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研究夏季城市居住建筑内人体热调节行为的节能效率,以在校大学生为受试对象,在人工气候室测试了不同温度调节下人体生理和心理测试的变化规律,确定了静风静坐、电风扇、扇扇子、湿毛巾擦拭四种热调节行为方式的热容忍温度,通过动态能耗模拟,计算了不同容忍温度所对应的空调节能潜力.研究发现:人体体温随室内空气温度升高而升高,但升幅不大;心率和血压值随空气温度升高并无显著性变化;四种热调节行为的容忍温度范围为:29.2~31.1℃,并对其进行了排序;夏季,热调节行为的容忍温度越高,则空调使用时长越短,节能率越大,四种热调节行为的节能率变化范围为:0~57.2%.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高校教室夏季热环境,通过对郑州地区某高校教室进行调研,测试其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壁面温度等环境参数的同时,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受试者的主观感受,探索教室热环境参数与受试者热感觉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预测平均评价PMV与室内空气温度ta的拟合方程,预测热中性温度为24.5℃,可接受温度范围为22.5~26.4℃;得到了热感觉投票均值MTS与室内空气温度ta的拟合方程,实际受试者的热中性温度为26.7℃,可接受范围为24.6~28.8℃,与预测热中性温度相比都有升高;受试者对测试环境的接受程度为73.9%,表示大多数受试者对所处环境可以接受,但表示"热"的受试者有19%,说明高校教室热环境的舒适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草砖建筑热工性能和室内热环境,选取汤原县一草砖建筑和当地典型砖混民居进行冬季室内外热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砖混建筑,草砖墙体具有保温节煤、调节室内湿度的作用.但草砖墙体内表面温度振幅较大,在夜间墙体壁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温度,易形成冷辐射.  相似文献   

4.
对徽州地区两栋典型民居冬季室内温度、湿度进行连续测试,通过对比徽州传统民居与现代民居室内热湿条件,考察了不同功能区域室内湿环境及热舒适性。结果表明,传统民居冬季室内处于潮湿及非常潮湿等级,相对湿度值高于现代民居,但传统民居室内湿度日较差小于现代民居,室内湿环境稳定性良好;传统民居与现代民居室内外含湿量相关性系数均高于0.8,室内湿环境对室外湿环境响应明显;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传统民居厅堂、厢房热舒适时间段占比分别为7.36%、8.77%,冬季室内热舒适性差,建议采用局部采暖设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内蒙古包头市住宅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现状和人体热适应状况,从影响人体热舒适的主要因素入手,采用客观热环境参数测试结合现场主观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到了361个有效样本,通过分析得出包头自然通风住宅夏季室内舒适温度区间为23.8℃~26.9℃,居民夏季中性温度为24.9℃,期望温度为24.6℃.并结合其他研究成果,分析了严寒地区城市居民夏季的热适应状况.本文研究成果为今后严寒地区自然通风建筑的热环境设计与评价提供参考,并为热适应实地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夜间通风改善办公建筑热环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哈尔滨市某办公建筑的房间利用夜间通风改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连续测试了室内、室外空气的干球温度,同时测试了墙体内表面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结果表明:对北向房间(房间1、2)利用夜间通风每天可以少开空调2.75 h,则最大可节约电量4.95 kW h/d.对整个办公楼,平均节约空调运行电费0.073元/m2?d.并确定了夜间通风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市冬季居民热舒适现场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为了研究适于寒地居民热舒适的热环境参数指标及探讨如何改善该地区居室热环境现状,对哈尔滨市66户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与居民热感觉、热舒适进行了现场调查,用室内气候分析仪及热舒适仪测试了热环境参数及PMV-PPD指标,收集了120名居民填写的热感觉、热舒适等主观调查表,与ISO7730及ASHRAE55-1992舒适标准对照,仅有77.5%的居民所处的热环境在热舒适范围内,但热环境接受率高达91.7%。80%居民可接受的操作温度是18.0-25.5℃,说明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按ASHRAE7点标度计算出的热中性温度为21.5℃(以t0表示),所期望的温度为21.9℃,当相对湿度为20%-30%时,80%以上的居民感觉空气干燥,当相对湿度为30%-55%时,仍有40%以上的居民认为空气干燥。  相似文献   

8.
住宅建筑环境评价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室内热舒适环境、空气品质、综合舒适环境分析研究,评判室内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平均辐射温度;室内空气品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含量、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声、光、电”及建筑装饰色彩等多项内容.  相似文献   

9.
热湿环境个体调节桌面风扇对舒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体主动调节行为在满足人体舒适的同时还具有节能的潜力,但现有的文章很少有关于热湿环境下,个体主动调节行为对热舒适影响研究.为此,在热湿环境下对给定风速和个体主动调节风速的情况进行人体主观感觉的实验研究.本次实验共有24名受试者参与,背景环境温度分别为26,28,30℃,风速模式分为固定风速模式和自由调控风速模式两种.实验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受试者的舒适性情况,结果表明,使用风扇能有效提高受试者在高温环境下的舒适性.个体主动调节的行为不仅可以使受试者在热湿环境中的舒适度优于固定风速下,其调节模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当受试者可以自由控制风扇时,其热感觉最接近于中性,电风扇平均功率最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定量认识幼儿园的室内热环境,对幼儿园儿童活动单元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现场测试,得到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变化和室内温度空间分布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幼儿园室内热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室内相对湿度过大以及冬季采暖方式不符合人体热舒适的要求,并通过数据证明建筑采用内庭院式平面布局有利于室内热环境的稳定.最后,提出了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幼儿园儿童活动单元平面模式,强调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是符合幼儿活动特点和人体热舒适要求的采暖方式.  相似文献   

11.
湘东地区村镇住宅室内热环境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湘东地区4个村镇最具代表性的3种住宅形式,即土坯住宅、砖混住宅和钢筋混凝土住宅为研究对象,采用温湿度测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分析了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状况。温湿度测试结果及热舒适指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普遍较差,其热环境为舒适的仅16.7%,不能满足舒适度要求。分析认为,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较差的主要原因为住宅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建议投资开发价格便宜、性能优良的保温隔热材料,以提高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人体热适应群体状况,以北京城区的54个居住者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单个个体对住宅非空调环境热适应特性的基础上,从人体对室内环境的温湿度适应水平和温湿度对适应水平影响的交互作用2方面分析比较个体对非空调环境热适应的差异性。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确定出人体对室内温度和湿度环境适应水平由强到弱的6类热适应状况和单纯对温度适应水平由强到弱的2类热适应状况,以此反映出人体对住宅非空调环境热适应的群体状况。进一步从统计意义的角度,研究分析了人体生理、心理特征与人体热适应状况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陕南山地民居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陕南典型聚落秦茂村民居现状的调查,从民居建筑空间模式、墙体构造方面分析了陕南山地传统生土民居演变与发展的过程,指出了民居自发演变的趋势以及原因,对现代乡村民居营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空间布局不合理、构造做法存在结构安全隐患等进行了分析.对民居冬夏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测试,并采用DOE2.0对典型民居进行了能耗模拟,定量得出生土围护墙体民居冬暖夏凉的生态特性,强调了生土民居的生态价值,为新民居方案以及实现生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洞庭湖区的农村住宅基本没有进行节能设计,热工性能差,能耗大.夏热冬冷的洞庭湖区,建筑节能设计既要考虑夏季隔热,又要考虑冬季保温.根据湖区地理气候、施工技术、经济条件等,对农村住宅的墙体、屋面、窗户的热工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外围护结构的几种设计方案和构造要点,可为洞庭湖区节能农宅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民居的传统生态建造经验与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巴渝地区因特殊的地形与气候,传统民居在热环境的营造上有自身的特点。以重庆江津区龙塘村夯土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测量的冬季室内热工参数为基础,运用软件模拟分析,对民居全年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发现夯土墙对改善夏季热环境更为有利,夯土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远比夏季差;民居建筑中阁楼空间在调节室内热环境方面作用显著,具有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甘南农区藏式传统民居热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哇曲村典型藏式民居冬、夏季室内外温湿度的测量,分析得出了藏族传统民居建筑热环境状况。结果表明:结合当地的历史、地理、气候等因素,哇曲村形成了独特的村落构成和单体民居建筑构造。藏族传统民居外围护结构具有较好的热工性能,建筑热环境的被动式调节使室内热舒适状况需要通过综合的、节能的手段来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7.
屋顶绿化对室内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夏季屋顶绿化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空气和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是有利的;然而房间的相对湿度升高了,这是不利的;综合效果是人感到热改善为基本能接受;当热环境要求高时,仅靠屋顶绿化一个手段还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还必须采用其它手段比如夜间开窗通风,利用电风扇使室内产生一定的风速以及空调等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湿热地区街区尺度地表形态特征对城市热湿环境的影响, 基于局地气候分区的分类方法, 在湿热地区广州市选取了7个典型街区并对其进行地表形态特征的参数化表达; 采用实测与ENVI-met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了不同街区地表形态特征条件下的热湿环境参数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具有高层密集建筑群的街区内呈现出较低的空气温度, 而紧凑低层建筑区呈现出高温低湿的热湿环境, 开敞空间的街区内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分布更均衡, 空间差异性较小。此外, 基于实测数据对ENVI-met软件模拟湿热地区街区热湿环境的结果精度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ENVI-met整体上可以较好地预测湿热地区不同街区内的热湿环境特征, 但对于紧凑低层建筑区的模拟精度偏低。  相似文献   

19.
寒冷地区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切实掌握目前寒冷地区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真实状况,本文于2005年夏对分布在寒冷地区5省四十多个县市的100户住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典型实地测试,调查结果显示:寒冷地区夏季人们对室内热环境并不满意,但长期以来希望受自然通风以及节电等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形成了较高的高温忍耐力;夜晚居民大多呆在家里,对室内热环境的主观评价受自身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较大;窗户的朝向及是否采取遮阳措施是寒冷地区住宅夏季防热的薄弱环节,可以通过合理增置遮阳设施、进行室外绿化等措施来改善住宅室内热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家禽养殖管理自动化的要求,设计了家禽养殖监控系统.系统以禽舍为监控单元,利用研华ADAM模块,环境检测模块和力控组态软件,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度和有害气体浓度等环境参数,自动调节卷帘、照明、喷雾等设备,改善了养殖环境.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系统稳定性良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