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根据悬臂掘进机工作机的液压回转装置,导出了截割头纵向与横向牵引速度和牵引力的表达式,分析了在采用不同的液压回转装置时,截割头牵引速度和牵引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掘进机截割头载荷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3.
部分断面掘进机截割头的改进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在中硬煤岩工作面中掘进机截割头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载割头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对改进前后掘进机的截割性能和载荷特征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截割头可明显改善机器的工作性能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5.
掘进机纵向截割头的运动学分析及简化计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掘进机纵向截割头的不同工作状态,讨论了运动的简化问题,揭示了截割头各工况时的运动过程及速度变化规律,找出了各种情况下磨损最快截齿在截割头所处的位置。这对规划截割头的最佳截割路线,提高截割效率和掘进速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横轴式掘进机截割头截齿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横轴式掘进机截割头截齿的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和加速度方程,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了截割头转速和水平摆动速度对截齿运动速度及加速度相对变化率的影响,为合理选择截割头工作参数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掘进机截割控制技术的智能化,可为我国煤炭资源的高效、安全开采提供技术与装备支持,将对提高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能力,避免或减少并下开采中重大人员伤害的发生,保障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半煤岩巷掘进机截割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截割头载荷的特点及掘进机的工作性能,通过计算机模拟,掌握了半煤岩掘进机的截割过程及力学性能,为该型掘进机的研究和改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截割头缺齿运行在现场使用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利用建立的截割头载荷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截割头各种缺齿状态下运行时工作载荷的变化及其影响作了分析研究,所得结论对于正确地使用和维护掘进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刀形截齿的截割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截割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介绍了单刀截割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并根据试验的结果分析了各种参数对截割性能的影响,所得结论对采煤机和掘进机工作机构的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掘进机横切割头运动规律和几何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研究国外AM50型掘进机切割头基础上,建立了横切割头运动模型和几何模型,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切割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悬臂式巷掘进机截齿装设角度的数学分析,提出了改进截齿装设角度的合理意见。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控制的掘进机截割机构恒功率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悬臂式掘进机的工作特点、数字液压缸的工作性能及被截割的煤岩特性而设计的一种模糊算法,可以通过对工作机构进给速度的模糊控制来实现截割电机恒功率控制,根据断面煤岩分布的不同情况自动调节进给速度,达到降低功率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自动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横向截割头切屑图人机界面系统的设计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以截齿崩落线方程和交点坐标方程为代表的切屑图的数学模型,基于MATLAB/GUI设计了横轴式掘进机截割头切屑图的人机界面系统。利用该系统,通过在界面上输入截割头的相应参数,就能模拟掘进机截割不同煤岩时、不同工况参数下的横轴式掘进机的切削过程和切屑图。通过以国产某型掘进机为例进行模拟,获得了该掘进机在不同参数下的切屑图,根据切屑图比较分析了截齿的受力状态、切屑厚度与截割粉尘量以及截割阻力的大小,为提高截割头设计水平、研究横轴式掘进机的截割过程,改善该型掘进机的截割性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18.
滚简采煤机截割阻力试验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以煤炭截割强变,脆性、破碎性几个特性指标为对象,探索了煤炭截割阻力影响因素,对煤的脆性程度,截割时破碎性进行了评价,为采煤机械的设计计算、选型应用,发挥机器最大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用计算机分析滚筒式采煤机截割部的动态特性,以某种型号采煤机为例,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用矩阵迭代法计算了固有频率及相应的主振型,用模态分析法解出了在激振下的响应。最后计算了系统的动力系数,验证了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