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矩形钢筋混凝土双向板为研究对象,采用弹性理论方法,分析了三种不同边界条件下,双向板短边方向跨中弯矩小于长边方向跨中弯矩时两向跨度比值。并对这种跨度比的取值范同进行了详细讨论,给出了这种情况双向板的配筋建议。最后,以两对边固定两对边简支的双向板为例,讨论其截面配筋设计。得出有益结论,可为工程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3.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弯矩调幅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单向连续板的弯矩调幅方法 ,提出了双向板进行弯矩调幅的原则与方法 ,给出了供进行弯矩调幅用的计算表格 ,并且通过一个设计实例 ,介绍了双向板肋梁楼盖的弯矩调幅步骤与计算结果 ,还将此计算结果与按弹性分析方法和按极限平衡方法计算的结果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以四边连续(固定)双向板为例,通过对钢筋混凝土连续双向板弯矩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分析及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连续双向板的应力特点分析,提出了钢筋混凝土连续双向板弯矩的正确计算方法及负筋长度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双向板不同边界情况下跨中弯矩的大小进行讨论,说明当双向板两个方向的跨度相差不大时,双向板的跨中弯矩在某种边界情况下,其长向的跨中弯矩比短向的跨中弯矩更大。因而在进行双向板的设计和施工时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均布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双向板内力进行有限元分析,可以看出在0.4≤k≤80时,随着梁板抗弯刚度比k的增加板支座的最大弯矩调整系数呈现非线性增加,而板跨中的最大正弯矩调整系数随着梁板抗弯刚度比k的增加该系数呈现非线性减小;当k≥80时,弯矩调整系数趋向于收敛.利用数值模拟研究双向楼板内力计算系数的变化规律,拟合出弯矩调整系数公式,并该公式对一个实际楼板开裂的项目进行量化判断,判断结果与实际现象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刘正保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1997,19(1):67-77
根据塑性铰线理论分析了四边支承板和三边支承一边自由板的可能破坏机构,得出了相应的极限荷载,并且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板负弯矩钢筋切断的可能破坏机构,按不降低相应的极限荷载为条件,确定出负弯矩钢筋的理论截断位置。给出了四边支承形板和三边支承一边自由矩形板在不同边长比λ,跨中双向配筋比k以及各种支座类型情况下的负弯矩钢筋和长度系数ξ,若考虑一定的延伸长度之后,即可确定负弯矩钢筋的实际配置长度。 相似文献
9.
双向板的弯矩调幅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当前双向混凝土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弯矩调幅设计方法,此外,本文应用虎功原理按板在调幅前后极限抵抗能力不变的原则,对双向板的调幅规律作了定量分析,对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弹性理论,假定单宽空心板带与实心板带中点挠度比值等于整体空心板与整体实心板中点挠度比值,单宽空心板带与实心板带中点弯距比值等于整体空心板与整体实心板中点弯距比值。推导出单向布管的空心双向板的内力修正系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实心双向板常规计算图表的现浇混凝土空心双向板的挠度和弯距计算公式。ANSYS通用有限元程序对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挠度和中点弯距值的计算误差均小于10%;空心双向板的双向受力特性十分明显;平行于管轴方向的截面惯性矩大于垂直于管轴方向的截面惯性矩,其差值小于7%。此外,本文还对空心板布管方向和钢筋布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照现行规范,编制了按塑性理论计算四边支承双向板的计算表,可以直接计算双向板的配筋面积。本表以分离式配筋为基本系数,并对常用的四种弯起式配筋给出了增大系数,供设计使用,使设计更为灵活、方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结构内力分析,介绍了前馈型BP神经网络的模型及其算法,在分析双向板弹性内力时,建立了一个三层的BP网络,将该网络进行训练后计算四边简支双向板跨中弹性最大弯矩,在分析时,为了增强网络的推广能力,还以权值的修正量作为参考的收敛标准,同时,为了加快学习速率而不导致振荡,还采用了增加动量系数的方法来修改反传中的学习速率,BP网络的分析程序采用Matlab编制,计算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在结构分析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型双向叠合空心板的形式即空心箱板,并对双向叠合空心板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空心板进行对比分析,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空心板取自具体工程实例,使空心箱板条件与其相同,并用PKPM对此空心箱板进行计算,最后通过计算材料用量,对比分析两种板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常用的有两种方法,即按弹性方法计算和按塑性方法计算,两种方法各有不同的力学依据,其计算结果乃至经济也有较大判别,更好地了解这两种方法是合理设计连续梁板的关键,并对连续梁板按弹性和塑性两种方法计算作了对比分析,同时介绍了两种方法不同的适用范围,以求更合理地设计连续梁板。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