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康洪幸 《工业建筑》2014,(8):136-139
化学植筋技术是一种基于混凝土结构的新型后锚固技术,但目前对动力荷载下的植筋受力情况研究较少。综合国内外对化学植筋在静力作用下的黏结机理,对植筋试件在低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黏结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通过4个混凝土试件的植筋在低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黏结性能试验,得到植筋的位移-荷载及应变-荷载等滞回曲线、植筋轴向应变及黏结应力曲线等并对此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植筋在动荷载作用下黏结性能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植筋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加固与改造工程中,但面对复杂多样的实际工程需要,植筋技术相关研究尚需不断拓展。试验设计共24个植筋深度为10d、15d、20d的CGM混凝土试件,对C6、C8两种小直径钢筋在中低周疲劳荷载作用下植筋锚固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轴向拉拔荷载与植筋深度相同时,疲劳荷载使胶筋界面滑移量显著增大且滑移速率加快。实测得到了植筋试件的荷载—轴向应变曲线,分析得出疲劳荷载、植入深度对植入端受荷分布的影响,提出了小直径钢筋植筋在疲劳荷载工况下工作时,可通过适当增加植筋深度使植入端受荷均匀,以达到减小胶筋滑移,避免粘结破坏,提升锚固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工业建筑》2017,(1):174-179
为研究无机胶植筋后锚固连接的抗震性能,对4榀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进行有机胶与无机胶植筋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其中1榀整浇注构件,3榀植筋构件。在设计试件时考虑了节点植筋形式和植筋胶种类两种影响因素。分析研究4榀构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破坏机理、钢筋的锚固性能、承载能力、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植筋胶种类和节点植筋形式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较大影响。无机胶植筋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最终发生锚固破坏,有机胶植筋试件的破坏形态同整浇注试件,采用无机胶梁单独植筋试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鉴于目前植筋锚固技术规程尚不完善,本文以不同植筋锚固长度为参数开展了混凝土框架梁植筋锚固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获得滞回曲线、耗能系数和延性,与理论计算进行了对比,提出植筋锚固长度的设计建议,最后给出该类工程的施工建议,可为建筑物加层、改造及新旧混凝土结构连接等工程提供良好的参考,同时为相应的规范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高温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植筋锚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植筋边节点构件高温时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得到P-A曲线和钢筋的最大应变值,分析了高温对植筋边节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温度(焊接温度和高温200℃和300℃)对植筋结构锚固性能的影响,并给出合理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6.
《结构工程师》2015,(5):F0004-F0004
进行了植筋胶金属套筒法、混凝土植筋约束拉拔等试验,考察了植筋胶与钢筋、植筋胶与混凝土之间的细观结构破坏特征,建立了界面黏结滑移本构关系,为进一 步的植筋锚固理论分析打下了基础。通过对植筋混凝土构件在不同基材环境、不同荷载工况下的系列试验,从宏观层面认识了混凝土植筋锚固的受力机理和破坏形态,对植筋技术的工程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结构植筋锚固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钢筋混凝土植筋结构中影响植筋锚固性能的主要因素,介绍了建筑结构植筋的荷载-滑移特征研究的主要结论,指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植筋锚固性能研究有待于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潮湿混凝土种植钢筋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凝土的植筋在结构加固和改造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地下工程潮湿环境下混凝土植筋的施工质量控制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对不同施工方案下混凝土植筋试件进行了拉拔试验,对比了潮湿和干燥环境下混凝土植筋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和破坏形态。结果表明,潮湿环境下清孔工艺对植筋锚固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钢筋混凝土植筋锚固构件受低周反复荷载作用的恢复力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研究钢筋混凝土植筋锚固构件粘结锚固性能的基础上 ,分析比较了植筋锚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整浇受弯构件受低周反复荷载作用的恢复力特性 ,探讨了植筋锚固构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植筋锚固构件具有较好的延性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化学植筋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植筋锚固试件的单向拉拔试验,通过测量在不同荷载等级下的钢筋滑移、钢筋应变分布并通过观察试件受力破坏过程,归纳植筋锚固的破坏模式,探讨粘结锚固的机理,寻找粘结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粘结滑移本构关系。建议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中,植筋锚固拉力位移曲线可采用四阶段模式,给出了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的基本形式,可用于植筋锚固的有限元非线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油溪长江大桥北岸开挖路堑下伏隧道锚的特定工程地质背景,为研究该浅埋隧道锚围岩承载特性,通过围岩地质与力学特性评价、工程经验模型预测、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和现场模型试验验证的综合研究方法,对隧道锚围岩的变形承载特性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程经验模型预测的承载力结果最低,为10.2倍设计荷载;模型试验加载获得的极限...  相似文献   

12.
余美万  张奇华  高利萍  罗荣  李玉婕  王帅  边智华 《岩土工程学报》2021,(2):338-346,I0006,F0003
金东大桥隧道锚建在复杂岩体地层中,尚无类似的工程经验借鉴,为分析该桥隧道锚承载能力,在实体锚上游侧山体边坡开挖模型试验洞,制作相似比1∶11的隧道锚模型,采用后推法进行模型试验,包括弹塑性阶段试验、蠕变试验和满负荷的超载试验,配套进行了岩体(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岩体声波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锚岩体性状与实体锚基本接近,模型锚围岩声波低于实体锚,模型锚地层具有较好的地质代表性;模型锚至少在8倍设计荷载作用下变形处于近似弹性阶段,在6倍设计荷载长期作用下未出现蠕变现象,推断实体锚围岩的超载稳定系数>8,长期安全稳定系数>6,成果可为类似复杂围岩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可靠度分析确定刚性抗滑桩锚固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刚性抗滑桩锚固深度,建立了锚固深度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基于强度折减有限元法进行了可靠度分析;可靠指标的选取应考虑边坡工程等级,以目标可靠度为控制指标去指导抗滑桩锚固深度的设计。通过工程实例,把计算参数视为随机变量,以可靠度分析考虑参数变异的程度对抗滑桩锚固深度的影响;通过可靠指标对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确定抗滑桩锚固深度主要影响参数;算例表明采用可靠度分析方法确定抗滑桩锚固深度是合理的,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双排桩-承台-挡墙作为一种新型组合支挡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已有应用,但尚未建立较为成熟的设计计算方法。鉴于此,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同时考虑地基抗力和桩-承台协调作用的设计计算方法,推导了桩基和承台的挠度、转角、剪力、弯矩计算公式。并针对具体工程实例,采用了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该理论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承台最不利位置出现在侧截面跨中位置;前桩为主要承担滑坡推力的结构;桩基弯矩最大值出现在锚固界面以下约0.2倍锚固长度处,剪力最大值出现在锚固界面附近。  相似文献   

15.
确定预应力锚索设计参数的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通常采用预应力锚索(杆)加同不稳定边坡以改善其稳定性。然而,至今为止,对预应力锚固的设计大多过于保守,造成过多的工程浪费,锚固设计理论与方法有待于深入研究。通过对影响岩锚设计参数的因素分析,应用优化与决策理论,提出了岩锚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建立了岩锚支护设计决策支持系统RSASYS,为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岩锚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可行并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郑卫锋  许卫平  熊保林 《工业建筑》2011,(Z1):520-523,296
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已逐渐在深基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构件之一锚下承载结构的破坏模式与设计计算尚不明确。结合工程实例对锚下承载结构的各个组件进行详细阐述,然后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针对不同的预加应力,首次对槽钢、垫板、加劲肋钢筋、喷射混凝土等构件之间的选型尺寸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各个构件之间合理的匹配关系,为相关人员在设计锚下承载结构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吉卫东 《土工基础》2009,23(4):59-62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岩土工程边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工程实践中人们对其机理还没有深刻的认识。现就预应力锚索加固的特点,对预应力锚固技术处理措施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锚固技术可以提高岩土边坡稳定性是解决岩土边坡工程复杂的工程问题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因此它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介绍了锚固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锚杆的锚固机理,对锚杆锚固质量优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获得了一些有益结论,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金超  杨玉泉 《建筑结构》2012,(1):101-104,74
结合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对有粘结预应力蛋形消化池结构环向预应力束在张拉期的变角损失、锚圈口损失、孔道摩阻损失、锚固回缩损失这4项瞬时预应力损失进行现场试验研究,测试方法及试验数据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根据试验结论对环向预应力筋张拉后的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上下束环向预应力筋张拉端锚固槽交错布置的方式,可有效弥补预应力损失沿环向分布的不均匀,并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锚固类结构第二交结而剪应力分布状态与演化规律、衰减特忡和作用机理研究是锚固类结构工程科学合理设计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国内外技术标准均按平均剪应力的概念和方法进行设计,存在严荸不合理性和潜在危险性。据此,主要论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上述问题的研究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继续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