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方向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为例,提出一种新的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案,即在开设软件工程课程的同时,还开设软件测试和综合实践课程,并介绍软件工程和软件测试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所需学时数、教学方案需具备的实施条件和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专业是多数独立学院开设的重点专业之一。文章从分析独立学院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对策。文章所述内容可为此方面的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专业CAD课程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高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课程的开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构建高等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CAD课程教学的四维一体的教学体系模式。该课程体系立足课程理论教学基本点,将软件培训、工程实践、资格认证、创新实践融为一体,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4.
阐述独立学院在计算机专业进行协同育人的改革实践:开设行业急需的新专业方向,让企业全程参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以天津大学仁爱学院为例,说明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在协同育人改革上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回顾我院近年计算机专业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的情况,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结合作者多年教学经验,从营造学习氛围、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个性化教育实施等方面对计算机专业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进行了阐述,并对教学效果做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普及,各个院校也开设计算机课程来供学生学习,而access数据库是当前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出现了诸多问题,针对此,本文作了简单分析,同时提出access数据库教学中要注重融合专业应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目前的就业状况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理论课程较多,实践课程内容较少,学生在毕业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本文结合天津商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较强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的实际情况,采用实践的培养模式,用实训的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探讨了计算机专业新的办学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和效果保证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独立学院应结合自身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构建分层次的1+1+X模式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现状,以某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为例,提出面向过程思维开展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的解决方案。该方案首先确定通过专业综合知识和专业基本能力考核的学生才能够开展毕业设计,然后定义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材料提交和毕业答辩等子过程的要素。最后对过程的检查与验证提出适合的建议。实践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地培养应用型本科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编译原理课程的定位发生了微妙变化。针对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文章探讨培养学生的系统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基本学科能力及再学习能力,对编译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的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网络》课程已成为信息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该课程具有实践教学难度大的特点。同时,当前各个院校学生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学校的网络实验设备严重缺乏,给该课程的顺利实施带来了困难。通过对网络实验课程的多层次设计.并分别在仿真实验环境与真实的硬件实验环境实施,解决目前的矛盾,该方案在实际的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笔者针对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习主动性、学生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详细分析了造成计算机专业学生程序设计与应用能力下降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结合教学实践和研究,提出了改善教学、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思路与方法,为在校大学生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陆铭  邹启明 《计算机时代》2009,(8):64-65,68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选修该课程的学生绝大多数未接触过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编程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文章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评价方式作了系统探讨,内容包括教学组织与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创新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规范考核方式等;提出了基于能力培养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理念,并通过教学实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研究型本科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文章分析了该课程的现状,构建了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内容丰富的教学体系结构,并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方法以及关键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教学实践证明了该课程体系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有利于促进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很重要,但现有各门课程的实验通常是验证性实验,且通过试验箱进行,难以让学生真正提升能力.为此,探讨了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必要性和综合实验室建设的意义,并对该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进行了具体实践,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6.
<微机原理>课程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占主导地位,但目前大多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随着教育模式的转变,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创新.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大学课程教学环境中,如何改进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力争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分层教学模式,以期更好地为独立学院培养计算机技能上手快,后劲足的应用型人才: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面向专业,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模块化,结合专业划分必修与选修模块,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教学内容面向实用,兼顾体系,突出重点,精讲精练.  相似文献   

18.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是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一门独立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为目标。针对目前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训环节薄弱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MVC模式的应用、多层架构的设计等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数据结构不仅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所有应用计算机的其他学科必须掌握的课程。然而,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强,使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文章结合数据结构课程的特点,对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在高职院校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课程之一。以Windows编程课为例,着重论述了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实践教学手段实施和实践教学考核对授课效果的影响,通过实践教学发挥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