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国内海上风电开发刚刚起步,所采用的样机基本为国产陆上风机改造而成,质量窘境导致故障率居高不下,这也造就了一个巨大的新型市场。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海上风电机组多导管架结构概念设计,对某型5 MW多导管架结构进行模态分析、整机载荷计算与极限工况下的刚强度分析。根据受力特点,建立多导管架结构的多目标拓扑优化模型,通过最小尺寸约束抑制棋盘格现象并设置对称面约束,得到不同权因子下的拓扑优化结果。基于某一加权因子下拓扑优化结果,重新建立新型多导管架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载荷重分析。通过极限工况下的静动态分析结果对比可知,优化结构一阶固有频率略有提高,最大变形和应力均大幅降低。上述结果证明了提出的拓扑优化流程在海上风电机组多导管架设计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国际能源署(IEA)课题30"海上风电机组动态学仿真软件和模型的比较"项目第一阶段桁架式支撑结构的海上风电机组仿真结果,针对海上风电模型复杂的特点,给出桁架式支撑结构细节,研究用BladedV3.80建立桁架式支撑结构的海上风电机组模型。与其他软件建立的模型比较质量和模态,验证海上风电机组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上风电朝着深远海、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市场上风电机组的迭代速度加快,而海上风电场整体开发周期长,与风电机组的机型研发速度不相匹配,故在海上风电场的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将不同型号的风电机组进行组合布机;但要如何在不同机型的搭配方式中,从经济性与可靠性的角度选择出最佳的拓扑结构进行连接,是混搭风电机组拓扑结构优化的主要难点之一。因此,构建考虑混搭风电机组的海上风电场集电线路拓扑结构动态优化方法,以改进K-means算法和改进Prim算法完成海上风电场的回路划分、路径设计;采用动态交叉优化策略完成拓扑中海缆交叉的处理,权衡每个拓扑方案的经济性与可靠性成本,进行最佳拓扑结构输出;最后通过不同混搭风电机组场景下的拓扑优化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8.
9.
针对目前广泛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风电接入下计及碳交易的机组组合问题。在模型方面,对火电机组产生的CO2,引入碳交易机制,采用限量排放、差额交易的形式;对于其他污染物,如SO2、氮氧化合物(NOx)、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TSP)等,将排放成本与火电机组出力建立函数关系,作为惩罚成本进行计算。在算法方面,提出一种改进的二进制粒子群优化(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PSO)算法,将计及污染成本的机组组合问题变成一个双层优化问题。外层采用改进BPSO算法确定机组启停状态,内层通过改进λ迭代算法计算机组组合及风电出力。在算例方面,通过与其他算法进行对比说明算法的有效性,分析变化的碳排放配额、碳交易成本对机组组合结果的影响,得到兼顾环保性和经济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针对尾流效应在风电机组之间产生影响的问题,为了更加合理利用风能,增加风场的输出功率,在风场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对风场内风电机组进行布局优化,根据风场实际仿真数据训练建立尾流风速场风速矢量计算模型和尾流影响区域风速计算误差函数,迭代计算尾流区域的风速矢量最优解;然后,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对粒子群进行参数密度熵分簇优化,对不同种群进行寻优,计算出最优的风场布局排列,提高计算机的计算效率;最后,通过CFD生变化时,模型能够计算出尾流效应区域的风速矢量,仿真结果及分析证明模型和优化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有望规模化应用的背景下,供电公司与PHEV用户市场力的博弈越来越频繁和紧密,以电价作为杠杆,计及供电侧平滑电网等效负荷波动和用户侧效益,采用电价综合反应曲线和用电弹性矩阵来分别表示PHEV用户充电和放电弹性特性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合理的充放电峰谷分时电价机制调控PHEV用户接入电网行为对平滑系统负荷的有效性,同时PHEV用户经济效益也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上风电场,综合功率提升和疲劳平衡分配的优化目标,提出一种以天为优化周期的优化策略.在电网高负荷时段,基于Jensen尾流模型,以轴向诱导因子为优化变量,风电场整场功率最大为目标,运用随机粒子群算法进行风功率利用提升优化控制;在电网低负荷时段,基于风电机组综合疲劳系数计算方法,以机组轴向诱导因子为优化变量,应用尾流... 相似文献
17.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SOFC)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形式,日益受到重视.针对SOFC系统过于复杂,现有的理论电压模型存在明显不足的特点,绕开了SOFC的内部复杂性,利用经过粒子群算法(PSO)优化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对SOFC系统进行辨识建模.以氢气流速为神经网络辨识模型的输入量,电流/电压为输出量,建立SOFC在不同氢气流速下的电池电流/电压动态响应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基本表示出SOFC系统的电流/电压的动态响应,说明利用GRNN建模的有效性,所建模型精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电力需求侧负荷需求响应能力,降低家庭用户的用电成本和电网日负荷曲线峰谷差,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家庭负荷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分析家庭负荷的运行特性并对其分类建模,采用功率平衡和储能充放电功率为约束,建立以用电成本和负荷峰值平均功率比为目标的负荷优化调度模型;其次,以自适应惯性权重和均值欧氏距离等策略对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并用改进算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优化求解;最后,用实际算例进行仿真,验证所提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用户参与需求响应提供了多种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基于粒子群算法编写风力机叶片优化程序,利用Matlab/Simulink接口嵌入到FAST主程序之中实现叶片优化程序与FAST之间的交互,以实现风力机最大发电功率为优化目标,完成风力机叶片气动外形的自动寻优。该方法可考虑实际海况及风力机搭载平台对叶片优化结果的影响,可同时考虑风向分布对优化结果的影响。NREL 5 MW风力机低风速下的优化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风力机功率提高1.5%。当考虑实际风力机布置海域风向分布情况时,加权优化结果表明风力机最大功率可提高3.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