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空间管制区划是规划转型期中有别于传统用地布局规划的一种政策性空间管理手段,而非简单的用地评价分区,其对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由技术型向政策型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岚皋县城中心城区为例,通过构建空间管制区划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得到土地建设适宜性分区,并在此基础上以“规划主干路网和中观用地格局”为核心,结合地形条件进行区划归并和修正,将中心城区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以及高强度、中强度、低强度三类适建区,并单独划出已建区,同时,在各分区之间划出一定宽度的缓冲区,从而得到最终的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2.
钟鑫  丁伟 《城市住宅》2016,(12):63-65
正西藏那曲市中心城区空间规划从城镇发展现状、高海拔环境的角度出发,以宏观尺度研究那曲中心城区空间的布局,构建系统、完善的新城空间体系,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发展方向、选址及空间管制进行研究,并细化转换为规划管理依据。本文将中心城区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及已建区,从而得到最终的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3.
空间管制区划是引导和控制区域资源分配、协调的手段。基于GIS空间分析平台,综合叠加生态安全影响因素和基础影响因素,对涪陵区的生态功能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空间管制区划进行研究,根据管制要求的不同划分为重点协调开发区、都市优化开发区、乡镇引导开发区、生态控制开发区和强制环境保护区五类分区,以期为类似城镇的空间管制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7,(7)
我国对于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视逐渐加强,开展了禁建区、限建区、非建设用地和结构性绿地等的规划实践,但能够落地实施、起到良好管控效果的实践甚微,而城市建成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出现正填补了这一空白。与环境保护领域侧重于污染防治、环境治理不同,城市建成区规划需要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手段,并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协调,与既有的城市规划技术框架对接。文章在"多规合一"的框架下,整合相关规划的空间管制分区,提出划定中心城区生态保护红线的技术方法,以期为城市生态空间保护与管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根据福州市城乡规划一张图,结合规划管理、用地功能分区,在规划单元划分基础上将福州市中心城区划分为470个火灾风险评估单元,运用模糊量化评判法,建立福州市城市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预测福州市中心城区已规划发展区域的火灾风险等级。根据评估结果,得到中心城区的高风险、中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区域分布。并在分析评估城市火灾风险的基础上,将城市建设用地分为3大类:城市重点消防区域、防火隔离带及避难疏散场地,优化消防布局。  相似文献   

6.
论基于行政法制的国土及城乡空间区划管理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国土及城乡空间区划管理的多部门分治的背景下,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空间管制区划等多种区划方式积极创新,但在体系化和法制化两方面存在关键问题,突出表现在政出多门、法源依据不充分、缺乏整体的逻辑框架,导致了具体依法行政的悖论.基于建设法治化社会和政府主导管理的背景,通过对依法行政和区划管理的内涵解析,试图提出多部门协作、结构有机的依法区划行政管理体系,使多部门的分治能够在统一的逻辑框架下协作,并建议进行专门性的"国土及城乡空间区划法"的立法,为多部门的协作搭建统一的法源框架.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品质的关注,作为改善城市环境品质与消减热岛效应的重要途径的通风廊道规划建设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以安庆市中心城区为例,借助PHOENICS软件中的FLAIR模块,运用流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对研究范围的通风廊道采取"城区—分区"的研究思路进行分类研究。城区层面,识别出通风口地区和一二级风道,并将通风口地区划分为建设用地区和非建设用地区,分别提出相应的管控策略。分区层面,进一步识别出三级风道。对应新、老城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采取差异化的研究思路:老城区以"改善现有的通风环境"为目标,针对通风环境较差的地区,提出近远期不同的改善策略,简称为"亡羊补牢"。新城区以"保障未来形成良好的通风环境"为目标,针对识别出的一二三级风道沿线地区,从宽度、建筑密度、阻风率、高宽比和开放度等方面提出控制指标要求及规划策略,总结为"未雨绸缪"。通过探索针对城市内部不同地区的差异化通风对策,以期对今后其他地区城市通风廊道的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乔柳 《室内设计》2010,(2):58-61
在归纳总结山地城市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山地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的规划重点,综合用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建设适宜性评价和禁限建要素等分析了如何对规划区空间管制用地进行有效组织、进而制定空间管制用地分区和管制导引,并依托ArcGIS9.3的空间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提出了一种可操作性较强的山地城市空间管制研究方法,以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空间管制规划为例,探讨了此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及结果。  相似文献   

9.
地下空间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地质环境条件影响着地下空间资源的质量特征与发展难度,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科学评价。牡丹江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受区内地形地貌、岩土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和场地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基于牡丹江市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建立了牡丹江市中心城区浅层地下空间(0~10 m)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按各指标的地质环境条件对研究区进行了分区,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最后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各指标分区图进行叠加,得出研究区浅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图。评价结果表明:牡丹江市中心城区浅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可划分为适宜性优区、适宜性良区和适宜性中区3个质量区。其中,适宜性优区和适宜性良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2.4%,分布于高平原地貌单元上;适宜性中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57.6%,主要分布于高漫滩地貌单元上。在该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时,建议提前做好该区的洪涝等灾害的防治工作。研究成果可为牡丹江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运军  郝春艳 《山西建筑》2010,36(17):28-29
通过对传统城市总体规划中规划与实施问题的关注,阐述了空间管制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采用图表形式对各分区规定的土地主导用途、非主导用途和零星用地允许用途提出了建议,探讨了中心城区空间管制的管制措施,以促进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交通承载力作为科学确定城市密度分区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深圳在新一轮城市密度分区调整优化研究中,将交通系统作为评估密度分区和地块客积率测算的定量分析指标,分别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系统建立了交通承载力和城市开发强度之间的互动评估模型,并在方案编制前、中、后不同阶段采用静态交通评估和动态交通评估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通过反复迭代和评估测试,最终确定基于未来交通规划方案基础上的深圳市新一轮密度分区方案以及不同用地类型的地块基准容积率。密度分区视角下的交通定量评估理论和技术方法,有利于促进城市用地和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为大城市密度分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国内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的主体,在国土尺度下保护具有代表性景观风貌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公园的空间布局成为体制建设的核心问题。合理规划中国国家公园整体空间布局,有助于在国土尺度下进行景观风貌管控。景观风貌是一定范围内景观特征的反映。通过引入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制定了用于遴选国家公园的综合区划方案,分析了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国国家公园的面积、离散度等指标,对中国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关键指标进行限定,以期对中国国家公园的整体空间布局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景观特征综合区划方案包括7个一级景观特征区域、115个二级景观特征区;2)国土面积的25.12%可以作为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域;3)建议国家公园设立的数量为65~133个,国家公园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3%~10.70%。  相似文献   

13.
刘征 《规划师》2007,23(5):5-8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社区发展规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应由地方各级政府主导,以城市总体规划或所在地的分区规划为依据,着重于建立社区服务等级体系,调整辖区,确定服务设施的具体位置和用地规模.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90年代芝加哥市政府为保护工业、维持城市活力,以计划制造区规划为开端,在区划、基础设施、财税等不同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工业用地的管理保护措施。由此带来制造业回流与先进制造业发展,芝加哥政府在此基础上有力推动了工业走廊现代化运动。近年来,深圳、广州、惠州等珠三角城市相继颁布工业控制线等管控现有工业用地转换的工业区块规划,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通过梳理芝加哥工业保护规划制定和发展的历程,总结芝加哥在土地利用基础上的一系列制造业保护措施,为我国城市工业区块规划提供借鉴及启发。  相似文献   

15.
边境口岸型综合保税区是面向周边国家市场的、特殊的海关监管区域,具有独特的功能特征与规划要求。新疆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规划根据保税区面临的交通流线复杂、国内外轨道标准不一致、货物种类多样和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等问题,通过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和交通组织的规划方法,归纳出边境口岸型综合保税区的规划要点,即在满足海关监管要求的同时,强化综合交通流线的组织引导,按照货物储运条件优化空间布局及突出对用地开发的弹性考虑。  相似文献   

16.
从区划法看城市规划控制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邢铭 《规划师》2002,18(10):53-57
目前造成我国城乡建设管理一定程度失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城市土地和空间管理的有效方法,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引入,原有的规划体制正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作者通过对区划法规从历史层面、内容层面、控制层面和制度层面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介绍,指出了完善我国城市土地和空间微观管理制度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的建设用地规模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爱华  范钟铭 《城市规划》2011,35(8):88-90,96
为从根本上实现城市转型,深圳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新的发展和资源观念为指导,以构建经济发展与用地、人口、环境、资源的和谐关系为目标,试图探索一种"非扩张型"的建设用地规模调控思路,强调建设用地规模调控对城市转型的重要推动作用。通过从传统的"以需定供"转向"以供调需",从过去的"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从被动的"终极控制"转向"过程引导",以及以土地供应调整为核心,建立科学的城市转型机制,从而在根本上推动城市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区的现实问题与分区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娜  吴承照 《风景园林》2014,(2):126-131
传统封闭式和孤岛式的分区模式使得自然保护区的发展遭遇瓶颈。保护与开发之间的〉中突是目前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分区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经营的有效工具,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弹性机制为理论依据,从栖息地适宜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系统敏感性3个维度构建自然保护区的有机分区方法。基于GIS技术的多标准判断法和生态演替分析法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土地单元进行生态价值评估和分区,提出“核心区,缓;中区”2大区、“自然环境区/游赏区/生产经营区/科学实验区/管理服务区”5小区的划分方式。旨在通过生态价值的差异性对保护区内土地单元进行划分,从而解决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利益者之间的矛盾,并且以马头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对有机分区体系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选取广州市某规划核心区作为研究区,通过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开展地质环境质量分区评价,综合确定各规划分区工程建设适宜性和地质环境质量优劣,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各规划分区的地基条件和施工条件,开展各类工程建设的经济性对比分析和研究,如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基坑工程等,根据各规划分区工程建设适宜性与经济性,合理调整规划布局,降低后期城市建设成本和风险。  相似文献   

20.
工程地质分区是保证区域土地合理利用、建筑物经济安全的重要前提,工程场地作为区域的规划单元,根据其所具有的复杂地质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区,然后针对各个地质分区提出岩土治理方案,对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经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宝鸡石鼓阁景区的边坡问题勘察和分区治理方案以及建成后效果为例,对该边坡进行工程地质分区作一阐述和探讨、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