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验,研究了提高40Cr钢强度和韧性的问题,即进行二次淬火:第一次高温淬火增加位错亚结构,减少孪晶,消除未熔碳化物,减少偏析;第二次常规淬火,获得第一次淬火所得位错马氏体的遗传,细化晶粒,从而提高强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2.
40Cr钢螺栓断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40Cr汽车发动机底座固定用六角头螺栓断裂的原因。采用断口分析、元素分析、金相分析、力学测试和氢含量测定对断裂试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螺栓断口附近无明显塑性变形,断面较平齐,呈亮灰色,微观断口沿晶分离,晶粒轮廓鲜明,晶面上伴有鸡爪痕,断口附近氢质量分数高达0.00180%,认为残存在螺栓中的氢造成了螺栓延迟断裂。给出氢致延迟断裂的预防措施:(1)合理安排热处理工艺,控制热处理气氛,减少渗碳。(2)增加去氢工艺,减少螺栓中的氢残留。 相似文献
3.
介绍ML40Cr合金冷镦钢线材的化学成分及生产控制,通过热机轧制得到了较理想的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其组织晶粒度达到10.5~11.0级;并对产品进行跟踪,结果用户退火时间由原来的18 h缩短到16 h,硬度HRB值同比其他厂家降低5~10,退火晶粒度达到8~8.5级,达到了用户10.9级标准件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4.
5.
6.
7.
分别采用轧制坯和连铸坯生产φ16 mm ML40Cr冷镦钢盘条,连铸坯盘条冷镦后试样全部合格,轧制坯盘条经1/4冷镦后1个试样出现斜裂纹。对2种坯料生产的盘条夹杂物进行分析,夹杂物级别相对较低且相差不大;连铸坯和轧制坯盘条金相组织均为珠光体+铁素体;晶粒度均为9.5~10级,分布均匀;连铸坯生产的16 mmML40Cr盘条带状组织为3级,存在较轻微的枝晶组织,轧制坯生产的盘条带状组织为2.5级,盘条中存在较明显的方框形偏析。分析表明:连铸坯中的方框形偏析经加热、轧制后难以消除,盘条中晶粒细小,使得钢的变形抗力增大,增加了盘条的开裂倾向。 相似文献
8.
ML40Cr热轧盘条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存在表面硬度高,模具损耗严重,冷镦开裂等问题。ML40Cr热轧盘条工艺控制:LF精炼时间高于40 min,白渣保持时间不低于15 min;连铸过程中,过热度控制在30℃以下,拉速稳定在2.4~2.5 m/min;轧制及冷却过程中,加热温度990~1 030℃,开轧温度950~980℃,减定径温度860~880℃,吐丝温度820~860℃,辊道速度8~14 m/min。分析ML40Cr合金冷镦钢盘条化学成分、非金属夹杂物、表面质量、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严格控制夹杂物的形态、大小,避免表面结疤和线形缺陷的产生,保证金相组织为F+P,无异常组织存在。 相似文献
9.
10.
11.
40Cr激光相变硬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高能量的激光束处理工件表面进行激光相变硬化,使其达到所要求的硬化指标。由实验得出:随着激光输出功率的增大,工件硬化层深度和宽度有所增加,但增大到一定程度,工件表面由于温度高而熔融,硬化指标降低;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大,硬化层深度、宽度有所减小,但扫描速度降低,工件表面热影响区增大,硬化层组织在回火区由硬度较小的回火马氏体、回火索氏体组成,二次淬火区由硬度较大的超细化马氏体组成。 相似文献
12.
13.
Cr12MoV冲模经过硼砂盐浴复合渗钒处理,表层得到白亮的碳化钒渗层,耐磨性增强,冲模的使用寿命提高。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通过断口及金相分析及生产现场调查,找出钻头早期断裂的原因是淬火冷却速度不足,出现断续网状晶界铁素体导致疲劳性能降低所致。指出对不同炉号,尤其是上下限成分含量的钢材要作热处理工艺参数合理调整工作,提出了防止钻头断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高碳热轧盘条添加质量分数0. 30%~0. 35%的Cr元素后,控轧控冷工艺随之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通过盘条综合性能指标的检验对比,验证了Cr元素在钢中的重要作用。高的淬透性,盘条冷却速率降到4℃/s,也不会形成网状渗碳体,相反相对较高的冷却速率更易形成马氏体组织。良好的抗氧化性能使得盘条脱碳层深度、脱碳层的圆周长度都明显低于不含Cr的产品,常规盘条检验80%以上无明显脱碳现象。盘条氧化铁皮厚度能够稳定控制在15μm以下。Cr元素的添加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进一步稳定提升了中高碳盘条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自制民用碳渣对深色革提取液脱色后,用分光光度法对其中Cr(Ⅵ)含量进行测定。碳渣对有色溶液具有良好的脱色性能:在30℃,pH=11.0的条件下,用3g碳渣对20mL的提取液脱色3h,除了黄色染料溶液外,其余染料溶液的脱色率可达95%以上,对Cr(Ⅳ)离子不吸附,排除了检测中有色溶液对Cr(Ⅳ)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