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干法腈纶的成色理论及改善b值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丽新 《当代化工》2005,34(2):92-95
论述了干法腈纶的成色理论,分别从DMF质量、聚合物质量、原液配制、废丝溶解4个方面说明了对b值的影响,得出了对b值影响最大的因素是DMF碱度、重金属(Fe^3 )和氧。  相似文献   

2.
干法腈纶生产染色均匀难以控制,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重点对干法腈纶生产过程中影响染色性的工艺进行讨论,指出严格控制生产工艺条件是纤维染色均匀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由河北省秦皇岛腈纶厂研制开发的异型有光干法腈纶短纤维日前通过新产品鉴定。异型有光干法腈纶短纤维是该厂引进美国杜邦公司的两步法干法纺丝工艺 ,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 ,使用自行研制设计的异型孔喷丝板生产的新产品。其纤维断面有别于传统干法腈纶纤维“犬骨状”断面 ,纤维制品更加蓬松、柔软 ,具有较强的亮度。纤维可纺性、染色性能良好 ,使用比例达 2 5 %以上时 ,制品具有明显的“反光”效果异型有光干法腈纶短纤面市@余务严  相似文献   

4.
许杰文 《当代化工》2002,31(3):142-144
与湿法腈纶纺丝成形工艺相比 ,干法腈纶纺丝成形条件严格 ,成形过程复杂。因此 ,干法腈纶差别化产品远少于湿法腈纶。国内科研单位及干法腈纶生产企业都正在进行干法腈纶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本文在工业装置进行探索开发实验基础上 ,对干法异形腈纶纤维的纺丝成形进行初步研究探讨 ,分析了纺丝成形规律 ,对进一步开发实验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对干法纺制的3.33 dtex腈纶经过适当拉伸和热定型处理制成抗起球腈纶,研究了拉伸及热定型工艺对抗起球腈纶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法腈纶经1.35倍拉伸和120℃热处理20 min后,纤维的结节强伸积可以达到11~12,其内部形貌结构没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改变常规腈纶后处理工艺,包括初生纤维的水洗牵伸和丝束的拉断,探讨了影响干法腈纶毛条缩率的因素,得出了水洗牵伸比和水洗牵伸定型温度对丝束沸水收缩率和毛条的汽蒸收缩率的影响规律;拉断机的热牵伸倍数、电热板温度、制条速度和出条卷曲压力也对成品毛条汽蒸收缩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干法腈纶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中国干法腈纶生产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干法腈纶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战略对策,即应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开发高附加值的功能性纤维,开发高档产品市场,构筑完整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8.
李爽  杨朝勇 《合成纤维》2024,(3):42-45+79
以聚酰胺66切片为原料,采用切片纺丝工艺,将一定比例的色母粒投入料仓中进行混合熔融,得到无染有色聚酰胺66纤维,通过分光测色仪法测试纤维的色彩饱和度,重点探讨了仪器设备、测试环境和人员测试速度等因素对色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环境温湿度、丝线张力、人员测试速度是影响有色纤维色值测试的主要因素;将深色纤维与浅色纤维进行比较,测试速度对深色纤维的L、a、b值影响最大。分光测色仪法为快速准确指导有色聚酰胺66纤维生产中颜色比例的调整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锡宏 《合成纤维》2006,35(7):40-42
以连续水相悬浮聚合方法对丙烯腈(AN)/醋酸乙烯酯(VAc)/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三元共聚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合适的聚合工艺条件,采用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反应温度60℃,pH值控制在2 ̄3,可以得到特性黏度1.40的聚合物。以干法腈纶纺丝技术进行了纺丝试验,生产出伸度、染色性能优良的腈纶,纤维物理机械性能也达到了以丙烯酸甲酯(MA)作为第二单体的腈纶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新型光电催化反应器处理腈纶废水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赵朝成 《水处理技术》2007,33(12):19-22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光电催化反应器,并对干法腈纶废水和外排腈纶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考察了阳极偏压、pH值和H2O2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阳极偏压条件下COD去除率提高15%,B/C值显著提高,酸性条件和H2O2可以明显提高处理效果,结合光电催化技术提出了一套处理腈纶废水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1.
高收缩干纺腈纶毛条生产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变干纺腈纶生产工艺条件,生产出高收缩腈纶长丝束,然后经拉断制条,制成收缩率为25%的高收缩率混旦毛条,并分析探讨了腈纶长丝束质量及拉断机拉伸条件对毛条收缩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e photooxidative degradation of acrylic fibers was investigated with two different fiber‐spinning processes, that is, dry spinning and wet spinning. Several analytical method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viscometry, X‐ray diffra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optical measurements, and mechanical testing. Viscometr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molecular weight as a monitoring factor for degradation. X‐ray diagrams showed lower changes in the crystallinity of wet‐spun fibers during a weathering process by irradiation. The results from mechanical testing indicated that the tenacity of dry‐spun fibers had less deterioration than that of wet‐spun fibers. Degraded wet‐spun and dry‐spun fibers showed similar trends in optical and spectroscopy analysis. © 2008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09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种应用于Lyocell纤维的新型漂白工艺 分析了漂白液中的过氧化氢质量分数、漂白时间、pH值、漂白温度、稳定剂质量分数对Lyocell纤维的白度和干断裂强度的影响.在确定的漂白工艺四步骤中第一步为预漂白,加入了稳定剂DELINOL9258,增加了漂白效果.漂白步骤最佳优化条件是:过氧化氢质量分数0.8%,漂白时间50 min,漂白液pH值11,漂白温度80℃,稳定剂LAVATEX9188质量分数0.3%  相似文献   

14.
Polyacrylonitrile (PAN) fibers have been gel spun from pregelled PAN spinning solution. The pregelled solution had network structure with elevated spinnability, the as‐spun fiber from which had more circular cross‐section and reduced skin‐core difference. Drawing was more effective in inducing the segmental orient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in gel‐spun fiber than in dry–wet spun fibe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gel‐spun fiber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dry–wet spun fiber after multi‐stage drawing. POLYM. ENG. SCI., 2010. © 2010 Society of Plastics Engineers  相似文献   

15.
艾艳宁  张庆  李慧霞 《合成纤维》2009,38(12):22-25
玉米黄浆是玉米淀粉生产中产生的主要下脚料,其中大约含有60%的蛋白质。为了合。理利用这些蛋白质,对玉米黄浆的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其在蛋白质复合纤维上的应用。首先,筛选出脱色效果较好的H2O2做为氧化性脱色剂;其次,探讨H2O2脱色工艺中反应浓度、时间、温度及pH值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由正交试验得出脱色处理最佳工艺为:H2O2浓度为70g/L,pH值为8,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60min。由红外谱图可以看出脱色前后浆液中蛋白质基本无明显变化.脱色后浆液纺制的蛋白质复合纤维白度明显提高,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略低于原浆液纺制的纤维。  相似文献   

16.
讨论分析了干法腈纶长丝纺毛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挤并丝问题,结果表明:通过提高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降低第二单体含量,提高第三单体含量及降低沸水收缩率,并控制长丝的含油率、含水率及拉断机的相关参数,降低了挤并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张宇  徐大勇 《聚氯乙烯》2009,37(2):19-24
介绍了混料原理和热混、冷混过程,测试了不同热混温度下干混料的表观密度、白度、热稳定性、干流性,采用转矩流变仪测试了干混料的流变性能,采用实验室挤出机制取试样,测试了其色差、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简支梁冲击强度、拉伸冲击强度、抗热老化性能等。结果表明:在试验配方下,最佳热混温度为110~115℃。  相似文献   

18.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得到的共聚物本身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将共聚物通过湿法纺丝,得到了阻燃纤维。用热重分析法和电子单纱强力仪对纤维的热稳定性能和机械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用扫描电镜对纤维的表面进行观察,同时测定了该纤维的极限氧指数。结果表明: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纤维的极限氧指数可达28.8%~32.5%,燃烧时无滴落现象,且离火即熄;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阻燃纤维的力学性能较普通腈纶略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潜交联剂丙烯酸羟丙酯与丙烯酸、丙烯酰胺等单体共聚后与聚乙烯醇共混配制成纺丝原液, 湿法纺丝成形后经后交联处理赋予纤维三维网状结构,制得具有较好吸水性能的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 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研究了后交联处理条件对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交联温度的升高,交联时间的延长,纤维的饱和吸水率降低。纤维经130℃交联处理12 min后,其饱和吸水率可达405 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