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4)
以2006—2015年全国各省份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动态GMM方法,分别从国家和区域层面考察了金融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金融业发展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金融人力资本的规模和结构对金融绩效都有显著影响,但从区域层面来看,二者的影响差异明显:金融人力资本存量对中西部为正的显著影响,且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但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为负;中等受教育金融人力资本对中西部影响较大,同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金融人力资本对西部地区的影响超过了东部地区。进一步,通过估算人力资本模型的倒U型曲线及其拐点,说明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存在最优效应。实证结果对各地区合理制定金融人力资本发展政策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为了针对城镇化发展对建筑业制定行之有效的减排措施和政策,对我国 30 个省份进行建筑业碳排放量的测算,据此划分了高排放、中排放和低排放 3 个区域。以三大碳排放区域为研究对象,探究城镇化对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以便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制定不同的措施来减少建筑业碳排放。通过 EKC 曲线模型确定了城镇化与对建筑业碳排放的相关性,将城镇化分解为人口规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建筑业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消耗强度 4 个变量,并通过拓展的 STIRPAT 模型去分析各个变量对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三大碳排放区域的城镇化水平与建筑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且 4 个变量均对建筑业碳排放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口流动抑制或推升城市的住房价格,同时住宅房价的增长会反过来会抑制人口的流动。通过住宅房价和人口流动情况等指标建立PVAR模型,选取东部7省和西部8省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论表明:(1)东部房价的上升会抑制人口流入,西部房价上升会抑制人口流失;(2)东部人口流动的变化对住宅价格产生的波动幅度相对西部显著,东部的人口流动会对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影响;(3)东部大部分地区在住房上仍应控制住房的供给,降低住房空置率,西部地区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城镇建设以减少人口的流失。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1,(1)
采用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测算我国28个省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基于测算结果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性。结果表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国及区域层面上均呈现收敛性特征,东部地区收敛速度最慢、中部地区最快。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借助条件收敛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收敛效应。总体表明:无论是从全国层面还是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来看,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了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速度,有利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2)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绿色创新是关系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关键。本文从宏观层面研究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的关系,以我国的30个省级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200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与地区层面(东中西部)探索我国环境规制和绿色创新的关系以及认识东、中、西三大区域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整体来看,环境规制正向显著影响绿色创新,金融发展对绿色创新的作用不显著,人力资本对绿色创新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地区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环境规制正向显著影响绿色创新,而西部地区,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绿色创新的作用不显著。人力资本对绿色创新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从环境规制、金融发展与人力资本三方面向政府宏观管理部门提出了政策建议,驱动区域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6.
住区空间形态及模式类型划分与密度特征相关,家庭能耗产生的空间碳排放与密度分布有着逻辑对应关系。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家庭特征、住房特征和能耗行为等因素对家庭生活能耗有着显著的影响,而有关密度与家庭能耗碳排放之间的相关研究尚需更多实证案例。本文以上海曹杨新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问卷数据来估算54个小区样本的家庭能耗人均碳排放值,并对住区密度指标与碳排放进行相关性研究。从回归分析结果看,曹杨新村的家庭能耗消费与家庭特征、住房特征等因素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且家庭人口规模具有主导作用。在密度指标与碳排放相关性研究中,家庭能耗碳排放在物质密度与人口密度指标中分别具有区段波动性特征,通过进一步分析密度与碳排放影响变量之间的非线性逻辑对应关系,研究得出不同密度区段条件下的住区家庭能耗碳排放差异是居民家庭人口规模、收入水平等相关社会因素叠合作用造成的。因此,判断住区是否"低碳"首先当明确密度区段的选择条件,结合本国国情、地区发展条件、家庭社会经济特征等因素来引导未来住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于涛方  王瑾 《规划师》2012,28(9):75-79,88
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8.87%,进入"老年型社会",所引发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需求,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规划应对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研究分析了国外人口老龄化迁移机制及规划应对经验,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格局及进程,提出老年人口需求与空间资源高效率配置需统筹兼顾、空间特征和机制需做进一步探讨,据此提出城市规划应对的"两个面向",即面向老年人口"居住—医疗—交通"等行为和需求规律的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面向老年人口需求满足与城市空间和要素资源合理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的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
本文运用以Laspeyres指数分解算法为基础的分解模型,将2006-2012年东部地区GDP的增长量定量分解为碳排放总量变化、碳排放结构变化和碳生产率变化三个影响因素之和。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东部各省碳排放结构的变化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极少,说明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在考虑碳排放对经济发展模式影响的情况下,不同省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发达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8):25-26
以中国30个省市的物流业能源消费数据为基础,运用IPCC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对20032011年各省市物流业的碳排放总量进行了估算,同时引入碳排放Theil指数及区域分离系数,对我国物流业碳排放的地区差异进行了测度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业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明显,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总量和增速均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物流业碳排放的省际差异变化不大,且呈现下降态势;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我国物流业碳排放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影响很小;在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省际间碳排放差异最大,中部地区略小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差异最小,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碳排放差异呈扩大趋势;最后,针对物流业碳排放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已有文献在解释城镇化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时,多集中在人口城镇化上,关于城镇空间形态的碳排放效应的实证研究很少。研究采用108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2003-15年间的城市样本数据,用居住密度度量城镇空间形态,对居住密度等变量影响碳排放的演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居住密度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不论是在东部城市、中部城市、还是西部城市,居住密度的提高均显著地减少了CO2排放;人口城镇化的进程导致碳排放大幅度增长;我国城市发展水平尚未到达"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位于曲线左侧;我国没有变成FDI的"污染天堂",相反绿色外资的引进显著地减少了城镇碳排放;中东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环境红利开始显现,而西部城市低碳的发展模式尚未实现。因此,中国提出的建立"紧凑城市"实现低碳发展的理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