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复合变质处理对铸造热锻模具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变质处理对铸造热锻模具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热处理条件下,经RE和RE—Nb复合变质处理后,其冲击韧性与变质处理前相比分别提高了9.7和14.5J/cm^2,常温抗拉强度σb分别提高了82和234MPa,高温抗拉强度分别达到了976和994MPa,而硬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多元低合金化铸造热锻模具钢(JCD钢)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研究了多元低合金化铸造热锻模具钢(JCD钢)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JCD钢的淬火+回火组织为低碳马氏体+贝氏体+少量碳化物及残余奥氏体。JCD钢与5CrMnMo钢相比,具有好的回火稳定性、热稳定性、抗冷热疲劳性,且成本低、寿命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铸造热锻模具钢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与锻造模具钢相比,铸造模具钢虽然韧性低,但强度高,红硬性好,具有较低的缺口敏感性和较高的抗热疲劳性,国内外都对铸造热锻模具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新型铸造热锻模具钢(CHD钢)由于具有较高的强韧性和高温稳定性,使用寿命高于锻造模具,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铸造热锻模具钢的发展现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化学成分的选择、材质的控制、成形工艺、强韧化工艺等方面介绍铸造热锻模具钢的发展现状,并浅述其应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化学成分的选择、材质的控制、成形工艺、强韧化工艺等方面介绍铸造热锻模具钢的发展现状,并浅述其应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铸造3Cr2MoWVNi热锻模具钢冲击韧度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1050℃淬火,650℃回火下,冲击韧度和硬度达到最佳值,分别为72.3J/cm^2和34.5HRC。在最佳热处理工艺下,经RE-Nb变质处理的试验钢的冲击韧度较未变质处理的试验钢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采用悬浮铸造法(用稀土合金作悬浮剂,其中加少量铋)对可锻铸铁(KTH350—10)组织、性能及石墨化退火周期的影响。在试验条件下,可使石墨化退火周期第一阶段缩短50%,第二阶段缩短40%。退火后的石墨由松散的莱花状转变力密集紧凑的团絮状,尺寸减小,分布趋于均匀。机械性能可达到KTH370—12的标准。使铸铁缩孔率下降约33%。  相似文献   

8.
运用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对5CrNiMo热锻模具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分析了盐浴渗氮对模具钢的渗氮层深度、显微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的影响及渗氮层显微组织特征。实验结果表明,5CrNiMo热锻模具钢经QPQ盐浴技术处理后,表面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较渗氮前有较大的提高,且渗氮时间以2~3 h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合金元素Mo能明显影响新犁精铸热锻模具钢高温磨损性能,分析了铸钢硬度及高温磨损后表面形貌.结果表明:Mo含量适中时,铸钢硬度略低,组织中的碳化物MO2C降低了铸钢的比磨损率,故耐磨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低温处理工艺对3Cr2MoCoWV钢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SEM和TEM分别对3Cr2MoCoWV钢微观组织和下贝氏体-马氏体复合组织中的残留奥氏体分布形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XRD测量了残留奥氏体量。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再进行回火处理,组织中析出了大量弥散细小的ε-碳化物和M2C型碳化物,模具钢的工作温度不超过650℃时,M2C型碳化物可作为钢中的强化相,同时组织中残留的薄膜状残留奥氏体提高了钢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悬浮铸造对钨合金铸铁凝固组织、力学性能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铸造可以使钨合金铸铁组织细化,碳化物分布均匀,冲击韧度提高1.43倍,耐磨性提高17.4%~32.7%。  相似文献   

12.
新型铸造热锻模具钢强韧性本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观分析方法探讨了新型铸造热锻模具钢(CHD钢)的强韧化机理,研究表明,CHD钢具有较高的强韧性和高温稳定性,其组织为具有高密度位错的板条马氏体和贝氏体的复合组织,板条界连续分布着许多薄膜状残留氏体,CHD钢在回火过程中弥散析出细小的碳化物V3C4,Mo2C,这些亚结构的配合是CHD钢具有高强韧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悬浮铸造对ZA27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悬浮铸造对ZA2 7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加入同种成分不同量、不同粒度的悬浮剂 ,能使组织明显细化 ,性能提高。当加入温度为 6 2 0℃、悬浮剂颗粒为片状 ,加入量为 3%时 ,组织显著改善 ,σb 和δ分别提高了 15 .5 %和 2 7.4%。  相似文献   

14.
杨慧慧 《铸造技术》2014,(7):1453-1455
以熔模铸造模具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具钢适宜的热处理制度为800℃预热+1 020℃淬火+480℃回火,热处理后钢的微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网络状共晶化合物、残余奥氏体和颗粒状碳化物。  相似文献   

15.
铸造热锻模具钢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树奇  崔向红  王峰  姜启川 《铸造》2006,55(6):555-559
简述了精铸热锻模具国内外应用状况,对铸造模具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研究。铸造热锻模具钢的开发研究对铸造热锻模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铸造热锻模具钢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直接采用商用锻造模具钢;第二阶段,是在原锻造模具钢的基础上采用微合金化,或加入单元素合金化,提高某一方面的性能;第三阶段是以性能要求为基础,结合铸态金属的性能特点及铸造工艺要求,进行全面的合金化设计,该类铸造模具钢更能满足热锻模的要求,具有高的性能和寿命。同时指出了当前精铸模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铸造技术》2019,(3):291-295
研究了焊接电流对淬回火态铸造模具钢焊接接头成形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焊态和回火态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接电流为90~110 A时,焊接过程中不会出现断弧或者飞溅现象,焊缝中也未见明显夹渣等缺陷存在,焊缝成形性较好;500℃/2 h回火处理对焊接接头焊缝区和淬火区组织有明显改善,而对母材和回火区组织影响较小,回火态焊接接头淬火区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焊缝区为回火马氏体+铁素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焊后进行回火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但是断裂位置并不会发生改变;焊接电流为90~110 A时,焊态和回火态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都要高于焊接电流为110~140 A时的焊接接头,且其回火态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达到铸造模具钢母材的81.4%。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及高分辨透射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对DM钢与H13、3Cr2W8V钢热稳定性进行测定及其微观组织的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DM钢的硬度始终高于H13和3Cr2W8V钢,表现出优越的热稳定性能。其主要原因是DM钢在热稳过程中析出亚稳θ相,在高温下析出M2C型碳化物,起到二次硬化作用,保证了DM钢的高温强度和硬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锻造对4Cr5W2VSi热锻模具钢高温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工艺对4Cr5W2VSi热锻模具钢进行了锻造试验,并与未锻造试验钢进行了显微组织、高温磨损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测试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锻造显著细化了试验钢材的显微组织,提高了试验钢材的高温磨损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随着始锻温度从1050℃增大至1150℃,试验钢材的高温磨损体积和高温氧化速率均先减小后增大,高温磨损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均先提高后下降。与未锻造试验钢相比,在始锻温度为1100℃、终锻温度为900℃、锻造比为5的工艺参数下,试验钢材高温磨损体积改善比率达46%、高温氧化速率改善比率达67%,试验钢材获得了优异的高温磨损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悬浮铸造工艺对EPC铸造低铬白口铸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根生  王文才  张志明  刘金海  李丘林 《铸造》2001,50(11):666-669
针对常规EPC铸造生产低铬白口铸铁时综合性能较差的问题,采用悬浮铸造工艺将悬浮剂置于EPS模中,充型过程中悬浮剂均匀分布于铸型中,可改变金属液的结晶凝固特性,细化铸铁组织,并使部分微区内碳化物的类型发生质的变化,结果使低铬白口铸铁的综合性能得以显著提高,与常规方法相比,低铬白口铸铁的冲击韧性提高了24.5%,硬度提高了HRC4~HRC4.5,相对耐磨性提高了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