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4.
5.
海水吸收烟道气脱硫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海水吸收烟道气脱硫新工艺。从理论上研究其反应机理,并进行实例计算;介绍国际上权威机构对应用此法脱硫的工厂所作的调查分析及生物检测,其结果均证实此工艺技术可行,对海洋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氯化石蜡装置尾气多级吸收新工艺,既减少了污染,改善了环境,又减轻了腐蚀,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并获得副产品盐酸。尾气排放符合国家排放标准,氯化氢1.5kg/h,氯气2.9kg/h。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二氧化锰氧化法吸收硫化氢的新工艺,考查了酸度、时间、温度等条件对吸收硫化氢工艺的影响,确定了适合的工艺参数。较合适的条件为:一段,溶液体积0.3L、硫酸浓度0.4mol/L、温度为室温、二氧化锰用量10g;二段,溶液体积0.5L、硫酸浓度0.4mol/L、温度为室温、二氧化锰用量10g。氧化剂二氧化锰被还原为硫酸锰可用氧化水解的方法再生,循环使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氧化吸收新工艺可以使硫化氢气体的吸收率大于97%,而且二氧化锰可以通过氧化水解的方式再生,实现了氧化剂的再生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8.
分别考察了在垂直螺旋管内降膜式第2类吸收热泵系统中,溶液流量、循环热水流量、操作温度对吸收器传热传质系数、系统性能系数COP及热效率Eth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流量的增加,吸收器的传热传质系数也逐渐增大,而COP与Eth则有下降趋势;增加循环热水流量,吸收器传热传质系数也增大,但对COP与Eth的影响却较小;对于操作温度,吸收器传热传质系数会随着废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冷却水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同时,通过软件ABSIM的模拟计算,得到的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3,(6):21-26
前 言本标准表 1中的A指标、第 7章、第 8章为强制性 ,其余为推荐性。本标准是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及国内生产和使用实际需要而制定。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 ,化学工业标准HG/T 2 4 98- 1 993《次氯酸钠溶液》同时废止。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氯碱分会 (SAC/TC 63/SC 6)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锦西化工研究院、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陈沛云、胡立明、魏静、李富荣。本标准解释权归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氯碱分会 (SAC/TC 63/SC 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次氯酸钠… 相似文献
11.
从布膜器设计和换热管换热面积计算的角度,提出了次氯酸钠生产装置中竖管降膜反应吸收器的设计方法,选用了相应的数学计算模型并给出了设计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瓮福集团碘回收中试装置生产的高质量浓度含碘循环吸收液为原料,将自主开发的新型氧化剂加人吸收液中进行反应,使碘结晶析出.在探索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反应结晶和快速结晶的工艺条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率、氧化剂用量、冷凝时间等影响因素.研究得到的反应结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5 h,氧化剂用量1:1.2,氧化剂流量0.022 g/s;快速结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结晶温度40℃,结晶时间1.5 h,搅拌速度100 r/min,冷凝时间70 min.碘的回收率提高到99%以上,所得碘样品含碘94.3%,该研究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1789年法国有人首次用氯气溶于水与从苏打灰中制得的苛性钠混和,生成次氯酸钠,用于纺织品的漂白,而且逐步取代了沿用的织物“曝晒法”成为早期化学工业的基础。二个世纪以来,逐步发展成拥有漂粉、漂液、漂粉精、次氯酸钠、次氯酸锂等一大类次氯酸盐产品,并且在消毒、杀菌、除臭、纸浆漂白、有机产品、中间体等方面扩展了用途。1975年用于次氯酸盐上的耗氯量美国是64万吨,日本是15万吨,耗氯比率均在7%,年增长率达7.4%;当时,我国耗氯量是5万吨,耗氯比率3.8%。从产量上来看,一般趋势是漂粉逐渐淘汰,漂液处于稳定,而唯次氯酸钠和漂粉精增长很快。特别近年来在化学工业、家用、上下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次氯酸钠这一古老的产品仍处于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5.
16.
17.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5,(1):41-41
由于下游用户需求旺盛,近期国内市场次氯酸钠需求量出现增长,价格有所上扬。主要生产企业最新报价:开封东大600元(吨价,下同),有所上涨;武汉汉洪化工厂含氯10%品580元,含氯11%-12%产品700元,含氯13%产品900元。 相似文献
18.
19.
介绍了升膜式蒸发器和降膜式蒸发器的结构特点,分析了升膜式蒸发器和降膜式蒸发器的应用范围,论述了升膜式蒸发器和降膜式蒸发器的应用实例,最后展望了升膜式蒸发器和降膜式蒸发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