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强度马氏体不锈钢铸件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冷裂、表面粘砂、缩松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从铸造工艺、热处理和焊补工艺等方面提出了保证高强度马氏体不锈钢铸件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杨军  王鑫  陈美玲  高宏  杨莉 《铸造》2011,60(11)
水轮机用铸造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遭受着泥砂冲刷和腐蚀的双重作用.在生产条件下将经过表面改性处理的纳米SiC粉体加入到铸造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中,分别在加与不加NaCl的两种水砂粒介质中进行磨蚀试验,研究纳米SiC粉体加入量对其耐磨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C粉体强化处理后马氏体不锈钢表现出优越的耐磨蚀性能,其材料失重形式主要为韧性断裂,当SiC加入量为0.1%时,在水砂粒和3.5%NaCl水砂粒中磨蚀率分别降低了90%和86%.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大型纯净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铸件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铸件质量及相关工艺控制等关键制造技术,其成果完全满足三峡电站700MW大型水轮机不锈钢转轮的技术要求,已成为我国自主研制的700MW大容量混流式水电机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还描述了纯净超低碳高屈强比高强韧性铸造马氏体不锈钢新材料的技术特点.未来10年,纯净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铸件及其先进制造技术在国内外核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工业中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高屈强比高强韧性马氏体不锈钢新材料、大型铸件的快捷制造技术和利于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工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行业信息     
《焊接》2001,(9)
第二届“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 2 0 0 2会议”将在布鲁塞尔召开  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 ,也叫可焊马氏体不锈钢或低碳超强 1 3Cr钢 ,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直到现在 ,主要率先应用于石油和气体工业 ,特别是应用于输油管和微酸气体的加工以及其它工业 ,如水力发电厂、化学加工厂、食品生产厂和运输业等领域。这些新型的可焊马氏体不锈钢材料在许多应用领域中具有高强度、低温性和耐腐蚀性的优点。其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原因是与碳钢和双相不锈钢相比 ,他们是比较经济的选择。由该材料制造的产品有板材、管材、配件、法兰以及可匹配的焊接材…  相似文献   

5.
铸造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霞  刘春明 《铸造》2007,56(1):1-5
总结了铸造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的成分、组织结构和性能研究的现状。指出该钢的发展趋势是降低钢中气体、夹杂和有害元素含量,优化钢的微结构和铸造、焊接及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水轮机用铸造低碳马氏体不锈钢ZG06Cr10Ni4Mo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娄延春 《铸造》2005,54(11):1073-1075
将典型的水轮机用低碳马氏体不锈钢ZG06Cr13Ni4Mo(相当于ASTM的CA6NM)中的Cr含量降低至8.5%~11.5%,形成一种新型水轮机用铸造低碳马氏体不锈钢ZG06Cr10Ni4Mo.给出了ZG06Cr10Ni4Mo成分范围、热处理规范、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要求以及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同时给出了ZG06Cr10Ni4Mo及其他水轮机用不锈钢的抗空蚀性能和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不锈钢铸件落砂判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呋喃树脂砂型铸造ZG06Cr13Ni4Mo低碳马氏体不锈钢铸件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工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发出铸件落砂判据,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不锈钢这一级的钢于1050~1150℃温度范围内,在氮气中氮进行上升扩散,淬火得到高氮马氏体或高氮奥氏体渗层。低碳、低氮马氏体类可能是含氮淬硬层形成硬的马氏体渗层,可用于不锈钢轴承和工具;双相不锈钢处理后获得高强度奥氏体渗层,可以减轻泵的气蚀。与碳元素相比,溶入的氮可以提高耐蚀性。该工艺与普通渗氮处理的本质区别在于氮是溶入奥氏作中而不是在铁素体中沉淀析出。  相似文献   

9.
不锈钢这一级的钢子1050~1150℃温度范围内,在氮气中氮进行了升扩散,淬火得到高氮马氏体或高氮奥氏体渗层,低碳,低氮马氏体类型可能是含氮淬硬层形成硬的马氏体渗层,可用于不锈钢轴承和工具;双相不锈钢处理后获得高强度奥氏体渗层,可以减轻泵的气蚀。与碳元素相比,溶入的氮可以提高耐蚀性,该工艺与普通渗氮处理的本质区别在于 溶入奥氏体中而不是在铁素体中沉淀析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低碳马氏体技术的概念、理论、工艺,讨论了低碳马氏体技术分别在模具、调质件、高强度螺栓、铁路铁轨、矿用高强度扁平接链环以及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指出淬火后获得更多甚至全部低碳马氏体组织是提高零部件力学性能、延长零部件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水轮机不锈钢叶片铸造工艺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低碳马氏体不锈钢(ZG06Cr13Ni4Mo)水轮机叶片铸造工艺。生产实践表明,不锈钢叶片宜平做竖浇。浇注系统采取全底注、全开放式;用CO2-水玻璃高铬刚玉砂作面砂、醇基高铬刚玉涂料,可以得到良好的叶片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改性纳米SiC粉体对低碳马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处理,研究了改性纳米SiC粉体对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的金相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改性纳米SiC粉体处理后的马氏体不锈钢,在NaCl溶液和FeCl3溶液中的抗腐蚀性能均有明显的提高,且经工艺三处理过的试样,其抗腐蚀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3.
我国铸造不锈钢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汉桥  魏伯康  林汉同 《铸造》2002,51(5):268-272
概述了国内铸造不锈钢的应用现状 ,认为不锈钢生产中碳、氮等元素的含量较高是与先进国家铸造不锈钢生产水平的主要差距。通过对我国近年不锈钢研究发展趋势的分析 ,指出低碳和超低碳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及经复杂合金化的专用不锈钢是我国铸造不锈钢的主要发展方向 ;通过微量稀土等元素来提高不锈钢的性能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电渣熔铸三峡电站水轮机导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电渣熔铸低碳马氏体不锈钢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明显优于普通砂型铸造方法.在电渣熔铸三峡水轮机导叶的试验研究中,成功地解决了设备、工艺方面的关键技术.利用该技术成功地熔铸出各项指标满足定货要求的三峡水轮机导叶铸件.  相似文献   

15.
镍含量对13Cr型低碳马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镍是影响13Cr型低碳马氏体不锈钢性能的主要元素之一。本文研究了13Cr型不同镍含量的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电磁性能,组织状态以及电化学条件下腐蚀电位变化等。研究确定:低碳马氏体不锈钢中镍含量在.5%-6.0%时,可获得良好的强韧性。作为软磁不锈钢使用,其镍含量控制在3.5%-4.5%区间内,可获得满意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电磁性能。  相似文献   

16.
张朝生 《上海金属》2005,27(5):63-63
低碳马氏体不锈钢作为摩托车盘形制动轮转子材料,系在淬火状态使用。由于制动器制动时磨擦生热,温度可达到500%左右,从而发生回火性软化,造成磨损量增加和产生翘曲。因此,要求开发抗回火软化的低碳马氏体材料。日本JFE钢研所通过添加Nb和提高N含量,开发出明显提高抗回火软化的低碳马氏体不锈钢。  相似文献   

17.
采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超高强度不锈钢的断口形貌,用万能实验机测试了不同回火温度的超高强不锈钢的力学性能,研究了超高强度不锈钢不同回火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540℃、4 h回火后该种超高强度不锈钢合金具有最佳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达1 902 MPa,屈服强度为1 395 MPa,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为14%和67.8%,冲击韧度为130 J/cm2。此回火温度下该超高强度不锈钢为回火马氏体组织,马氏体逆转变而生成的逆转变奥氏体含量在5%左右,使其具有良好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砂型铸造工艺生产的喷淋泵壳体铸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缩孔、缩松等缺陷,运用Any Casting软件对该铸件凝固过程进行模拟,结合铸件低碳马氏体不锈钢材料的铸造特点和结构的特殊性,分析缺陷的形成原因,通过工艺改进,消除了缩孔缩松缺陷,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难题,获得了满意的铸件。  相似文献   

19.
高蕊  赵云志 《现代焊接》2011,(7):48-49,51
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大型铸锻件最终回火热处理温度一般不超过600℃,因而其焊后回火热处理温度要低于600℃一般为550~570℃,这样造成其焊接区的强度,比正常回火热处理温度下的强度、硬度偏高。在限制条件下,为了尽量降低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铸件焊接接头的焊后残余应力,改善焊接接头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焊后回火热处理试验,分析了延长回火保温时间,对超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焊缝强度、硬度、冲击韧性和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430铸造铁素体不锈钢的脆性进行了分析,采用金相显微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冲击断口宏观和SEM等技术手段探讨了430不锈钢发生脆化的原因.结果表明:430铸造铁素体不锈钢的脆性主要是由铸造过程中马氏体的生成引起的,通过700℃热处理水冷可以显著提高430铸造铁索体不锈钢的韧性,并同时改善其抗拉强度和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