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陆丰凹陷陆丰13洼是珠江口盆地重点研究区域,发育多构造层的复式地层结构。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解释成果,并结合新钻井获得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分析认为,紧邻富生烃洼陷油源供给充足、由断裂和砂体组成的复式输导体系以及复式地层结构形成多套成藏组合是陆丰13洼复式油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陆丰13洼具有"一源多储,立体含油"的复式油气成藏特征,平面上油气主要分布在环洼低凸起、近洼斜坡和洼内中央背斜等3个复式油气聚集带;典型油气藏解剖分析表明,不同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含油层位、输导体系、油藏类型、原油类型、运聚模式等有着明显差异。以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为指导,结合勘探实践,认为下一步勘探应主攻近洼斜坡带古近系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和洼内中央背斜带两翼构造圈闭,而环洼低凸起复式油气聚集带剩余勘探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2.
陆丰凹陷陆丰13洼是珠江口盆地重点研究区域,发育多构造层的复式地层结构。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解释成果,并结合新钻井获得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分析认为,紧邻富生烃洼陷油源供给充足、由断裂和砂体组成的复式输导体系以及复式地层结构形成多套成藏组合是陆丰13洼复式油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陆丰13洼具有"一源多储,立体含油"的复式油气成藏特征,平面上油气主要分布在环洼低凸起、近洼斜坡和洼内中央背斜等3个复式油气聚集带;典型油气藏解剖分析表明,不同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含油层位、输导体系、油藏类型、原油类型、运聚模式等有着明显差异。以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为指导,结合勘探实践,认为下一步勘探应主攻近洼斜坡带古近系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和洼内中央背斜带两翼构造圈闭,而环洼低凸起复式油气聚集带剩余勘探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3.
濮卫环洼带沙三段油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卫环洼带是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的一个次级负向构造单元。通过对濮卫环洼带沙三段构造特征、储层特征、盐岩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规律的分析,指出在洼陷带东翼以顺向断块油藏为主,西翼以反向屋脊式断块油藏为主,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分布于洼陷的南部和北部。该研究成果用于勘探部署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4.
柳屯一海通集洼陷是东濮凹陷继承性发育的第二大生油洼陷,生油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生油强度高.为柳屯一海通集环洼带和西部斜坡带油气藏形成与油气富集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区内发育的多条Ⅲ级大断层及其配套、派生的次级断层都对不同层系的油气富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由于靠近西部物源.所以具有多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和组合特征.储集砂体类型多.同时在洼陷内部深层存在高压异常带.其保存的有效储层有利于深层油气成藏;地层沉积稳定,砂泥岩成组性好.盖层条件优越;多种类型圈闭发育.油气保存条件好。通过对该区带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西部断阶带一台阶、文西断层下降盘的反向屋脊带、刘庄构造带是下步勘探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珠一坳陷北部洼陷带古近系潜在富生烃洼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北部洼陷带古近系可划分为8个洼陷,地震相类比分析认为有5个洼陷的文昌组发育中深湖相沉积,其中西江主洼、惠州5洼及惠州10洼的文昌组中深湖相分布规模较大;北部洼陷带恩平组沉积时期为局限性沼泽化浅水沉积,湖沼相煤系泥岩和浅湖相泥岩是恩平组主要烃源岩,其中惠州8洼恩平组湖沼相分布规模最大,而西江主洼则发育较大规模的浅湖相沉积。对比北部洼陷带文昌组与恩平组2套烃源岩的分布规模、热成熟程度及盆地生烃模拟等指标,综合分析认为西江主洼、惠州5洼、惠州10洼和惠州8洼为潜在富生烃洼陷,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历经40年勘探,长期未能实现勘探突破。针对成盆机制及洼陷结构、烃源发育层段和分布范围、成藏规律这3方面,通过精细地震解释、烃源岩评价、成藏综合分析等研究,取得了新认识。研究认为:(1)开平凹陷具有“拆离-核杂岩”型成盆机制及“早断陷—中拆离—晚断坳转换”演化特征;(2)文三段和文四段是主力烃源岩发育层段,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开平主洼、开平西洼以及开平东洼;(3)开平主洼缓坡带具有“源-断-储”三元耦合成藏模式,是油气勘探有利区带。认识指导勘探,2022年获得了开平11-4油田重要发现,实现了开平南部斜坡带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7.
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指导下,依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不整合界面特征),将珠江口盆地番禺 4 洼古近系文昌组划分为 6 个三级层序,不同层序的地层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 根据地震反射内部 结构和外部形态,识别出强振幅高连续楔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和前积反射地震相等。 其中,楔状地震相 主要分布在洼陷东侧边界断层下降盘,前积反射地震相主要分布在洼陷西侧的缓坡带。 文昌组地震相在 平面上具有不对称性,在垂向上具有较强的继承性。 东沙隆起为研究区提供物源,在番禺 4 洼东侧边界断 层下降盘发育大规模粗粒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西侧和南侧缓坡也均为研究区提供物源,并形成中小 规模的多类型较粗粒三角洲。  相似文献   

8.
辽河外围中生代盆地“下洼找油气”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河外围盆地小规模、呈狭条带状分布的中生代凹陷分割性强且紧邻隆起区,因而凹陷以近物源、多物源沉积为主.沉积条件决定了各凹陷储集层物性普遍较差,多方向物源交汇,形成砂泥交替沉积.储集层的低渗透性使得油气横向和垂向均以短距离运移为主,平面上油气紧邻生油洼陷分布或位于生油洼陷内,纵向上紧邻生油岩分布.根据该认识,提出"下洼找油气"勘探部署原则,自2004年实施"下洼找油气"勘探部署以来,辽河外围中生代凹陷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获得了勘探上的新突破.陆家堡凹陷五十家子庙洼陷、交力格洼陷和三十方地洼陷、钱家店凹陷胡力海洼陷、龙湾筒凹陷额尔吐洼陷、张强凹陷章古台洼陷和七家子洼陷、元宝山凹陷中央洼陷带及奈曼凹陷中央洼陷是该区下一步勘探目标.图4表2参10  相似文献   

9.
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珠江口盆地陆丰北地区的断裂体系和洼陷结构,探讨了恩平组的油气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陆丰北地区断裂系统具有典型的上、下双层结构,发育伸展型和张扭型2种应力类型的断裂组合样式;文昌期发育地堑式的陆丰07洼,恩平期发育半地堑式的惠州05洼和惠州11洼,厚度和面积均较大。陆丰凹陷控洼断裂在古近纪具有"翘翘板"的特点,即从早文昌期到晚恩平期活动强度整体向北迁移;陆丰北地区恩平期物源主要来源于西北侧和东边,以长轴断槽式源-汇体系和沟谷源-汇体系为主要物源通道,其中在恩平早期广泛发育中深湖相沉积,是该区的主力烃源岩,而恩平晚期裂陷作用减弱,以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相比陆丰南勘探成熟区的恩平组具有更好的储盖组合条件;惠州05底辟构造带和洼陷区的陡坡带发育大量的断背斜、断鼻和断块,是陆丰北地区探索恩平组勘探潜力可以优先开展评价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孤北洼陷作为典型的双断湖盆,受周缘边界断层交替活动的影响,内部结构独特,物源体系复杂,沉积类型多样。因此,准确恢复沉积体系演化规律是指导该类湖盆油气勘探工作的关键。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录井和地震等资料,对孤北洼陷沙三段物源及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精细研究。结果表明,孤北洼陷东西两侧的长堤断层和埕东断层的交替活动,造成湖盆整体具有"两洼夹一突"的地貌特征,北部桩南断层的强烈活动造成东次洼具有"北断南超"的特点。湖盆内部整体受长堤、孤东、埕东和孤岛4个方向的物源控制。埕南陡坡断裂带分布进积型扇三角洲和退积型近岸水下扇,垂向上交替堆积,长堤陡坡断裂带分布进积型扇三角洲,孤北东缓坡带和孤北西缓坡带分布三角洲,来自孤东凸起的扇三角洲由洼陷东南部向北部延伸。总之,缓坡带受断层影响较小,地势平缓,以发育三角洲沉积为主,受到湖平面、古地貌的控制;陡坡带以断层活动和湖平面联合控制为主,地势陡,以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滑塌浊积扇沉积为主,平面分布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11.
饶阳凹陷岩性地层油藏控制因素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阳凹陷是冀中坳陷油气最富集的典型陆相断陷凹陷,具备形成岩性地层油藏的良好地质条件。研究认为,该凹陷岩性地层油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4 种因素控制,其中凹陷构造背景和古地貌控制着沉积体系与砂体的展布,碳酸盐岩台地基底与新生代强烈的掀斜断块活动、沉积-储集相带和富油洼槽则对岩性地层油藏的分布与富集起着决定性作用。针对凹陷陡带、洼槽带、中央潜山构造带和斜坡带的成藏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岩性地层油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2.
吐哈盆地地质结构和油气聚集规律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地质露头、地震 剖面、钻井等资料结合逆冲构造理论分析,发现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具有独特的构造样式和地质结构,从而提出自北向南依次分为山体楔形带、山前断阶带、冲断褶皱带,凹陷斜坡带、中央隆起带的新认识,以区别于原有的北部山前带、鄯善弧形带的划分方案。其中冲断褶皱带与中央隆起带进一步分为东西两个分支,各分支在南北向的重叠.上非常一致,反映了吐哈盆地新生代以来受造山带逆冲挤压和盆地基底断块抬升的应力格局。台北凹陷的埋藏史、生烃史研究表明,有两次快速沉降期(中-晚侏罗世、中新世-第四纪)。第二期烃源岩埋深加大,经历地质时间长,有利于油气大规模生成并聚集成藏,并与冲断褶皱带的大部分地区的构造形成互相配置。分析表明:山前两排褶皱带在靠近生油凹陷和走滑断层的构造低部位的砂岩体更有利于晚期油气藏的聚集;断阶带和中央隆起带的下盘也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3.
吐哈盆地台北与台南凹陷三叠系成藏差异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台北凹陷鄯深构造和台南凹陷鲁克沁构造带之间三叠系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及成藏机理的差异性,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最根本原因是它们在晚印支运动期到晚燕山运动期乃至晚喜马拉雅运动期所处的构造环境不同。尽管台北凹陷的古隆起构造带(如鄯善弧形带)紧邻烃源岩,但由于受成岩作用和构造变化两方面的影响,存在储集物性较差、圈闭形成相对滞后于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的风险;而台南凹陷在侏罗纪早期埋藏较浅,成岩压实作用较弱,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同时从晚印支运动期开始,台南凹陷东南方向构造开始稳定持续抬升,为油气运移的长期指向区。因此,台南凹陷相对于台北凹陷具有更好的成藏条件,吐哈盆地三叠系的勘探应该关注构造相对稳定,并有油气供给的盆地南带。  相似文献   

14.
基隆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主要沉积凹陷,凹陷构造演化经历了断陷、断坳、坳陷和被覆四个阶段。凹陷由西部缓坡断阶带、中央洼陷带和东部陡坡带组成,主要填充新生界沉积层系。始新统至中新统发育四套烃源岩,油气主要储存于始新统、渐新统和中新统地层中,存在四套有利油气成藏组合。2005年油气资源评价,西湖凹陷油气当量为15.6亿方,西湖与基隆凹陷为一个统一凹陷,只是在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时期被短暂分隔,石油地质条件应基本相同。油气地质分析表明基隆凹陷具有良好勘探前景,凹陷西部缓坡断阶带油气勘探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15.
南堡凹陷的形成演化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南堡凹陷是一个中生代开始发育的含油气凹陷,经历了断陷期和坳陷期两个演化阶段,具幕式沉积特点。区内构造带呈环状展布,可分为周边凸起潜山构造带、近边或裙边构造带及凹陷中央构造带。以高柳断层为界,呈南北分区的格局。圈闭的形成与展布明显受构造演化控制,断陷期以背斜、潜山圈闭为主,坳陷期以各种类型的断块、断背斜圈闭居多。  相似文献   

16.
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超压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统计分析1307口探井实测压力系数和83l口探井使用的钻井液密度数据,发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沙四段普遍存在异常超压,超压(压力系数1.1-1.5)主要出现在2100-3500m深度,强超压(压力系数大于1.5)主要出现在2800-3500m深度。东营凹陷沙三段、沙四段主力烃源岩超压平面分布具有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总体特点,超压主要分布在洼陷带、断裂构造带和中央背斜带上。烃源岩压力系数等值线北部陡坡带比较密集,南部缓坡带相对稀疏。生油洼陷中心附近异常高压带的分布与生油洼陷基本一致,洼陷深陷区压力系数很大,向周围斜坡和构造高部位呈辐射状逐渐减小至正常,压力分布带与洼陷、边缘斜坡和构造较高部位的欠压实与压实带发育、分布规律的一致性很好。图3表l参9  相似文献   

17.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是东海陆架盆地反转构造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也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利用地震资料解释结果和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并解剖了宁波背斜构造带的形成过程。依据变形特征将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由北向南划分为嘉兴、宁波、黄岩和天台4个构造段,对应构造带形态由紧闭背斜逐渐变为比较宽缓的背斜,且反转构造带的发育范围也逐渐扩大。西湖凹陷基底的不均一性和东部边界断层产状的变化对中央反转构造带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基底刚性异常体的位置影响了中央反转构造带的背斜分布,东部边界断层的产状及其与基底刚性异常体之间的距离影响了背斜形态及反转强度。受基底刚性异常体的影响,宁波背斜的发育具有递进式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昌吉凹陷天然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北美盆地深部高压气藏勘探的实践和研究成果,概括出三种成藏模式,即中心分布成藏模式、巢状成藏模式和透镜状成藏模式。引用压力封存箱的概念对准噶尔盆地昌吉凹陷天然气藏形成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在昌吉凹陷深盆(在炮台—阜1井一线以南和南缘山前推举构造带以北之间的区域)有深部高压气藏存在的可能,建议在盆地腹部的天然气勘探中,要重视中央隆起带和中央隆起带到昌吉凹陷沉积中心之间的缓斜坡区的勘探。  相似文献   

19.
东濮凹陷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构造—沉积格局。综合分析拉张速率与断陷速率的比值以及火山岩分布认为,在沙三段沉积时期东濮凹陷北部的拉张速率小而断陷速率大,且火山岩不发育,有利于烃源岩的大规模发育,而南部地区则相对不利于烃源岩的大量发育。通过分析研究区构造—沉积演化对储、盖层空间组合以及油气运移、成藏模式的影响认为,东濮凹陷发育异常压力,从洼陷带向中央隆起带和西部斜坡带,其压力逐渐降低,致使中央隆起带和西部斜坡带具有油气运聚的水动力学背景,为离心流的指向区,有利于油气在浮力作用下聚集成藏。研究区北部地区的生储盖组合和运聚条件均优于南部地区,北部地区更有利于油气的富集成藏。  相似文献   

20.
箕状凹陷斜坡带按构造,储集层及油藏等特征分为单斜带与断裂带,单斜带位于斜坡带的中上部,距物源近,储集层物性差,油藏类型以地层一岩性稠油藏为主,油藏描 重点是储集层的分布与变化特征,断裂带位于斜坡带的中下部,多由原始坡度继承发育而来,其上倾边界一般为洼陷的外边界,物源经单斜带运移至此成为主要的沉积带,其物性较单斜带有所改善,储集层较厚,沉积构造发育,以构造油藏为主,油藏描述的重点是构造肽微的选的确定,断裂带是斜坡带勘探与开发的主要构造单元,该文总结了东营凹陷南斜坡西南部油藏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以断裂带的金31块油藏为例,对斜坡断裂带油藏进行了系统分析解剖,给出了该类油藏描述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