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主要层位地层水离子成分及矿化度分析,探讨了地层水类型和分布规律,地层水化学组成主要以K+、Na+、Cl-离子为主,延安组多为Na2SO4水型,部分为NaHCO3水型,三叠系延长组主体为CaCl2型,部分为MgCl2型,纵向上地层水的矿化度不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平面上矿化度呈分区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王程忠 《中国石油》2013,(18):32-33
作为中国石化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气增储上产会战主战场,今年华北石油局正向着400万吨/年油气当量的目标奋进。  相似文献   

3.
在对红河油田长8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参数与产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压裂设计参数和施工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基质型储层裂缝导流能力为25~35μm2.cm,裂缝半长为130~170 m,裂缝间距为90~110 m,单段砂量为30 m3,前置液比例为35%~38%时,开发效果最佳;裂缝性储层裂缝导流能力为40~50μm2.cm,裂缝半长为90~120 m,裂缝间距为120~140 m,单段砂量为20 m3,前置液比例在38%~40%时,开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红河”恋     
##正##"井于我们,是媒人;我们于井,是责任"。鄂尔多斯甘陕区块作为中国石化"五大石油会战"上产区块之一,其红河油田担当起了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建设百万吨原油产能的主力军。在红河油田的大会战中,引来近千名男女青年齐聚甘肃陇东,他们用青春点亮华北石油局第一采油厂散布在沟壑峁梁的采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致密砂岩储层成为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延长组长8_1小层致密砂岩储层是红河油田最重要的产油层,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是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勘探开发难度较大。通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岩石热解、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砂岩毛管压力曲线测试和储层敏感性测试等方法,明确红河油田长8_1小层致密砂岩的成岩作用,构建其成岩演化序列及孔隙度演化史,并对其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8_1小层致密砂岩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压实作用破坏约50%的原生孔隙,方解石和高岭石胶结物充填约30%的原生孔隙,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以粒间溶孔、残余原生孔隙和微裂缝为主;孔喉结构包括细喉、微细喉和微喉3种类型,以细喉为主的储层发育区是下步勘探开发的目标区;储层速敏性中等—偏弱,水敏性弱,盐敏性中等,无酸敏性,碱敏性弱,应力敏感性弱,储层敏感性实验为储层改造和注水开发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采油三厂,一提起油气处理部党支部书记兼副经理董刚,大家都叫他“三管干部”。他不仅管住自己的心,做到廉洁自律;管住自己的家庭,做到家风清廉;而且他还管住自己的单位不出现廉洁问题,使所在单位风清气正。凭借这“三管”,董刚被西北石油局评为廉洁标兵。  相似文献   

7.
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分析化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8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长8储层目前处于中成岩A阶段,主要成岩类型为压实作用、溶解作用及2期方解石、2期高岭石、3期绿泥石胶结作用。独立型薄层砂体分布在河道边部和河道上游,其塑性矿物含量高,以强压实作用为特征,溶解作用和胶结作用较弱,发育强压实成岩相。复合型厚层砂体分布在河道中心,其中顶部和底部砂体以强方解石胶结为特征;中部砂体根据砂体岩相类型存在多个成岩序列和成岩相,其中富含刚性矿物中-细砂岩岩相主要发育绿泥石胶结中溶解成岩相,过渡型细砂岩岩相由于早期方解石胶结程度差异,可发育方解石中胶结成岩相或高岭石中胶结成岩相。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延长组属于岩性油藏,主力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整体勘探开发难度较大,有利砂体展布是制约红河油田勘探开发的关键。由于砂岩储层与周围泥岩盖层波阻抗差别小,常规波阻抗反演很难预测储层分布。以红河油田主力油层长81为例,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和中子孔隙度曲线重构了一条可以有效区分砂岩和泥岩的岩性指示曲线,通过多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对长81砂体进行了预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水平井的部署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红河油田延长组长81致密砂岩储集层同时发育孔隙型和裂缝型双重储集空间。孔隙型基质储集层具有填隙物成分复杂、岩石粒度细、孔喉结构复杂、物性差和非均质性强等特性,导致有效储集层特征不明确,储集层产量普遍较低;同时,不同产状、张开度和充填程度的裂缝对基质储集层渗透性改造程度不同,井间产能差异较大。基于岩心分析资料,以测试、生产数据为约束条件,综合运用地质研究和测井手段,选取有利测井相、孔喉结构、储集性、渗透性以及裂缝有效性等五项评价指标对长81双重介质致密砂岩储集层进行有效性综合评价,并建立了评价标准。对研究区域内31口井的分析表明,储集层有效性评价结果与生产情况有良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此次重组改革,中国石化上游整体上形成了油公司、勘探分公司、石油工程公司与石油局(主要为基地业务)共存,各业务扳块各施其责、分立运作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物性普遍具有低渗—致密特征,但局部发育储层“甜点”(即相对优质储层),并控制着油气富集高产,因此,开展储层“甜点”成因机制研究对致密砂岩储层预测意义重大。通过大量岩石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荧光薄片等的系统观察与统计,结合储层矿物组成、胶结物含量、物性测试分析,从沉积建造到成岩改造开展了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的全过程分析,剖析沉积、成岩、破裂及油气侵位作用对致密砂岩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作用是控制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第一位因素,奠定了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并控制了其原始物性;成岩作用控制了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演化,其中建设性成岩作用控制了储层“甜点”的发育,并最终控制了孔隙型致密砂岩储层“甜点”分布;裂缝大大提高了致密砂岩储层渗流能力,并最终控制了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储层“甜点”分布;油气侵位抑制了胶结作用的进行,是致密砂岩储层“甜点”重要的保持机制。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红河油田延长组油气运聚规律不明确,制约了进一步的油气勘探。综合地质、气测录井、测井数据以及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分析结果,推导出在致密砂岩条件下油气沿断裂向下输导的压力衰降梯度模型,进而对红河油田延长组油气输导机制进行研究,剖析油气运聚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油气沿断层向下输导的压力衰降梯度为(0.028±0.01) MPa/m,沿裂缝向下输导的压力衰降梯度约为0.24 MPa/m;油气先沿裂缝垂向输导、再沿断层垂向输导的运移接力的压力衰降梯度为0.14~0.18 MPa/m。在早白垩世晚期,研究区油气主要来自长7段主力烃源岩,在异常高压的驱动下,沿断层破裂带及裂缝垂向运移至长8段,并在长8段输导层中进行短距离、小范围、树枝状的侧向运移,至有效区域聚集成藏。红河油田长8段有利勘探目标为断裂系统开启与输导层发育叠合区、储层物性"甜点"区域的岩性圈闭及局部良好侧向封堵条件的岩性-构造圈闭、超压带剩余地层压力低值区与相对低势区的叠合区域。  相似文献   

13.
红河油田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低孔低渗致密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结构复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储层微孔隙发育、束缚水饱和度高,导致电阻率测井对流体的辨识能力较弱,低阻油层、水层误判现象频出。针对研究区致密碎屑岩储层特点,立足测井资料,综合运用测试、地质分析等资料,采用视地层水电阻率比值法、可动水分析法、核磁共振差谱法等方法开展了碎屑岩致密储层测井流体识别及适用性分析综合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红河油田压裂水平井产量递减快、含水高等问题,结合红河油田长8储层地质特征,分别研究了基质型储层和裂缝性储层条件下,油藏地质因素和压裂工程因素等对压后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藏类型是影响压后产能的关键因素,对于基质型油藏,水平段长和裂缝条数是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而对于裂缝型油藏,储层含油性及产能系数主要影响压后产能,综合压裂工艺及压裂液体系对压后产能的影响,确定最优压裂方案对提高压后产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封堵红河长8油藏的直通型水窜裂缝,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G3515为成胶剂、水溶性酚醛树脂为交联剂、氯化铵为催化剂,制备了成胶时间与强度不同的冻胶,评价了冻胶的稳定性、注入性和封堵能力。结果表明,冻胶的稳定性较好,由0.5%G3515、0.5%水溶性酚醛树脂、0.2%催化剂和0.3%纳米颗粒QC-W配制的冻胶在70℃下放置180 d的弹性模量大于10 Pa。冻胶的注入性良好,成胶液在70℃下的黏度低于500 mPa·s。冻胶的封堵能力较好,含0.8%G3515的强冻胶在直径为0.7数1.8 mm细管中的突破压力梯度达到4 MPa/m以上,含0.3%G3515的弱冻胶在直径为0.7数1.5 mm细管中的突破压力梯度达到1 MPa/m以上,满足红河油田大剂量注入的要求。图7表2参14  相似文献   

16.
刘亮 《石化技术》2015,(2):178+184
本文从储层的物性、压汞测试及相渗分析等资料入手,分析了红河油田长8储层的物性,并从测井资料解释的角度确定了储层物性的评价标准,为储层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集射孔、封隔、压裂于一体,成功应用于红河油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分析该技术在红河油田的应用现状,结合理论研究,提出将(O) 4.76mm×5个喷嘴改进为(O)6.35mm×6个喷嘴的措施,解决了入地砂比低、施工排量小、改造规模受限的问题;结合喷枪、喷嘴磨蚀理论改进了喷枪关键部位的材质,喷枪磨蚀情况大大改观,进一步保证了工艺的顺利实施;不压井装置配合水力喷射,单段压裂后不放喷,能够带压起下油管,平均一天至少压裂3段,大大缩短了工期.几项重要的改进措施不仅完善了该技术在红河油田的应用,同时对该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35万吨,吉林油田新木采油厂“十二五”的稳产目标。 创先争优,新木采油厂一直坚持开展的旗层党组织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19.
红河油田长8、长9油藏采用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方式,相比直井单井产量大幅提高,但由于水平井含水上升导致了产油快速下降,寻求一种适合红河油田水平井油藏及井况特点的化学堵水模型对提高高含水井治理效果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红河油田水平井出水原因及类型,明确了水平井出水特点,并建立了水平井化学堵水模型;通过室内实验评价及实验结果,设计出化学堵水最佳参数,为红河油田水平井治理提供了技术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红河油田长8致密油成藏条件异常复杂,地质“甜点”小而分散,油藏非均质性极强。以红河36井区为例,从影响油藏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出发,重点开展“储层质量、裂缝、含油性”三大强非均质性表征,再结合产能评价建立油藏非均质性综合表征模型,更客观地呈现油藏地质特征。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建立基质储层分类标准,探索沉积成岩共控储层发育机理,形成“沉积要素控制成岩相,成岩相控制储层质量”的储层非均质性表征方法,从而明确分类储层平面分布;基于不同级别断缝带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建立多尺度裂缝带分级方案,井震结合开展分级预测,定量表征米级到千米级裂缝带分布;以井点含油性分析为基础,结合油水分布模式,建立含油饱和度场,定量表征含油非均质性;在此基础上,叠加三大强非均质性表征结果,建立致密油藏非均质性综合评价模型,明确分类储量及开发目标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