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墨,陶瓷颗粒增强的锌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隋贤栋  骆灼旋 《铸造》1995,(7):10-13
以锌铝合金ZA-27为基体,通过对石墨、陶瓷颗粒进行预处理、机械搅拌和合金化等,使石墨、陶瓷颗粒与熔融状态的锌铝合金复合成均匀的浆料,在高比压下挤压成型,得到石墨、陶瓷颗粒增强的锌铝合金复合材料铸件,其金属基体上均匀地分布着石墨、陶瓷颗粒。在有润滑和无润滑的情况下,复合材料的耐磨减摩性能均比ZA-27合金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颗粒的预处理 (高温加热、超声波清洗 )、复合增强体球磨、机械搅拌等技术 ,以及采用特殊粒子加入方法和特殊搅拌装置 ,配以恰当的工艺多数 ,较好改善了石墨、碳化硼粒子与锌基合金之间的润湿性 ,较大提高了增强颗粒表面活性 ,使粒子混入变得容易 ,有效抑制了粒子的上浮倾向 ,成功制得颗粒分布比较均匀的复合浆料并采用挤压铸造法成功制得复合材料铸件。对制备的锌基复合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抗拉强度比基体有所降低 ,硬度有所提高 ,延伸率和冲击韧性下降较多。复合材料密度比基体有所下降 ,对降低机器重量…  相似文献   

3.
以陶瓷颗粒碳化硅、氮化硅、三氧化二铝为增强体,锌铝合金ZA-27为基体,通过对陶瓷颗粒进行预处理、机械搅拌和合金化等技术,将陶瓷颗粒与熔融状态的锌铝合金复合成均匀的浆料,用挤压铸造法挤压成型,得到陶瓷颗粒锌铝合金复合材料铸件。在金属基体上,均匀分布着陶瓷颗粒。在有润滑和无润滑的情况下,复合材料的耐磨减摩性能均比ZA-27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颗粒增强ZA27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晓辉  谢敬佩 《铸造》1999,(11):36-39
用挤压浸渍法制备了SiCp/ZA27及Al2O3p/ZA27复合材料,讨论了颗粒含量及种类对复合材料边界润滑条件下磨损性能的影响;对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颗粒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增强,摩擦系数增大。复合材料的磨损以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5.
采用搅融混合并半固态挤压成形后,使硅线石颗粒与基体LY12复合。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半固态挤压得到的复合材料制件组织为变形后的再结晶组织,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低的热膨胀系数,为硅线石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TiB2颗粒增强ZA-8锌合金复合材料和基体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与显微组织、断口的关系。结果表明:所研究复合材料的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优于基体材料,尤其在小裂纹阶段.其原因为:增强粒子与裂纹尖端的相互作用降低了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增强粒子与基体良好的界面结合力;增强粒子的加入,导致了基体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和细化以及增强粒子的桥接(Bridging)作用。最后,探讨了在两种材料中不同的裂纹扩展机理。  相似文献   

7.
从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复合反应的强化机理及界面状况、研究进展、影响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因素、选择增强体和镁合金基体时应考虑的问题几个方面对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原位Al2O3和TiB2粒子增强Al-Cu合金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由TiO2AlBCuO体系制备了原位Al2O3和TiB2粒子增强Al3.2%Cu和Al6.0%Cu合金基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两种复合材料中均有Al2O3和TiB2生成,没有发现Al3Ti相产生。原位生成的Al2O3和TiB2粒子为尺寸小于2μm的等轴状粒子,在Al基体中均匀分布。室温拉伸试验表明两种AlCu合金基原位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并且随着基体合金中Cu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强度增加。动态压缩试验表明,这种AlCu合金基原位复合材料的强度对应变速率是不敏感的,这可由不同应变速率变形后的复合材料基体中位错密度大致相同来解释。高温压缩蠕变试验表明,两种复合材料均表现出高的显态应力指数。随基体合金中Cu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蠕变抗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离心铸造Al基复合材料中SiC粒子的偏析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离心铸造粒子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增强体颗粒会发生偏析。对于SiCP-Al基复合材料,在横截面上,越靠近铸件外测周边,粒子的体积百分数越高;随着向内侧推移,增强体颗粒的含量有所降低,在距铸件外侧周边一定距离处,粒子含量急剧下降,很快便进入宽度最大而无增强体颗粒区域;在靠近铸件内侧周边处,在基体金属中分布着少量团聚的增强体颗粒  相似文献   

10.
采用搅拌法制备了不同 Si Cp 含量的 Si Cp/ Z A27 复合材料,对其抗拉强度、伸长率、硬度及耐磨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 Z A27 基体材料相比, Si Cp/ Z A27 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伸长率有所下降,硬度有所提高;而其耐磨性,尤其在重载条件下,明显高于基体材料。  相似文献   

11.
石墨柱-ZA27复合自润滑轴套(瓦)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嵌铸法和机械结合法制造石墨柱-ZA27复合材料自润滑轴套、轴瓦的工艺。自润滑轴套制备过程为,通过木模、造型及组型,把石墨柱按一定规律分布并预先置入型腔,进行浇注,凝固而成;轴瓦的制备方法为:铸出单一锌铝合金后,通过机械方法置入石墨柱而成。这两种方法均比颗粒复合法的工艺简单、实用,易于工业规模生产。用该技术生产的自润滑轴瓦、轴套,较普通ZA-27制品,其减摩性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钢丸增强ZA27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摩擦磨损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搅溶加压铸造研制了钢丸增强ZA27复合材料(ZSC),复合工艺简便,ZSC组织致密,钢丸与基体呈冶金结合,切削加工性能良好;在干摩擦和油润条件下,ZSC的耐磨性随钢丸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优于相同试验条件下的ZA27合金;干摩擦下ZSC具有自润滑能力和良好的耐磨减摩性能,油润下随滑动速度和载荷的增大其耐磨性较ZA27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石墨柱—ZA27复合自润滑轴套(瓦)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德成  张照文 《铸造》1996,(9):24-25
介绍了嵌铸法和机械结合法制造石墨柱-ZA27复合材料自润滑轴套、轴瓦的工艺。自润滑轴套制备过程为,通过木模、造型及组型,把石墨柱按一定规律分布并预先置入型腔,进行浇注,凝固而成;轴瓦的制备方法为:铸出单一锌铝合金后,通过机械方法置入石墨柱而成。这两种方法均比颗粒复合法的工艺简单、实用,易于工业规模生产。用该技术生产的自润滑轴瓦、轴套、较普通ZA-27制品,其减摩性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铸造》2019,(3)
采用金属熔化铸造工艺制备了体积分数为2%、6%、8%的镀镍石墨颗粒增强铬锆铜基复合材料,分析测试了其组织、硬度、耐磨性及磨损特征,并与基体铬锆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镀镍石墨颗粒均匀分布在基体中,并与基体紧密结合,无其他明显反应物生成;未经热处理的体积分数为8%的镀镍石墨颗粒增强铬锆铜基复合材料的硬度最低,为HV135.75,仅比基体铬锆铜硬度减少了2.9%;体积分数为8%的镀镍石墨颗粒增强铬锆铜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高于体积分数为2%和6%的镀镍石墨颗粒增强铬锆铜基复合材料,其耐磨性较基体提高了76%;磨损表面较为平坦,无明显的犁沟及抛削坑,颗粒组织均匀,表现为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TiB2颗粒增强ZA-8锌合金复合材料和基体材料和疲劳裂纹扩展行为与显微组织,断口的关系,结果表明:所研究复合材料的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优于基体材料,尤其在小裂纹阶段,其原因为:增强粒子与裂纹尖端的相互作用降低了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增强粒子与基体良好的界面结合力。  相似文献   

16.
硅线石/2024液态挤压成形件的摩擦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2024铝合金为基体,使之与硅线石颗粒搅融混合成均匀浆料,经半固态挤压成形,获得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制件。对它进行摩擦磨损性能测定后发现,虽然增强体硅线石颗粒是直接从矿石开采获得的,但由于采用搅融混合半固态挤压新技术,其耐磨性明显高于ZQSn6-6-3铜合金。为此,对其摩擦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便为硅线石颗粒作为一种廉价的增强剂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原位结晶法制备颗粒增强锌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位结晶法制备颗粒增强锌基复合材料,具有增强体的尺寸、形态与分布方式便于人工控制的特点,正在成为制备锌基复合材料研究的热点。主要从制备工艺、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等方面综述了原位结晶法制备硅颗粒增强锌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方法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改进复合材料搅拌器,优化机械复合搅拌工艺,制备出体积分数达31.5%的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增强颗粒分布均匀,材料致密,为高含量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提供了一种简单、经济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9.
SiCp颗粒增强AZ80镁合金的摩擦磨损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蔡叶  苏华钦 《铸造》1995,(8):1-5
本文研究了喷射搅拌铸造法制备的SiCp/AZ80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优于基体合金;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存在由GCr15对磨环转移的富铁层,使复合材料-GCr15摩擦副的摩擦系数比AZ80-GCr15摩擦副低;复合材料的对磨环磨损量大于基体合金的对摩环磨损量,但复合材料摩擦副的总磨损量比基体合金摩擦副的小。  相似文献   

20.
挤压变形对SiCw/ZK51A镁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等实验方法,研究了铸态和挤压态SiCw/ZK51A镁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挤压铸造SiCw/ZK51A复合材料经等温热挤压后,其力学性能有很大提高。主要原因是:挤压变形能消除铸造缺陷,增强SiC晶须与ZK51A镁合金基体的界面结合,使复合材料中SiC晶须发生定向分布,沿挤压方向呈准一维分布特征,晶须的增强承载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