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曾对沃伦·巴菲特进行了一个小时的访谈,以下是他谈到的生活片断: 1.他11岁开始买股票,现在觉得还是开始得太晚了。2.14岁时他用卖报赚得的钱买了一个小农场。  相似文献   

2.
<正>每当阳光正暖,在北京房山区燕山石化社区迎风五里小区6号楼前的小道上,总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位衣着整齐、面色红润的老人稳坐在轮椅上晒太阳。陪伴着老人的儿子时而与她轻声交谈,时而缓缓推车悠闲地散步。这位老人名叫王淑敏,今年已经102岁了,而陪伴她的儿子郑崇起也已是82岁的耄耋老人。郑崇起坚持四十年如一日的照顾母亲,虽然做的都是平常事,但他的孝心与孝行感动了许多人。在郑崇起眼里,百岁的母亲是全家最珍贵的宝贝。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把老母亲放在第一位。一家人的生活以老人的生活习惯为主,一年四季按照季节变  相似文献   

3.
正建军90周年之时,84岁的巴陵石化离休干部欧阳旭,回想战斗岁月感慨万千。1949年9月参军入伍,年仅15岁;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才16岁;1956年5月入党,刚满22岁。那时候,大家都叫他"小欧阳"。一首歌指引从军路欧阳旭1934年出生在湖南省武冈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家中兄弟5个,他排行第二。"我12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含辛茹苦,供我和三弟上学。"1949年9月,欧阳旭的家  相似文献   

4.
父亲去世已经38年了.我总想写写他.可一直苦于不知从何下笔。最近.回故乡为母亲做88岁“米”寿,又和母亲谈起了父亲。母亲感叹的说.你爸爸这辈子.是该享的福.全没享着,不该受的罪.却全受了。母亲的话,打开了我的思路。我所了解的父亲的人生片断,渐渐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教学《故乡》一文时,课堂上一位学生的提问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学生提出,《故乡》中写“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近三十年了。”“但从此再也没见过面”,这说明“我”跟闰土应该有近三十年没见面了。但文章在写到闰土的儿子水生的时候又说:“这正是一个二十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项圈罢了!”那么“我”都快三十年没见闰土了,又怎么可能知道二十年前的闰土是什么样子呢?何况,二十年前的闰土应该有二十多了吧,他又怎么可能和十来岁的水生相仿呢?这里应该是一个笔误吧?  相似文献   

6.
杨拯陆是杨虎城将军最小的女儿,本应享尽父母宠爱,可她出生后不久,父母却因西安事变被关押了.和外婆一起生活的她,再闻父母消息时,已是阴阳两隔,当年她才13岁. 1955年,杨拯陆在西北大学石油地质系毕业后,她可以去北京,也可以留在西安,但她毅然选择了和同学们一起到新疆搞地质勘探.那里的领导和同事们对这些远道而来的毕业生表...  相似文献   

7.
为何而活     
<正>来到咨询室的林女士今年45岁,是家中老小,自述对任何事情都没什么感觉。因为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为此她甚至曾经想到过自杀。回忆起童年的事情,她也没有特别的印象,只记得母亲说过大姐在三岁时夭折,那时自己还没出生,二哥是油田一线工人,25岁时因工伤事故去世,现在家中还有两个姐姐,虽然与她们关系较差,但林女士不在乎。母亲常说林女士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孩子,小时候经常打架,初中以后开始迷路,只要  相似文献   

8.
他略显消瘦,斜坐在一张黑色的椅子上。每次问他问题时,他总是低着头,"盯"着他的座椅扶手。等我们的话音一落,他就抬起头来,侃侃而谈他最钟情的钻井生活,眼神中透着激情、刚毅。眼前声音洪亮、44岁的东北汉子,就是李新民。41年前,"铁人"王进喜倒下时留下一个遗愿:把井  相似文献   

9.
他一生注定与“山“字结缘.   也许,1956年他在湖北鄂州出生时,父母给他起的名字里就浇灌这层寓意;也许,1977年国家刚恢复高考,他报考“江汉石油学院物探专业“时,就选择了这种人生;也许,1983年他在塔里木勘探中患上奇怪的关节炎,就决定了这种命运.……  相似文献   

10.
扎根基层18年来,景天豪不断挑战自我。赛场上他创造了一个个佳绩,工作上取得了一系列革新成果,诠释了新时代工人的内涵。七年前,景天豪捧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能大赛的奖杯,兴冲冲地回到家,刚满两岁的儿子却因半年多时间没见到这个"陌生"爸爸,直往妈妈身后躲。两年前,景天豪荣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成为河南油田的"明星"、他的大幅"明星照"被贴上了油田主干道路边的灯箱。有一天,他带着儿  相似文献   

11.
他一生注定与“山”字结缘。也许,1956年他在湖北鄂州出生时,父母给他起的名字里就浇灌这层寓意;也许,1977年国家刚恢复高考,他报考“江汉石油学院物探专业”时,就选择了这种人生;也许,1983年他在塔里木勘探中患上奇怪的关节炎,就决定了这种命运。1980年他来到新疆,山山水水伴着他,一干就是26年。26年,他培养了众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如今分布国内外探区;26年,他矢志找油,无怨无悔,带领技术人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难题,他自己也攀上了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祁峰的书画创作,每当我看到他画的驴、马、骆驼等新作力作和他自作自书的题画诗时,总使我十分欣喜、激动不已,多次在其画作上题词留念。祁峰是自学成才的画家,是诗书画印“四绝”集于一身的“全才”。自他八岁开始习画至今,数十年来他在墨海丹青中艰苦磨练,勤奋劳作,笔耕不辍,他时刻牢记并努力实践西北画派创始人倡导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宗旨。不断向古今中外的书  相似文献   

13.
<正>十一年前,28岁的石长元因为在西气东输项目上的突出表现,被点名借到中亚管道项目。哪知道出国例行体检,却查出了急性坏死性肝炎。命在旦夕之际,权威医生提出了亲属肝脏移植的方案。弟弟连夜从老家赶来医院把一半的肝都给了他。同事们也立即组织起了募捐,凑足了手术费。老天爷心疼这个善良的人,手术成功了。不到一年,石长元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相似文献   

14.
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十年如一日奋战在沙海和茫茫戈壁之上,搏击风沙,艰苦创业,他的心中是一种何等厚重的情感与信念? 10年前,一位22岁的共产党员提前一年向学校党组织递交了一份去“塔里木油田”的请战书,并立下“干一番事业”的信念。他把这种信念化作对工作无比的热爱,在塔里木油田生产建设工程上,被评为局级双文明先进个人、优秀大中专毕业生、青年学术带头人、模范共产党员,被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评为国家优质工程项目创建贡献者,他所领导的“冲锋号”青年突击队2001年  相似文献   

15.
<正>铁人王进喜的一生很短暂。27岁以前,为了求生存他忍受着地主、军阀的剥削和压迫,讨饭、出劳役、当童工。从27岁到47岁,玉门十年,大庆十年,20年的工作时间,他做的工作是他浓缩了40年甚至一生能做到的。他以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立下的誓言: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翻阅历史的画卷,我们发现,许是巧合,或是天意?  相似文献   

16.
倒过来试试     
陈松下岗后,再就业成了一个大难题。好不容易有几家企事业单位用人了,结果还是要求苛刻,屡试不第。望着城里铺天盖地的招聘广告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他仰叹中国的人满为患;他迁怒自己企业掌权者的无能,十几年前虽不算太好,但大家都能维持开个工资,混个生活,现在企业怎么变得越来越差,竟让职工纷纷下了岗?  相似文献   

17.
在"三年困难时期",以毛鹏飞为代表的兰州炼油厂的职工,经过10个月的艰苦奋战,用玉门和新疆原油生产出了"争气油"。在兰炼酮苯脱蜡车间管架下的花圃里,埋着一位工人出身的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埋着一位为我国航空润滑油事业做出巨大贡献、酷爱学习、正值盛年而去世的永不熄灭的灵魂。他就是兰炼职工的杰出代表—毛鹏飞。带头搬到大西北毛鹏飞,1929年出生在辽宁省抚顺市的一个贫民家庭,五六岁就跟人捡煤核,七八岁时父亲硬撑着让他上了几年小学。后因家庭生活困苦而辍学,不满10岁的他就进了日伪的  相似文献   

18.
胡庆明 《中国石油》2014,(20):74-75
每当阳光正暖,在北京房山区燕山石化社区迎风五里小区6号楼前的小道上,总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位衣着整齐、西色红润的老人稳坐在轮椅上晒太阳.陪伴着老人的儿子时而与她轻声交谈,时而缓缓推车悠闲地散步.这位老人名叫王淑敏,今年已经102岁了,而陪伴她的儿子郑崇起也已是82岁的耄耋老人.郑崇起坚持四十年如一日的照顾母亲,虽然做的都是平常事,但他的孝心与孝行感动了许多人.  相似文献   

19.
陶炎 《中国石油》2014,(20):70-72
9月,正是学生开学时节.“孩子们都顺利入学了吗?”扬子石化职工冯胜胜的心又揪了起来,开始牵挂千里之外河北沽源县的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19年前,冯胜胜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水厂团干部前往张家口沽源县看望厂团委资助的孩子.河北省沽源县当时是一个人均年产值仅为2480元的国家级贫困县,许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不得不过早地离开学堂,承担起生活的重担.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眼神,冯胜胜做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资助10名贫困生,后来增加到15名.如今,这份爱心已持续了19年,捐款总额近11万元.在他的帮助下,这些孩子都圆了上学梦,其中4人走进了大学校园.冯胜胜的资助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彭展 《中国石油》2014,(7):79-80
轮椅上的陈莹,属马,今年36岁,清秀文静.15岁上初三那年,因一次铁路交通事故,她不幸受伤,双下肢截肢.在父母的呵护下,她坚持上学,从岳阳电大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后自谋职业.2008至2009年,双亲先后故去,陈莹失去百般疼爱的父母,就像风筝断了线. 刘佳与陈莹同年,胖胖墩墩,大大咧咧,是中石化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事业部肟化车间的一名班组员工.曾经,在社区、在工厂,刘佳都是有名的“问题青年”,上班散漫、爱打群架、从不顾家,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家人和组织拿他“没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