽然引发了乡村地域局部要素环境的重塑,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内闭倾向,不利于村庄与外部地域经济系统的整合协调。最后认为,我国乡村政策应该从宏观性制度供给向引导乡村微观制度创新方向转变,增强乡村自组织发展与有效配置要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空间的边缘扩展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从城市边缘空间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空间形态。在引入人性化的整合机制时。将城市边缘开敞空间解析为节点、通道、场所等基本结构三要素所组成,提出加强城市边缘节点的催化功能.强化城市边缘场所的关联功能.增强城市边缘构筑物的过渡功能等作用机制。通过整合使其成为连续性、网格状的城市边缘开敞空间。解决了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城市边缘地带的环境恶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0)
实现幼儿园主题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整合,需幼儿教育工作者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以幼儿发展为本",着力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实现主题教育教学活动目标、内容、资源的合理、有效的整合,让幼儿在整合中发展,在发展中整合,让活动在整合中推进,让活动因整合而焕发异彩。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深圳市的交通供需规模不断扩大,交通问题日趋复杂,交通系统内部以及交通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交通发展越来越明显地受到土地资源、能源及环境容量等制约。"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以"整合"为核心,以政府公共政策为导向,内部整合各类交通方式的规划、计划、建设和管理,外部整合交通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规划制定了一体化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核心指标、发展策略与重大政策,改变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探索出了深圳市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论城市设计整合机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论文分析了工业时代由于城市建设学科专业分科化,带来城市系统中要素的分离需要整合,从而提出城市要素三维形态整合的城市设计机制,然后研究整合机制的层次,整合机制的运作和整合机制下的城市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10.
张芳  周曦 《中国园林》2021,37(3):44-49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的重心由增量拓展转向内部更新,城市整体形象提升的同时,面临着如何回应新时代城市生活需求,以及关乎城市本源的景观重构与场所共生。城市高架桥(路)在城市空间结构、功能效率和景观环境等诸多方面具有双面性,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多方面挑战。梳理景观重构应对"高架危机"的"空间-场所"改造探索模式;指出高架桥更新需纳入城市空间-社会的动态发展系统之中,并结合"反桥"背景下的改造实践分析高架桥景观重构在城市多维整合中的意义与影响,揭示科学决策、整体协同、均衡化效益的城市多维整合作用机制;系统总结城市高架桥改造的街区景观重构与场所共生策略。通过反思,指出以景观重构与场所共生切入高架桥改造可为城市更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