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圆锥形弹性环摩擦联接是靠弹性环与轴、轮毂接触表面上的摩擦力来传递扭矩和轴向力的,当紧固螺母时,弹性环相对移近,外环胀紧轮毂而内环压紧轴。由锥形弹性环与压紧螺母组成的摩擦联接装置如图1.弹性环不宜开口,因开口式弹性环不能保证高的对中精度。  相似文献   

2.
锥面联接零件设计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荣娟 《机械设计》2003,20(2):42-43
针对锥面过盈联接零件提出一种控制压入力的压入法,控制压入力的压入法就是计算出装配所需压入力,利用压入力控制装配过盈量并出了相应计算公式,对设计锥面联接零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汽车铝合金轮毂螺栓联接轴力保证轮毂螺栓联接的安全可靠性,建立轮毂螺栓锥面联接旋紧过程力学分析模型,研究轮毂螺栓联接结构设计对轴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分析轮毂锥孔的弹塑性状态,利用Abaqus分析啮合螺纹轴力分布规律及螺栓联接轴力与旋紧力矩的关系,提出轮毂螺栓联接的轴力提升方法和改进措施。仿真结果表明,减小螺母锥面联接摩擦力、增大螺母锥角及旋紧力矩、改变螺母锥面结构形式均可提升轮毂螺栓联接轴力,轮毂及啮合螺纹的承载能力影响螺栓联接轴力的提升程度。通过轮毂螺栓联接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涨紧联接环是国际上使用较普遍的联接方式,可以代替各类键联接、精度要求较高的热压配合或压配合联接.一、涨紧联接环的结构如图1所示,涨紧联接环由后压紧环、外环(带缝隙)、内环(带缝隙)、前压紧环、垫片、拉紧螺栓等组成.通过螺栓拉紧外环向外涨紧,内环向内涨紧,使轴与轮毂(孔)联接起来  相似文献   

5.
基于某设备搅拌轴上的锥面过盈联接,结合锥面角度因素和实际受力情况,建立关于压入过程中压入力和传递扭矩所需锥面间结合压力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使用ANSYS Workbench进行仿真,通过对锥轴施加相应的压入力,得到锥面接触面上的压力分布情况。仿真得到的结合压力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也验证了锥面间结合压力与压入力之间的关系,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建立螺栓联接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对比的方法对某扶梯驱动机座连接螺栓进行了失效分析。该分体式螺栓在螺杆旋入T形头方向上的第一圈旋合螺纹牙根存在较大的应力,是整个联接的薄弱环节。有限元分析定量证实了不合理的螺栓分体式结构设计、螺纹联接旋合长度不足以及安装过程中预紧力控制不当造成了螺纹压溃拔出螺栓头,是螺栓的主要失效形式,与破坏性试验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3MZ3015型和3MZ309型超精加工机转位机构的主轴和夹盘采用了弹性套联接形式(图1),提高了转位性能,弹性套是一种新颖的联接元件,与一般的键联接、无键联接(压入联接或热压联接)比较,除了它接触面上没有键槽及尖角,不产生应力集中,承载能力高,定心性好及重量轻、轴向空间紧凑、装拆方便等优点外,尤鲜为人知的是,其相位可微量调节,具有变刚度的特性。现将其工作原理及联接计算简介如下。一、工作原理和比压由图2可知,弹性套在螺栓的轴向力作用下,其内外表面卸载槽受挤压而趋于收敛,内表面各环直径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国内销轴的压装主要采用油压机来完成,其压入过程中压入力大小无法监控的现状,开发设计了一种通过数字化形式来监控销轴压入力大小的减速起动机行星轮销轴压装专用设备。该设备能对销轴压入力大小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不合格产品,对提高机械制造业、尤其是汽车电器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强力锁紧圈     
强力锁紧圈(POWER LOCK)是一种新型的无键联接元件。它与一般的键联接,压入(热压)联接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成本低廉,安装定位简便;无需在轴或轮毂上开槽影响零件强度;可以在轴上任意位置定位紧固,轮毂在轴上的径向相位可以任意调整,这对凸轮类零件特别适合。它还能承受预定的扭矩和冲击载荷;无须止推装置而能承受较大的轴向推力;联接后无间隙有一定的密封作用;装拆方便能多次使用等等,在日本等国,强力锁紧圈已成为专业工厂大量  相似文献   

10.
锥面弹性衬套无键联接承载能力及压入力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锥面弹性衬套无键联接传动的特点,进行了受力分析和承载能力计算。根据结合面的压强计算了压入衬套所需的最小压入力,并依此确定紧固螺钉的数量,以确保压牢衬套,满足传递扭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汽车传动轴中间支承及变速器输出轴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根据汽车传动轴的布置形式,对传动轴的中间支承和变速器输出轴的受力特性给予分析。阐明了中间支承和变速器输出轴,承受的扭矩与中间支承的布置有关,并提出使其处于受力良好状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谐波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扭转振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传动误差、非线性扭转刚度以及间隙等非线性因素,建立了新的谐波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微分方程。传动误差采用了新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对转矩转角实验曲线采用3阶多项式拟合,然后求导得到刚度公式的方法。开发了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软件。实验和仿真研究系统的动力响应,以及不同频率的误差分量对系统动态响应的贡献,明确了设计、制造及装配中主要的误差控制对象。  相似文献   

13.
宿月文 《润滑与密封》2023,48(12):108-116
为构建考虑轴承接触弹性的摆线针轮传动效率理论计算方法,并揭示轴承非线性刚度的影响机制,提出一种耦合摆线轮设计参数、接触载荷及轴承参数的传动效率理论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输入轴与摆线轮的轴承弹性,并引入非线性的轴承刚度。采用牛顿法建立摆线轮受轴承弹性力、惯性力及接触载荷时的动力学微分方程,求解该方程得到轴承弹性位移,并将其与轴承刚度参数纳入传动效率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轴承刚度参数和运行工况下的理论传动效率,并利用理论计算效率与实验测定值的差异,对理论模型加以修正并迭代计算,从而拟定轴承参数。分析表明:轴承刚度指数较小时传动效率受运行速度和负载影响很小,轴承刚度指数较大时传动效率随着负载增大而提高;拟定刚度模型具有合成效应且给定合理参数下所得传动效率与测试值大致相符,可为摆线针轮传动效率评估提供高效且准确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将压力角作为传力特性评价指标,用以指导双相激波摆杆活齿传动设计参数的选取。基于活齿啮合理论,运用复数矢量法建立齿形方程,以两类典型传动为研究对象,推导了压力角解析式,分析了各压力角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压力角与摆幅系数、中心轮齿数、基圆半径、摆杆长度以及中心距的关系。运用正交试验法,选取四因素三水平试验表进行方案设计,获得了各设计参数对压力角的影响权重。  相似文献   

15.
基于nCode Design-Life传动轴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链传动提升系统的结构,计算了提升传动轴的受力。基于ANSYS Workbench对其做静态分析得到其应力分布云图,将有限元分析结果导入至疲劳分析软件nCode Design-Life中,对传动轴进行疲劳可靠性分析,得到传动轴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结果云图以及各节点的疲劳寿命图,验证了传动轴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在对比汽车传动轴传统单端压装和两端压装的基础上,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汽车传动轴过盈压装进行有限元模拟仿真,通过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如过盈量、轴管长度、不同过盈组合形式等对传动轴支反力RF,轴管径向塑变U1和轴向应力S33的影响,对传动轴压装工艺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7.
对斗轮堆取料机的斗轮驱动轴与减速器的结构形式及受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使用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新的连接方式,新连接方式综合性能好,可为驱动轴与减速器连接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Beveloid gears,also known as conical gears,gain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in industry practice due to their abilities for power transmission between parallel,intersected and crossed axis.However,this ty...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关键设计参数对平面包络内啮合蜗杆传动接触性能及承载能力的影响。基于齿轮啮合原理,构建平面包络内啮合蜗杆传动的空间齿面接触线方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求得空间齿面接触线,并将其映射到蜗轮齿面,通过分析中心距、传动比、母平面倾角、蜗轮回转轴倾角、蜗轮转角、蜗杆分度圆系数、主基圆系数等不同参数对蜗杆齿面接触区域的分布情况,找出合理的设计参数范围,此外,根据初步分析结果,选取一组较为合理参数生成了平面包络内啮合蜗杆传动的三维模型。研究表明,传动比、母平面倾角、蜗轮转角对平面包络内啮合蜗杆传动的接触区域有较大影响,母平面倾角在18°~36°、蜗轮回转中心轴倾角在30°~54°、蜗轮转角在90°~138°之间取值时,平面包络内啮合蜗杆传动的具有较好的接触区域。研究结果为平面包络内啮合蜗杆传动的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The outer circlip constraint is a typical way for a wet multidisc clutch to limit the axial displacement of friction components. The pressur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a clutch, excited by the concentrated reactive force of the outer circlip, is revealed by a simplified pressure calculation model. Moreover, a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tact pressure distributions on friction surfaces. Thermal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radi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on friction surfaces is performed numerically.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centrated reactive force contributes to the dissimilar distributions of the contact pressure along the radial and axial directions. The radial contact pressure considerably affects the temperature fields on friction surfaces, which is verified effectively by bench tests under the creeping condition. Both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outer circlip is identified to be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expansion of the radi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 order to smooth the contact pressure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three new designs for a circlip are proposed, including an inner circlip, medial circlip, and both inner and outer circlips. Considering the ut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four cases, the design with both the inner and outer circlips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